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室內種植的栽培方法有哪些***2***

  平菇的栽培方法

  步驟一: 配置培養料

  按照棉籽殼72%、木屑15%、麩皮10%、石膏粉1%、過磷酸鈣1%、多菌靈1%這樣的比例準備配料

  先將棉籽殼用2%的石灰水浸泡12~24小時,撈出瀝乾,再與其他輔料拌勻,注意培養料的溼度,配料的含水量為60%~65%,用手握培養料的時候指縫略有水滲出但是不會滴下來為準。ph調為7~7.5為好。拌料後進行堆料3~5天,期間溫度70°左右應該進行翻料,以免溫度過高。

  步驟二:播種

  先將床架底部鋪一層農用薄膜,然後將培養鋪在床架上,用木板拍緊實,培養料的厚度10~15cm,氣溫高的情況下,培養料的厚度稍薄,氣溫低的情況下,培養料的厚度稍厚,每平方米床面用乾料約15~20kg。

  鋪完後即可播種,以穴播方式播種,穴距5~8cm,穴深3~5cm,每平方米用菌種4~5瓶。最後再撒上一層菌種進行覆蓋,播完之後在床面上鋪一層報紙,再蓋上薄膜即可。

  步驟三: 發菌管理

  播種後,菇房溫度控制在15~20°,相對溼度為70%左右。若氣溫過高揭開薄膜通風降溫,播種10天以後每天可揭開薄膜1~2次,每次20min。

  步驟三:出菇管理

  播種後30~4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這個時候出現類似葡萄狀的平菇子實體原基,即可揭去覆蓋料面的薄膜,控制菇房溫度在15°左右,噴水保溼,溼度調至90%左右,加強菇房通風換氣,經過一個星期左右即可採收。

  平菇高產栽培技術

  1.掌握適宜的生長環境。

  ①溫度。各種菇都需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髮育。菌絲體和子實體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還“喜歡”變溫條件,如平菇每天若能給予10%的溫差刺激,則利於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大部分種菇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在25%左右。子實體發育的適溫一般在15%左右。隨著科技的進步,為了擴大栽培領域,擴充套件栽培時期,目前已培育出低溫型、高溫型、廣溫型等優良品種,我國大江南北都可種植。

  ②溼度。多指空氣相對溼度,這不僅與菌菇生長髮育有直接關係,而且還影響料內水分的散發,特別是在子實體發育期間。若溼度不足定會減產,若低於60%子實體不生長,低於45%原基停止分化,甚至死亡。適宜的空氣溼度為85%~93%***子實體生長期***。栽培過程中以噴霧方式加水,提高空氣相對溼度是必需的措施。特別是後期,還往培養基中注水或浸泡培養基。均可相應增加產量。

  ③光照。平菇對光照的要求不高,菌絲體可以在黑暗條件下生長。子實體分化、生長時需一定的散射光,忌強光直射。但完全黑暗,子實體發育緩慢。適宜的光照可以調節溫度,還可以使菇體色澤鮮豔。

  ④酸鹼度。食用菌多喜微酸性環境,一般pH值不超過7***中性***,宜在5.5—6.5之間,但平菇較耐鹼,pH值8時也可生長。而猴頭菇耐酸,pH值5時也可以生長。還應注意當地水質,即其pH值。在配料時應注意創造適宜的酸鹼度環境,有的加石灰或加硝酸銨等酸性肥料,一則增加鈣、氮素,二則可調節培養料的pH值。為防止過酸或過鹼,加一定量的石膏,可以起緩衝作用。

  ⑤調節空氣成分。各種食用菌都離不開氧氣,若氧不足菌絲生長就不良。子實體也長不好。甚至死亡。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菇體還會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栽培場所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良好的空氣成分。

  2.讓茵絲後熟,延長髮茵時間。菌絲後熟培養。是指菌絲完成初步發菌後,先不急於出菇,而是創造條件使之繼續進行營養生長,延長髮菌時間。延長菌絲後熟期可獲得大幅度增產,為此,應該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①調配基料營養。食用菌的健壯與否。不但是碳氮比的問題,而且與基料的營養是否全面、是否均衡等關係密切。如在配料時每250千克原料加入“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120克,即可滿足菌絲對營養的需求。

  ②嚴格避光培養。播種開始即嚴格避光,尤其是進入發菌棚以後,更應保持避光培養。

  ③保持低溫環境。這是後熟發菌期的關鍵條件之一。在一般條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發菌場所的溫度,使菌袋不能過早出菇,以儘量延長髮菌時間:有條件的可採取空調降溫;規模化生產,應採取冷庫過渡的辦法,15天即可完成後熟發菌。

  ④降低空氣溼度。在發菌期間,為保證發菌成功率,儘量降低空氣相對溼度***保持60%以下***。夏季潮溼多雨,很難達到該要求,可順其自然。但應力求穩定,不使菌袋接受較大的溼差刺激,以保證後熟的持續性。

