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種植技術_雙孢菇種植技巧

  大家知道怎麼種植雙孢菇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雙孢菇種植的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雙孢菇的種植技術

  建造菇棚

  1、簡易地棚式:說明:實驗性種植,100-200平方,投資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種植蔬菜的簡易小棚,不搭設立體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準備 牛糞、秸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一次性備料成功,不要二次發酵。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菌種,9月初根據適宜的溫度,適時播種。

  2、塑料大棚式:

  說明:實驗性種植,500平方左右,投資2萬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種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設立體棚架,每層高60釐米。

  第二步:準備牛糞、秸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使用二次 發酵技術。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菌種,9月初根據適宜的溫度,適時播種。

  3、舊房屋改造式:

  說明:實驗性種植,根據房屋高度搭設立體棚架,根據種植面積計算投資金額,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廢舊廠房、廢舊農舍、廢舊地瓜大屋窖、廢舊防空洞等,根據實際情況搭設棚架,每層高60釐米。

  第二步:準備牛糞、秸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使用二次發酵技術。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菌種,9月份根據適宜的溫度,適時播種。

  4、標準菇棚式:

  說明:建設框架式溫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屬標準化、規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請技術員,設計生產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準備牛糞、秸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實行二次發酵技術。

  第三步:由技術員自己生產栽培種,9月份根據適宜的溫度,適時播種。5、企業化生產模式:

  說明:屬資金雄厚的或者國家投資的專案,可以不分季節實現全年種植。

  第一步:聘請技術員,設計生產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準備牛糞、秸稈,機械化備料上料。

  第三步:標準化生產菌種,採取控溫方式,全年工廠化栽培。

  菇棚管理

  棚溫過高或過低,含水量過大、滲水、菌絲自溶、盲目用藥、菌絲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導致不出菇。溫度降至8℃以下時一般不再出菇,採取生火爐等方式加溫也無法滿足正常出菇時,應進入冬季管理階段。開啟通風孔使棚溫繼續下降,但要始終保持遮陰條件,不能讓直射光進入。不再噴水強通風,使棚內溫度降至60%以下。

  降溼後覆土很快失水,一般含水率可達20%以下,甚至更低,至春季氣溫回升後含水率可降至10%左右,土面發白呈鬆散狀。停止用水後噴灑“賽百09”300倍液,以後每隔15天噴一次。噴施5%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殺滅殘存害蟲,棚外地面解凍後每隔10天噴施一次。撒施滅鼠藥,防治老鼠危害菇床。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安裝水溫空調,升溫至15℃左右,這樣就能在冬季源源不斷的產出鮮菇供應市場。

  原料配方

  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幹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後牆面都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是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後,及時拉到晒糞場晾晒。晒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 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溼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晒乾,晒成牛糞餅。切記:晾晒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晒乾,即使晒乾最後也是粉狀不易儲存。

  牛糞晒乾後,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室內儲存,防止黴變。

  牛糞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學問,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根據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晾晒方法,歸根結底是把牛糞晒乾成餅狀以便儲存。

  1、100平方米雙孢菇備料配方標準

  關於雙孢菇培養料配方,我們所接觸到的技術光碟、文字資料、 網路傳媒等等,往往標準不一。很多朋友電話詢問,有沒有一個較為標準的備料模式?應該說:凡是實踐過的各種配方,都是可行的配方方案,總的來說,是要根據所在地的資源優勢合理選擇配方模式。

  臨泉縣通用的標準,以牛糞稻草為主要原料來配方,每100平方米需要準備的材料如下,供大家參考:

  牛糞3000市斤;稻草5000市斤;磷肥200市斤;石膏粉150市斤;尿素10市斤;石灰150市斤;餅肥200市斤。

  有的資料提到雙孢菇專用肥,我們臨泉縣從來沒有使用過、也沒有推廣過任何專用肥,在這裡做一個宣告。

  2、堆制發酵。堆制時間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為宜。①預堆:先將稻草用清水充分浸溼,堆成一個寬2-2.5米、高1.3-1.5米、長度不限的大堆,預堆2-3天。同時將牛馬糞碾碎、加水調溼後堆起。②建堆:先在料場上鋪一層厚15-20釐米的稻草,寬1.8-2米,長度不限。然後撒上一層3-4釐米厚的牛馬糞,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米。從第二層開始加適量的水,每層稻草鋪上後均要踏實。③翻堆:翻堆一般應進行4次。在建堆後6-7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石膏粉和 石灰粉。此後間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應注意上下、裡外對調位置,堆起後要加蓋草簾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

