茶道人生的文章

  茶道原本指"茶之道",是茶文化中的核心,是茶文化的上層領域及目的。但今天的茶道已演變成以茶修德前提下講究泡茶方式、品茶藝術的代名詞和以茶待客的一整套禮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季節裡的茶道人生

  四季分明,自有春夏秋冬之樂趣,喝茶也是如此。

  春夏季節由冷轉暖再轉熱,茶葉也歷經一冬的嚴寒,開始了新一輪的初生輪迴。此時,宜喝綠茶,80℃左右水溫剛剛好,嫩綠舒展的茶葉釋放出的活力,頓時讓人覺得人生美好,充滿希望。年輕的綠意盎然之色,香氣撲鼻的綠色植物芽氣瀰漫齒間,尤為愜意。這應景的茶杯裡也是一道風景。

  秋冬由涼爽又轉入嚴寒,從養生角度來說適合冬藏,儲備能量是主題。此時,宜喝紅茶,90℃左右水溫沖泡為宜,而滇紅相較於普洱沱茶稍淺,更具觀摩性,陳年的紅茶經過年月沉澱,更具醇厚的香氣,口感也富有層次和韻味,和秋冬涼意互補,暖胃的紅茶往往也更能帶給人溫暖的心理感觸。

  一泡好茶,常會使人感動。試想,陰冷的冬日午後,想著年關將近,歸家心切,時光荏苒,一年的種種此時浮上心頭,喝一口暖胃的紅茶,暖了身子,也暖了心靈。綿柔的口感,帶著高山上的雲霧繚繞,帶著一路風雨,再加上存放年份已久,更有獨特的香氣與滋味。

  茶是帶著感情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加上不同的階段,對人生的種種解讀和心態,也會隨著成長而不斷演變,因此每次喝某一款茶,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有時覺得清冽有時覺得厚重。

  風雨的陰天,清冷的午後,靜謐的深夜,安靜的清晨,品嚐到的某些滋味就會侵入心底,合著自己的思緒和心情,在一杯茶裡風雲變幻,又讓這樣的情懷在一杯茶裡緩緩釋放,逐漸安穩的歲月裡,讓每一次心靈的陣痛和悸動都在一杯茶裡歸於平靜,又在每一個春天浴火重生。

  人生如此反覆,茶香恆久不變,季節裡的茶道即是生命之道,輪迴的歲月裡,保持一份從容的心態看世事變幻,看潮起潮落,這樣的無懼體驗讓生活充滿趣味。人生種種,無非體驗;有味有道,方為精彩。

  2

  一、茶要炒制,做人要修煉。剛從雲霧裡採來的毛尖翠葉,雖然帶著晶瑩的露珠、剔透的晨霧,但還不能稱其為茶。綠葉要變身為茶需要炒制,炒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痛苦的過程,需要鳳凰涅磐的勇氣——要在熱鍋裡炒,冷水裡泡,經過反覆炒制、揉煉,才能稱之為茶。做人亦需像茶一樣,要想百鍊成鋼,要想成為精英,就要不斷的修煉,既要經得順境的溫柔、安樂,又要經得起逆境的摔打、折磨。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要穩定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去見世面、經風雨、搏激流,在實踐中開闊眼界,豐富見聞,不斷增本領、長技能,努力錘鍊自己的意志、品質。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神內涵和綜合素質,切實做到經得起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二、茶要下沉,做人要謙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茶衝到水裡,會慢慢沉下去,並最終沉到杯底,用嬌弱的身軀托起沉重的清水,實現水茶分離。所以為人要像茶那樣主動沉下去——時刻保持謙和、低調。要懂得低姿態即是進步,如果趾高氣昂,天下第一,就會什麼也學不到,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即使是羊脂玉淨瓶、紫金紅葫蘆,要想從破瓦罐裡得到水,位置必須比瓦罐低。所以痰盂再好不能盛飯,瓦罐再破卻可以沏龍井。做事情、幹工作,如果別人以為你了不起了,說明你努力了,如果你自己也覺得了不起了,說明你發燒了。

  三、茶失色於水,做人需融合於眾。茶衝到水裡,在慢慢下沉的同時,還不斷與水交流、融合,吸收了水份,釋放了顏色,漸漸融合成茶水,達到中和,實現交融。中國人崇和、尚和,處事講究以和為貴,生意講究和氣生財。做人亦需茶那樣,以“和”的心態處事為人,要切實開啟心靈枷鎖、走出自我中心,丟掉雜念、邪念,主動與人交流、溝通。融合於眾,不僅需要身入,更需要心入,要學會用心傾聽、真心讚美,學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欣賞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態、從容的心境,處事為人。積極與人為善,與人為友,真正把自身融入社會、融入大眾,切實實現融合於眾,成為受人歡迎,讓人尊敬的,脫離了低階趣味的真人、好人。

  四、茶有清香,做人需誠敬。茶是有香味的,悠悠茶香,綿綿茶情,如繞樑之音,令人回味,這叫誠敬。誠即誠信,誠信做人之基石,古人云,誠則明,明則誠。以誠心待人,以誠心觀己,真心便會顯露。做生意講究童叟無欺,做人講究誠信立身,因此要以誠信擴人脈、聚人氣、得人心,誠心接人待物處事。敬即處事待人之態度,日常生活中,存恭敬之心的人,必能以禮待人,必能自尊自敬。人生如水,生命如歌,做人需懷恭敬之心,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吾少以及人之少的態度,真心尊敬他人、包容他人,到人亦敬之。實現一分寧和,三分愛意,七分溫存,十分幸福,誠敬為人沒錯的。

  五、茶釋其味,做人要奉獻。茶沏好了、泡透了,人們悠然的品著香茗,坐而論道——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縱論天下、談古論今,那感覺——真叫一個愜意。但孰不知茶到了水裡,香味給了水了,人們喝了水,卻扔了茶葉,茶葉捨身了、奉獻了。做人亦需那茶葉那樣去捨身、去奉獻,當今社會和平穩定,發展迅猛,捨身的機會不多了,但奉獻還是要講的,奉獻能夠讓苦成樂,變難為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學學蠶和燭吧,主動吐絲,主動燃燒,積極去奉獻、去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美德,唱響愛的奉獻。如果實在找不到奉獻途徑,就學會微笑,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不管你是真心的還是職業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會很美麗很好看,就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六、茶要品味,做人需修德。茶是有生命、有意境的,喝茶需要細細品味,所以確切說應叫品茶,它有內涵呀。茶之內涵如人之品德,需要不斷的修煉,不斷的強化。要堅持用充實的工作、昂揚的鬥志填充自己的內心世界,用優良的品質、高尚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不斷修德、立德,切實增強自己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心態從容,內心淡定,守住“德”這個修心立身之本,做一個內心強大、品德高尚、內涵豐富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