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鬱金香種植

  根據盆栽種植前對鬱金香鱗莖的冷處理與否,可對鬱金香的栽培分成常規栽培和促成栽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方法

  一、常規栽培

  常規栽培,指的是一般的栽培方法,即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它需要在種植後接受自然環境中提供的冷處理時間積累後,才能正常抽莖開花。常規的栽培方法比較簡單,對環境的控制要求也不高,主要應用在鬱金香的室外花卉展覽、庭院種植。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1.2-1.5米,溝深30釐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米用2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複合肥作為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二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曝晒,消滅病菌孢子,併除去雜草 。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釐米以上***土壤後用薄膜覆蓋進行消毒,覆蓋時間在一週左右。揭膜之後 ,耙土整細,準備種植。

  ***二***栽植

  鬱金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時間大約為11月中下旬以後***杭州地區基本在11月底***,種植時間的確定與土壤溫度密切相關,一般在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如果溫度在12℃以上時種植,鬱金香鱗莖碰到水份後容易提早發芽,而這個溫度不利於根系發育,根系一旦發育不好,會導致後面的開花不良。而且發芽後如果遇到0℃以下的低溫,由於根系發育不良,抗逆性差,容易受到凍害。在低溫下種植,可以確保鬱金香有一個良好的根系。如果當時種植溫度較高,可以通過澆灌冷水、通風措施來降低地溫。最佳的種植低溫是7-9℃,鬱金香種植的時間可持續到12月底以前

  1、以分離小鱗莖為繁殖方法。一年生的母球,花後在鱗莖基部萌發1至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和2至6個小球,而母球則逐漸乾枯,可挖出鱗莖,去掉泥土晾乾,分離出鱗莖上的仔球,放在5至10攝氏度的通風處貯存;待秋季,可將仔球栽種在富含腐葉上和適量磷鉀肥的土壤中,株行距14至16釐米,溝深15至20釐米,覆土深度4釐米為宜;但要注意,凡仔球為圓形者,雖小也能開花,若仔球為扁形者,—般不會開花;仔球栽種後要燒透水,平時保持溼潤即可。轉年春天,開始對花苗進行正常肥水管理,2至3年開花。播種繁殖—般在育種及大量繁殖時才用,但要4至5年才能開花。

  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即幹,其旁生出一個新球及數個子球,秋季分離新球、於球栽種即可。亦可秋季播種繁殖。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2、美麗的鬱金香很容易染上各種其它植物少有的病害。

  ***1***鱗莖腐爛現象經常會在栽培鬱金香的時候出現。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挖出的鱗莖,沒有晾乾,並附有帶病菌的泥土,貯藏期間溫度高、溼度大,適宜病菌繁殖蔓延,造成鱗莖黴爛;栽培時使用帶病菌的土壤和未經充分腐熟的肥料,遭受病菌為害,造成鱗莖腐爛;盆土為粘性土,加上澆水過多,造成盆土積水,引起鱗莖受澇腐爛;起掘球根時間過早,新的鱗莖長得不充實,也易造成腐爛。防止鱗莖腐爛的方法,要根據上述發病因素,採取相應措施。

  ***2***鬱金香的病蟲害防治。

  鬱金香主要病蟲害有腐爛病、菌核病、病毒病、薊馬、茄無網蚜及根蝨等。

  香白絹病的防與治。

  症狀:全株枯萎,莖基纏繞白色菌素或菜籽狀茶褐色小菌核,患部變褐腐敗爛。土表可見大量白色菌素和茶褐色菌類。

  病因:

  a、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菌核世菌索產生絲進行初侵染。

  b、株產生的絹絲狀菌絲延伸接觸鄰植株或菌核借水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傳播蔓延,連作或土質粘重及地勢低窪或高溫多溼的年份或季節病重。

  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撥除、燒燬,病穴及其鄰近植株河水淋灌5%井岡黴素水劑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劑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1000倍液,或9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株***穴***灑滿淋灌0.4~0.5升。結合翻地,每畝摻施100~150公斤石灰粉,使土壤微鹼化,可抑制白絹病菌繁育。

  褐斑病的防與治。

  症狀:受浸染的葉芽發育不良,呈畸型捲曲狀,嫩芽受害後長起來的葉即變捲曲。如環境潮溼,病組織上會產生大量灰黴狀分生孢子,殃及鄰近健株而使葉片感病,因此鱗莖的生長受到極大的影響。花受害後,開始出現白色或淺黃褐色病斑,隨即迅速枯落,或變為褐色而乾枯。花梗上會出現環帶狀,上面有時發生分生孢子層。該病發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極易感染花朵。病鱗莖外殼上生有菌核,或者在外鱗片上出現圓形、橢圓形凹斑,中心灰黃色,邊沿褐色,裡邊包含有一個至數個菌核。

  病因:病菌在5度和溼度達90%~100%時即能產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溫、雨天多溼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首先,栽種前去除病鱗莖,並實行輪栽;然後,一旦發現有呈該病症狀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發展;接著,栽種前將鱗莖放2%福爾馬林液中浸泡30分鐘,晾乾栽種,以減少殘留病菌;最後,生長期可噴灑50%撲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靈2000倍液或50%多黴巡1000倍液。

  香黑腐病的防與治。

  症狀:鱗莖發病。莖盤及莖表面,有時在第2、3鱗片上,產生初為黃褐色後呈黑色不規則形病斑,表面粗糙。

  病因:帶菌鱗莖及土壤中病殘體為傳染源。

  防治方法:試用農用硫酸鏈黴素液浸泡鱗莖消毒。

  鬱金香盆栽的栽培要點

  1.溫度:植株的生育溫度在25度以下,0度以上。若有保護設施,冬季溫度維持在10-25度,能促進其生長,並提早開花。其根系的生育溫度宜在14度以下,尤以10度左右為最適。鬱金香為秋植球根,具有極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度的低溫,當溫度在8度以上時開始生長。

  2.水分:栽培過程中切忌多量灌水,定植後一週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但如過於乾燥,生育顯著延緩。

  3.土壤:以砂土、砂壤土為好,黏重的土壤必須進行改良成疏鬆通氣的砂性土。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

  4.光照: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生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笭償蒂鍛酈蹬墊拳叮譁植,並進行適度遮光或鋪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種球貯藏條件: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和商品性。球根收穫後,在6月份使其處於較高溫度下***20-25度***。7-8月份放入冷庫***20度以下***,則種球發育順利。並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若種球置於35度以上的高溫,會出現花芽敗育,發育畸形,或花被片部分葉失去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