  3、發酵標準。堆制全過程約需25天左右。應達到如下標準:培養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緊握稻草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觀呈深咖啡色,無糞臭和氨氣味,草糞混合均勻,鬆散,細碎,無結塊。

  培養料配方合理才能正常出菇,否則會導致氣生菌絲多、病害嚴重、遲遲不出菇。基本配方:麥草3000公斤、牛糞粉3000公斤、 過磷酸鈣60公斤、尿素60公斤、石灰粉80公斤、石膏粉80公斤、碳酸鈣90公斤、“賽百09”1.5公斤、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1.44公斤。發展沼氣較好的地區可以加入適量沼渣,也可以採用沼液拌料。培養料的發酵處理關係著栽培能否成功,生產上存在培養料發酵不均勻、原料生熟不一、酸化等現象,導致 發菌困難、汙染嚴重、出菇難。建議改用二次發酵技術,使培養料發酵均勻一致。習慣採用一次性發酵的,翻堆時按照“內外相換、上下相調”的原則,不要“一邊倒”式翻堆,並在進棚前對培養料含水率、PH值等進行檢查調整。

  品種選用

  防治雙孢菇低溫期不出菇難出菇措施,根據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的氣候條件,宜選用As2799雙孢菇品種,引進其他品種前應先小範圍試驗,適宜本地栽培後再大面積推廣。另外,引進 菌種本身種性退化,制種技術欠缺、操作不規範,菌種多次傳代儲存,以四級甚至五級菌種作為三級種播種等,均會影響出菇。退化菌種表現為接種後萌發慢、菌絲弱、 發菌慢、 抗逆性差。遲遲不出菇或出菇少,嚴重者病害肆虐,導致生產失敗。防治菌種退化最好掌握制種技術,直接制種用於生產,無制種條件的需購買正規三級種栽培。

  播後管理

  先在棚內菇床上鋪一層3釐米厚的新鮮麥秸,再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地鋪到菇床上,料層厚15-20釐米為宜。然後按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0克加甲醛20毫升燻蒸消毒,24小時後開啟門窗難通風換氣。當料溫降到28°C以下時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裝的 菌種一瓶。將菌種均勻地撒在料面上,輕輕壓實打平,使菌種沉入料內2釐米左右為宜。

  播種後3天內適當關閉門窗,保持空氣溼度80%左右,以促使菌種萌發。注意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0°C,否則應在夜間適當通風降溫。播種後15天左右,當菌絲基本長滿料層時進行覆土。覆土方法:選擇 吸水性好,具有 團粒結構、孔隙多、溼不粘、幹不散的土壤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約需2.5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 甲醛水溶液將土滲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團、撒下就散時進行覆蓋,覆土厚度2.5-3.5釐米。

  覆土後調節水分,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後的空間溼度應保持在80%-90%,溫度13-20°C***最佳溫度15-18°C***。應視土層乾溼狀況適時噴水,嚴格控制溫、溼度是雙孢菇優質高產的關鍵。

  病蟲潛伏於培養料中,播種後對雙孢菇菌絲造成危害,導致出菇困難或不出菇。

  解決方法:徹底清理菇棚及周圍環境衛生;用“百病傻”處理覆土, 發菌和出菇階段每隔3~7天噴施一次;在菇棚通風口和進風口出撒施石灰粉,以防害蟲爬入。

  生長要素

  【養料】雙孢菇是一種糞草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配料時,在作物秸稈***麥秸草、稻草***中加入適量的農家糞***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糞尿等***,還須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養分。合理的配方是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基本條件。

  【溫度】雙孢菇 菌絲體生長溫度範圍4℃-32℃, 最適溫度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範圍5℃-25℃,最適溫度14℃-18℃。

  【溼度】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絲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85%-95%,過幹或過溼對菌絲體生長都不利。

  【酸鹼度***PH***】雙孢菇宜偏鹼性,偏酸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都不利,而且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範圍是5—8,最適7—8,進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至7.5-8,土粒的PH值應在8—8.5。每採收完一期菇噴水時加少許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 雜菌孳生。

  【空氣】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生長的,但不能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陰暗的環境下長得潔白、肥大,若光線太強,長出的子實體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價值差。

