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的技巧

  蓄水保墒的耕作技術、迅速提高肥力的施肥技術、培育壯苗的播種和群體控制技術,是實現旱地小麥高產的關鍵技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合理耕作,蓄水保墒旱地小麥的耕作技術要以“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為中心,採用深耕蓄墒、淺耕保墒,隔年輪耕,達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的目的。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早耕,深度20~25釐米,土層厚的地塊可深耕到30釐米以上,以利接納較多雨水。

  ***二***施足基肥,配方施肥在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以上的基礎上,配方施足氮磷化肥,以培肥地力。秋種底肥的施用方案為:方案1:尿素16-20公斤***或碳酸氫銨50公斤***+過磷酸鈣50-70公斤+氯化鉀7.5-10公斤。施肥方案2:施三元複合肥***N、P2O5、K2O各15%***50~70公斤。方案3:畝施磷酸二銨18~22公斤+尿素8~13公斤***或碳酸氫銨22-35公斤***+氯化鉀10公斤。

  ***三***選用抗旱良種旱地高產品種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土層厚,地力好的旱肥地,應選擇增產潛力較大的品種,如魯麥21號、山農優麥2號、菸農21、菸農18等;在土層較薄、肥力較低的中低產旱地,可選用魯麥19、菸農18等品種。

  ***四***適期適量播種根據旱地栽培的生育特點及冬前壯苗對積溫的要求,一般以10月1日至8日為宜。冬性品種,宜在上述適宜播期範圍的上限,弱冬性品種宜在下限播種。旱地小麥注意在適期內搶墒播種。

  ***五***播種規格播種方式以20釐米等行距或18~23釐米的大小行為宜。播種深度為3~4釐米。降雨量少,土壤瘠薄的旱地,可採用溝播。大溝麥溝距60~70釐米,溝深9釐米,溝寬24~27釐米,每溝內播種3行小麥;小溝麥溝距36~42釐米,溝深9釐米,溝寬12~15釐米,每溝內播種2行小麥。播種深度3~4釐米。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各項工序要環環扣緊。

  ***六***播後鎮壓,查苗補苗小麥播種後及時鎮壓,沉實土壤,利於提墒保墒、培育壯苗。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對缺苗的地塊要及時補種。

  ***七***加強春季管理於早春土壤返漿期借墒追肥,墒情較差的地塊,應以鎮壓劃鋤為主;墒情較好的地塊,應以劃鋤為主;對土壤不實、坷垃較多的麥田,先鎮壓、後劃鋤;要結合劃鋤滅除雜草。旱地麥田紅蜘蛛、蚜蟲等害蟲危害嚴重,應及時防治。中後期酌情噴施黃腐酸、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延緩衰老,提高粒重。蠟熟末期,適時收穫。

  小麥七項種植技術

  一、小麥規範化播種技術

  小麥規範化播種技術包括耕作整地,耕翻或旋耕後耙壓,適宜墒情、前茬秸稈還田後特別重視澆水造墒或鎮壓踏實土壤,藥劑拌種或種衣劑包衣,適期適量播種,保證播種質量,播後鎮壓等。適用於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

  二、半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在土壤地力、肥水較好的麥田,適當降低基本苗,半精播要求每畝13萬~18萬基本苗,從而構建合理群體,促進個體發育,使穗足、穗大、粒重,實現高產、穩產、低耗的技術體系。適宜麥區可根據本地的生態和土壤條件確定半精播的基本苗數量,避免大播量。

  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該技術是以麥田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的一項肥料運籌技術。主要是根據實現小麥目標產量的總需肥量、不同生育時期的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鉀肥***的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

  四、氮肥後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將冬小麥底追肥數量比例後移、春季追氮肥時期後移和適量施氮肥相結合的技術體系。主要適用於北緯35°~38°的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

  五、節水高產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通過選用節水抗旱品種、適當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種、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術的應用,以底墒水調整土壤儲水、減少灌溉次數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產栽培技術。適用於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六、晚播麥應變高產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在小麥播期推遲的情況下,通過選用良種、以種補晚,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以好補晚,適當增加播量、以密補晚,增施肥料、以肥補晚,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等“四補一促”技術,從而實現小麥高產的栽培技術體系。

  七、小麥防凍高產栽培技術

  小麥防凍高產栽培技術主要是預防和補救小麥凍害的應變技術。我國小麥生產的凍害型別主要有冬季凍害、早春凍害***倒春寒***和低溫冷害。預防凍害的技術包括選用冬春性適宜的品種、適期適量播種和提高播種質量,培育壯苗。補救小麥凍害的應變技術有受凍後及時澆水和追施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