  ⑤防治病蟲害。菇棚的處理應嚴格、規範,播種前對菇棚徹底消毒殺菌殺蟲。在發菌期間。每3—7天噴灑1次“百病去無蹤”溶液,氣溫高於13℃時,根據蟲害基數適量噴施菊酯類藥物進行驅殺。

  3.利用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培養料配製後先經高溫滅菌處理。然後進行播種和發菌的栽培方法。熟料栽培的好處是:①高溫滅菌後的培養料排除了雜菌和害蟲的干擾,促進料內營養物的分解,菌絲生長快,繁殖量大,對培養料的吸收利用率高,獲得穩定高產。

  ②熟料栽培使人工控制能力得到加強,既能夠在低溫下加溫發菌、正常出菇。又能避免高溫下非熟料栽培時經常發生的“燒菌”現象,因而提高了單位種植面積的收益率。

  ③熟料栽培用種量少,一般為培養乾料的5%左右。

  ④熟料栽培出菇早,這在早秋出菇尤其明顯,因熟料栽培菌絲生長緩慢、產溫低,所接受的光照、環境變化時間長。因此,比半生料或發酵料栽培更容易提早出菇。

  平菇種植方式

  1.瓶栽

  平菇容易瓶栽,對土地利用率高,可以長年生產,國外如日本比較常用。據資料介紹,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可瓶栽90萬瓶,用木屑210噸,米糠42噸,能生72噸鮮菇。一般要經裝瓶——高壓滅菌——接種——培養管理——採收加工過程。

  瓶栽主要掌握管理措施:當菌絲布滿全瓶後,移入溫度較低、晝夜溫差大、有散射光線、保持較高溼度的室內培養。瓶口當出現白色硬菌膜,子實體遲遲不發生,需要及時揭掉。若子實體密集,及時疏蕾;保證生長健壯。

  2.箱筐栽培

  利用木箱、柳藤筐等容器栽培平菇,其規格可以多種多樣,一般積水為10釐米X33釐米X45釐米的箱子,可裝培養料5~6斤。

  具體做法是將調製好的培養料裝在布包裡,包與包之間有一定間隙,在高壓滅菌下保持1.5小時。有的地方採用蒸鍋消毒,鍋中水開後保持6~8小時,趁熱出鍋。在接種箱***室***裡把培養料裝入鋪有塑料薄膜的箱中,壓實包緊。待溫度降到30℃以下時接種,然後排去薄膜中氣體,卷好接縫口,放在架上或堆成品字形,在低溫條件下培養。

  另外,生料也可栽培,方法是將培養料消毒後裝箱筐培養。消毒可採用1‰~3‰的高錳酸鉀或1%生石灰。

  當菌絲長滿整個培養基後,即可除去蓋在箱筐上的塑料薄膜,培養出菇。

  也可除去箱筐,將栽培塊移到培養室架子上,進行管理,促其出菇,一般可收3-4批菇。

  3.塑料袋栽培

  用聚丙烯或農用塑料薄膜,製成23釐米X45釐米或28釐米X50釐米規格的袋子,裝入培養料後,用橡皮筋扎口。

  消毒時,袋與袋之間可用紙或其他東西隔開。聚丙烯耐壓效能好,可用高壓滅菌法。聚乙烯耐溫、耐壓效能差,宜用常壓滅菌。常壓滅菌時,鍋蓋要蓋好,冒氣後維持6小時以上;高壓滅菌時,袋料要壓緊,中間打洞,袋與袋之間有空隙,以利滅菌徹底。溫度上升或消毒後放氣速度要緩慢,以免導致袋子破損。生料塑料袋栽培:常用的方法是袋內先裝一層3寸厚的浸拌好的培養料,用手按實;鋪一薄層菌種後,再裝料,共數層,至滿為度。然後,把袋口紮好,培養30天左右,待菌絲長滿,菌蕾出現時解開扎口,注意噴水,可連收2次。

  4.室內大床栽培

  室內大床栽培;菇房要坐北朝南,要求明亮,有保溫保溼通風換氣等優良條件。床架一般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牆,床面寬3尺左右,培養料塊相距1~2尺,過寬不利菌絲髮育。每層相距2~25尺。床架間留走道,寬2尺,上層不超過玻璃窗,以免影響光照。床底鋪竹杆或條編物,要鋪嚴;防止床上床下同時出菇,分散營養。室內床架栽培比露地栽培更易控制溫、溼度,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小。

