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錢幣收藏價值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高階錢幣的收藏價值漲幅驚人。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中國貨幣發展歷程長、演變大,各時代遺留下的錢幣實物浩如煙海,其種類之多、形制之繁、數量之大、分佈之廣,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計千姿百態的古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吸引了無數收藏和研究者。千百年來,古錢幣歷經滄桑,存世數量越來越少,投資價值日益升高,近十年來,古錢幣市場行情一路走高,特別是一些中高階古錢幣十分搶手,至2009年,已經出現十分驚人的漲幅。十年以前,北宋錢幣和清代錢幣一枚一般只有幾角錢,如今已增值數倍以上,且仍在不斷上漲之中,這一現象值得廣大集幣愛好者關注。

  而古錢幣中的珍稀品種則升值幅度更為驚人。如在2009年11月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中,一枚極其罕見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尤其是在2010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存世孤品———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100萬元起拍,經過各位買家近40次激烈競價,最終以352.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出古錢拍賣新紀錄。戰國時期趙鑄幣三孔布因其首部與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故名之為“三孔布”,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這枚“武陽”三孔布,通長74毫米,腰寬35毫米,重15.5克,屬於大型布幣,系非常珍罕的老生坑傳世佳品。

  收藏和投資古錢幣,的確能升值賺錢,但前提是必須收集物有所值的古錢,尤其是珍稀錢幣的漲幅會更大。

  高階錢幣收藏種類

  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一直被收藏市場奉為“開山鼻祖”,壹萬元牧馬圖其發行年代久遠,僅僅流通了7年,是目前流通時間最短的一套人民幣,已成為目前收藏市場上存世量最少、收藏難度最大的一套人民幣。

  而作為第一套人民幣幣王的壹萬圓“牧馬圖”被譽為“中國人民幣之寶”和“票王”,更成為了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在1996年時花幾萬就能買到,到2006年其價格飆漲至幾十萬元左右,如今其價格可謂天價,高達300萬元,而且大有上漲的趨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幣王。

  光緒元寶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發行,成色為91%。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型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鑑定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歷史價值。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收藏前有必要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在呼和浩特市發現的“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我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短命政權的錢幣收藏價值也很高。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鑄有“永昌通寶”,此錢幣鑄量少,且流通時間極短,存世稀少,因而很珍貴。還有一種被稱為“羅漢錢”的錢幣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康熙帝在西藏平叛時,因軍餉不足向當地喇嘛借了銅佛和18尊金羅漢,銅金共熔鑄成錢幣,當時在錢幣正面印有標誌,即“康熙通寶”的“熙”字少一豎,以便日後識別收回,因錢是熔金羅漢所鑄,民間稱其為羅漢錢。

  其次要了解現存數量。遵循“物以稀為貴”的集藏原則,既要看年代是否久遠、流通時間的長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國錢幣有近5000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蟻鼻等,秦代的外圓內方錢、唐代的通寶、宋代的年號錢、清末的“宣統通寶”,品種有數萬至數十萬種。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的“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為稀世珍品。此外,如1972年在吉林庫倫旗一遼墓中發掘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也是罕見的珍品;1984年在寧夏銀川賀蘭山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寶”篆、真書體對錢,引起藏界轟動;迄今為止僅發現一枚的南康“大齊通寶”、西漢時的“國寶金匱直萬幣”等,均堪稱幣中的“孤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還要看文化價值。一些傳世並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青睞。如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開元通寶”,系大書法家歐陽洵的手跡,其書風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淳化元寶”由宋太宗趙光義用楷、行、草三體書寫,楷書渾厚端莊,行書雋永流連,草書奔放流暢,使宋代錢幣文字藝術走到了空前絕後的境地。還有宋代的一對錢,原文行草分別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收藏價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絕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寶”的古錢幣均屬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