  採收加工

  當蘑菇長到直徑2-4釐米時應及時採收,若採收過晚會使品質變劣,並且抑 制下批小菇的生長。採摘時,用手指捏住菇蓋,輕輕轉動採下,用小刀切去帶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採收後在空穴處及時補上土填平,並噴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陽花豐產王或綠風95,以促進小菇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雙孢菇的架式栽培方法

  1、 菇房、床架結構 菇房東西長19.6m,南北寬9m,前後牆高2.5m,山牆高3.5m。牆用石灰泥壘磚。外面水泥抹縫;裡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前後牆對著走道上下分別留4個25cm×20cm的通風窗,第1個通風窗距地面20cm。前牆兩頭留門,寬1.0m,高1.8m,地面鋪磚,水泥灌縫。房頂用竹杆薄膜搭建。床架長7.8m,寬1.5m,高2.3m,共5層。第1層距地面10cm,以上各層層間距55cm。靠前牆1個東西走道寬0.7m;10個南北走道,每個寬0.65m,栽培面積共500平方米。

  2、 栽培時間安排 雙孢菇栽培一般在春秋兩季。我市麥草栽培預溼時間為8月5~15日;播種期9月5~15日;而棉子殼預溼時間為9月10~15日;播種期為9月15~20日。

  3、 菌株選擇 選擇高產、抗雜能力強、適應性廣的As2796菌株。

  4、培養料配方 ***按實際栽培面積100平方米計算***①麥草3000kg,鮮雞糞3.5立方米***或幹雞糞900kg***,尿素35kg,過磷酸鈣35kg,石膏粉100kg,石灰粉50kg,碳酸鈣50kg;②棉子殼1500kg,雙孢菇專用肥100kg,石膏粉30kg,石灰粉15~20kg。

  5、培養料製備

  5.1、麥草料製備 ①前發酵:按照時間安排,預溼麥草。預溼越透、越勻越好,做到寧溼勿幹。具體方法有兩種:一是在事先挖好的坑中用0.5%石灰水浸泡,吸足水分後撈出與預堆的雞糞按比例拌勻建堆;二是在硬質地面上平鋪麥草40~60cm後,噴水讓其充分吸收;第2日堆成高1m的堆,在其周圍噴5%石灰水;第3日繼續噴水,最終使麥草溼透而勻,含水量達60%左右***抽出幾根麥草,用手絞擰,能見水滲出***。但應注意不要在預溼中直接撒石灰粉。同樣與預堆雞糞按比例充分拌勻。建堆前1日,在堆底撒一層石灰粉或灑一遍10%的濃石灰水,第2日建堆時把尿素均勻加入拌好的麥草內,同時把區域性沒有溼透的麥草放在事先挖好的水坑內浸泡後放在堆頂,南北堆向,寬1.6~1.8m,高2m左右,長度不限,四周垂直,堆頂呈龜背形,覆蓋草苫。第2日開始測溫,每2~3h測1次,待溫度升到65℃時,保持3~4d,第1次翻堆,翻堆前堆底留好通風道或墊好木棍,結合翻堆,調節好水分,使含水量達75%左右***用手緊握培養料,滴出10滴水左右***,同時,把石膏粉也均勻加入;翻堆時料偏酸,可用2%~5%的石灰水調節pH8.0,堆高、寬不變,長度縮短。翻完堆後把堆周圍的雜物清掃乾淨。第2日開始測溫,待溫度再升至65℃,保持3~4d。進行第2次翻堆。翻堆前,先把堆周圍的培養料用噴霧器噴溼,也可先把堆外表的乾料集中到一塊噴水使其溼透,翻堆時放進堆的中上部,含水量調到72%左右,pH值7.8。翻堆後仍然按照65℃保持2.5~3.0d後第3次翻堆。翻堆前同樣留好通風道或墊好木棍,通氣發酵,保持2.5~3.0d。一般調水適當,堆溫正常,前發酵翻3次堆即可,若調水不當,或料溫偏低,還要進行第4次翻堆。每次翻堆後,料堆表面要噴灑0.5%的敵敵畏和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②二次發酵 ***後發酵***:麥草料二次發酵又分菇房外二次發酵和菇房內二次發酵兩種。對菇房外二次發酵場地首先進行一次徹底清理。然後噴灑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並撒一薄層生石灰粉***以不露地表為準***。用磚壘好通風道***磚與磚間隔5~8cm***、拔氣筒***最好用磚壘成磚籠,四面通風***後,按南北方向堆料,堆高1.5m,寬1.2m,長20m左右,頂部呈龜背形,四面垂直。料堆建好後,堵住拔氣筒,第2日上午9∶00前用塑料薄膜罩住堆料,薄膜與培養料間距20~30cm,為便於操作,間距可大些。待間距內氣溫升到45℃左右時,用適量高錳酸鉀加甲醛燻蒸。燻蒸後溫度升到57℃時,密閉8~10h。培養料經嚴格消毒後,有計劃地控制拔氣筒與通風道,使培養料在50~55℃內發酵5~7d,然後拔開所有通風道與拔氣筒,待培養料溫度迅速降至28℃以下時,進房鋪料、播種。對菇房內二次發酵,可將前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鋪在床架上,密封菇房門窗後,向菇房內通入熱蒸汽,溫度達到60℃左右,保持8~10h,然後緩慢降溫到45~55℃,保持4~5d,快速降溫至28℃進房鋪料、播種。