  花山食用菌調製培養料時,要求水分適當,乾溼均勻,不宜過夜,料面平整,厚薄一致,如棉籽殼栽培,料厚4一5寸左右,天暖季節可薄一些。

  培養料調好後應立即上床。床上先墊一層報紙,再將棉籽殼平鋪到床上,點菌種時可層播、面播。播後稍加拍實,然後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後,如薄膜上凝集大量水珠,應將薄膜掀去l-2天,防止表面菌絲徒長,以後根據情況,可適當通風,直至出菇。

  床架栽培多在室內,也可以在半地下室或地下室內進行。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栽培平菇,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防止雜菌汙染。地下工事一般溼度很高,雜菌多,連年多次栽培更應注意消毒工作;②地下室不利於菌絲髮育,因溫度低,應採用地上發菌,即把培養料裝入木模內點好菌種,用塑料紙包嚴置25℃左右處培養,待菌絲充分發育後去掉薄膜,再移入地下室;③出菇期間加強通風,注意光照,促進子實體的分化。

  5.陽畦栽培

  平菇的陽畦栽培是近年來創造和推廣的一種大規模栽培的方法。陽畦栽培不需要裝置,成本低,產量高,發展很快。

  建造陽畦時,應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處,挖成坐北朝南的陽畦,規格各有不同,一般畦長10米,寬1米,深33釐米,畦北建一風障,畦南挖一北高南低的澆、排水溝,床底撒些石灰,墊上薄膜,然後鋪料。畦上自西向東每隔15釐米設一個竹架,以便覆蓋塑料薄膜,防風,遮陽、避雨。春末、秋初,溫度高的加蓋葦蓆等遮蔭。

  陽畦栽培,春秋可種兩次。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季在8月下旬至9月,***陝西省***春播要早,秋季適晚播,溫度低,菌絲髮有慢,但健壯。播種後緊貼畦面覆蓋一層無色塑料紙或地膜,在畦上作一弓形竹架,加蓋一層薄膜,或黑色薄膜,壓好四周,以利保溫保溼。有條件時用黑色薄膜遮蓋。春末秋初,在畦上用葦蓆或秸稈等搭明棚,避免陽光直射。

  管理應注意,經常觀測畦內溫溼度和菌絲生育情況,如果薄膜上凝聚水珠過多,即隨時掀開薄膜抖掉,或在料面上鋪放一二層報紙,吸收過多的水分;也可將塑料布中間撐起,使冷凝水流失,防止適度過高感染雜菌。當菌絲布滿畦面後,去掉薄膜,遮光保溫培養,一般採用搭弓棚遮光。1984年春,用陽畦播種100多平方米,採用經濟方便的長麥草覆蓋,取得顯著經濟效果。方法是:將長好菌絲培養基畦面,掀去薄膜,用長麥草覆蓋料面,厚3-4釐米,麥草領用木叉反覆翻動,將短麥草過出,長麥草用10%石灰水須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泡,濾去水分,將溼麥草覆蓋料面,注意溫度變化,根據乾溼程度噴水,遇大風應在麥草上壓蓋塑料紙,防大風吹乾料面。但此法管理須認真,水分過大,影響品質。

  陽畦栽培,棉區多用棉子殼培養料,也可用玉米芯、麥草粉、木屑等栽培。

  春季用陽畦栽培,若出菇期遇高溫,不利子實體的形成,可以採用覆蓋的方法進行。越夏一般用溼土覆蓋,也可覆蓋薄膜草簾或席等物。溼土覆蓋法:在培養料表面澆一次水,後覆細溼土3寸左右。若遇乾旱,再噴水幾次。當氣溫下降到22℃時鏟去覆土,澆水後遮陰管理出菇。

  6.段木栽培

  段木栽培樹種應選擇材質較鬆,邊材發達的闊葉樹栽培,不採用含松脂、醚等殺菌物質的針葉樹。

  平菇對單寧酸較敏感,如殼鬥科的慄樹等不大適於種平菇。較適宜的樹種是胡桃。柳樹、法桐、楊樹、榆樹、蜜柑、楓楊、梧桐、楓香、無花果等。適宜砍伐期一般從樹木休眠期到第二年新芽萌發之前。截段後立即接種,按2寸X3寸的距離打孔。段木含水量保持在50%~70%左右。接種孔的大小要一致,接種後洞孔用樹皮蓋塞嚴,這樣菌種接入後不易脫落,否則在發菌過程中由於水分散失,菌種乾燥收縮,翻堆時容易脫落,造成缺穴。

  菌絲長滿木墩後,可將墩按2寸的距離放入淺土坑內,覆土一層,木段略外露一點,讓菌絲向土中生長,吸取水分和養料,但需用茅草遮蓋。當溫度適宜時,培養管理。一般春季點菌,秋季可出菇,這樣可出菇2~3年。


猜你感興趣:

1.室內蘑菇的種植方法

2.人工種植平菇的方法

3.平菇有哪些栽培方式

4.科學種植平菇的方法

5.要怎麼種植平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