  5.2、棉子殼料製備 選擇水泥地做發酵場地,若不是水泥地,應鋪一層塑料膜。首先將發酵場地打掃乾淨,然後噴灑一遍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再撒一層生石灰粉。按時間安排,將棉子殼及其輔料混合均勻,使料水比達1∶1.7~1.8。建堆前,用磚壘好“非”字形通風道,以通風道為中心建堆。堆高1.2m,寬1.2~1.5m,長度酌情而定,頂部呈龜背形,邊緣坡度越小越好。然後,表面噴一遍0.5%的敵敵畏,覆蓋草苫。待溫度升到60℃時,保持18~24h,進行第1次翻堆、整平;待溫度再升到60℃時,同樣保持18~24h,進行第2次翻堆,如此翻3次。每次翻堆後,料堆表面噴灑0.5%的敵敵畏加80%的溴氰菊酯,第4次翻堆時,每隔1m,在通風道上壘拔氣筒。料堆整理好後,用塑料薄膜罩住,薄膜離料面20~30cm,待間距內溫度升到45℃左右時,按5000kg料用高錳酸鉀0.5kg+甲醛1kg燻蒸、發酵。其間,控溫在45~55℃,用拔氣筒開與閉,調節溫度高低。4~5d後,拔開所有通風道與拔氣筒,待料溫降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

  6、菇房消毒、鋪料、播種 進料前1日,菇房再進行消毒滅菌1次。按1立方米空間用甲醛10mL,高錳酸鉀5g進行燻蒸。第2日將溫度降至28℃以下的培養料平鋪在菇床上,厚20cm左右。播種前,若培養料偏幹可進行調水,使培養料含水量達65%~68%。將選好的菌種掰成顆粒狀,接觸菌種的一切工具及手用1%高錳酸鉀水消毒。先將50%菌種均勻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將50%菌種撒播在料表面;棉子殼培養料則把30%的菌種均勻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把70%的優質菌種撒播在料表面。一般用菌種1.5瓶/平方米***750mL/瓶***。播好後整平、輕輕壓實、蓋膜。

  7、發菌管理, 蓋膜後3~5d內關閉門窗,控溫在25~26℃,相對溼度控制在75%左右。料溫超過28℃,夜間通風降溫;料溫低於20℃時,用蒸汽加溫。7d左右菌絲基本封面時,揭去薄膜,經常通風換氣。當菌絲吃料已達1/2深度時,撬動料層1次。發菌期間,預防各種雜菌、蟲害發生。可於蓋膜後當天在菇房牆壁、走道及膜上噴0.5%的敵敵畏,第2日噴1000倍的溴氰菊酯,以後5~7d噴1次。一般20d左右,當菌絲生長到培養料的2/3,撒在表面的大部分菌種已吐黃水,菌絲變粗發白,手一拍料面有整體振動感時,表明菌已發好,可進行覆土。

  8、覆土因地制宜,我市採用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有壤土和仿製草炭土。仿製草炭土配方:①壤土4立方米***100平方米培養料用量***,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15kg,石膏17.5kg,幹發酵麥秸粗糠***在培養料發酵時,多制些,晒乾用粉碎機粉碎後製成***75kg,石灰15kg;②壤土4立方米,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17.5kg,石膏17.5kg,麥糠50kg,石灰15kg,麥糠取乾淨無黴變,放入pH10的石灰水中浸泡1d,撈出晒乾。而壤土在覆土前15d取耕作層30cm以下土壤,打碎,晒於粉碎後過9目篩。覆土前3日,按配方把各種覆土材料堆放在水泥地上,充分拌勻,用5%敵敵畏邊噴灑邊堆放,建成高寬各0.8m的長堆,用塑料薄膜覆蓋24h後,用5%的石灰水預溼,調節pH7.5~8.0。含水量達手握成團,落地即散。預溼後堆成長拱形,第2日使用。覆土時,顆粒大的覆下面,小的覆上面,壤土覆土厚3.3~3.5cm,仿製草炭土覆土厚3.0~4.0cm,覆土厚度要均勻一致。

  9、出菇管理,覆土後當天噴500倍的敵敵畏,第2d噴1000倍的溴氰菊酯,3d後根據菌絲生長情況調水。菌絲爬土快,生長旺盛,噴水量要多,反之則少。覆土材料為壤土,噴水要少而勤,嚴防覆土層板結,噴水總量要少些;覆土材料為仿製草炭土,噴水次數減少,而噴水總量多。一般調水開始2~3d內,床面每日噴水2次,每次噴水量0.5~0.8kg/平方米,以後逐漸增加噴水量,用3~4d把覆土層含水量調足,但不得讓水滲入料中。每次噴水後通風,收掉土層表面水分。當手捏土粒,扁而不散,並稍有裂口,不粘手,土粒內無干心時水即調好。調水結束後,關閉門窗,吊菌2~3d,控溫在22~25℃,相對溼度控制在80%~85%。當氣溫高於30℃,溼度小於60%時,培養料要多噴水,反之少噴水。待菌絲爬土3/4時,開始鬆土。鬆土前1日,噴一遍1000倍的溴氰菊酯。鬆土時,使土層厚薄均勻一致,適當把土中多而好的地方與菌絲小而差的摻和一下,同時加強通風,抑制菌絲生長,促使絨毛狀菌絲扭結為線狀菌絲,進而形成原基。此時出菇場內控溫在14~18℃,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此後,噴水掌握菇多多噴,菇少少噴;前期多噴,後期少噴。前期土層1潮菇噴2次重水。當每潮菇長到黃豆大小時,噴1次出菇重水,每潮菇清床前,再噴1次重水。噴水量為1.3~1.8kg/平方米。後期噴水量要相對減少,採取輕而勤噴的方法。雙孢菇出土後直到採收,控溼在90%~95%。當每潮菇採收高峰過後,可降溼到85%~90%,地面不再噴,加大菇房通風。一般前期應加強通風換氣。當菇房內超過18℃時,菇房通風應在夜間和雨天進行。無風天氣,南北窗全部開啟;有風時只開背風窗。後期應逐漸減少菇房通風。當氣溫降至14℃以下時,白天通風。若出現長柄小蓋菇、稀菇、紅菇、鏽斑菇需及時通風;出現小菇、薄菇、開傘、空根白心,單菇輕時,應控風。

  10、採收 鮮銷上市時,在菌幕不破裂、不開傘的情況下,大小均可採收;制罐及鹽水菇,則在菌蓋直徑1.5~4.0cm,菇形圓正,色澤潔白,無空根白心,無蟲蛀、破損時採收。採收前,床面不噴水。子實體生長快時,要求1d採收2~3次。採收方法有兩種:旋轉法和拔菇法。菇密時,採用旋菇法,即把菇輕輕旋轉採下;菇稀時,採用拔菇法,即將菇直接拔起;當許多菇叢生成球菇時,用小刀小心切下達標子實體,採大留小。採菇時,小心輕放,以免損傷菇體。

  雙孢菇的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1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纖維0.6克、灰分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毫克、維生素***B1***0.11毫克,維生素***B2***0.16毫克、維生素C4毫克、煙酸3.3毫克。

  雙孢菇蛋白質含量為35%—38%,含有人體必須的6種 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 核苷酸,煙酸, 抗壞血酸和維生素D等,其營養價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稱。深受國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青睞。

  雙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異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腫瘤的發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膽固醇,對降低血壓有一定作用;所含的 胰蛋白酶、麥牙糖酶等均有助於食物的消化。中醫認為雙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壓的作用。經常食用雙孢菇,可以防止 壞血病,預防腫癌,促進傷口癒合和解除鉛, 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補脾,潤肺,理氣,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惡性貧血,改善神經功能,降低血脂。

  雙孢菇不僅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齊全的菇類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