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的飼餵方法有哪些

  在鱖魚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是必經的工作過程,不過很多養殖戶誤認為投喂飼料是很簡單的事情,這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飼料投喂的方法等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鱖魚的飼餵。

  鱖魚的飼餵方法

  飼料投喂方法主要有兩種,即人工手撒投喂和自動投餌機投喂。

  投餌機定時、定量有規律地投喂,優點是投飼均勻,飼料浪費少,可以節省勞動力,其效果優於人工投喂。

  以人工手撒投喂時,應儘量做到一把一把地將飼料投到水中,切勿把飼料一下倒進水中,飼料在水中停留時間較長容易溶失,飼料利用率低,而且汙染水質。每次投喂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讓95%以上的魚吃飽即可。

  影響鱖魚飼餵效果的因素

  ⑴ 水溫變化

  魚類是變溫動物,水溫對魚類的攝食強度影響很大。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水溫升高對魚類的攝食強度有顯著促進作用,水溫降低則魚體代謝水平隨之降低,食慾減退,生長受阻。因此,魚類在不同水溫情況下,日投喂量和次數亦應不同。在適宜生長水溫範圍內比適宜水溫範圍外投喂量和次數都相應多些。

  ⑵ 溶氧量變化

  在餌料魚養殖中,因為放養密度大,水體交換少,池中溶氧量在夜間至早晨時最低;陰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且無風時,水中溶氧量也低。在流水和網箱養殖中,由於放養密度大,若水體交換量不足,也會造成水中含氧量偏低。水中溶氧量達4毫克/升以上時,魚的食慾增強,飼料消化率提高。

  因此,投喂時應注意水中溶氧量和天氣的變化。水中溶氧量低、魚浮頭時不要投喂,待水中溶氧量改善後再投喂。在池塘養殖中,天氣正常時,太陽出來2小時以後***9~10 點***,由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池塘水中溶氧量可達4毫克/升以上,這時投喂效果較好。

  ⑶飼料的形態與顆粒大小

  投喂時要注意選擇魚喜歡攝食的飼料,一般魚類不論硬顆粒或軟顆粒飼料都能攝食,但飼料的形態與顆粒大小應根據魚的食性特點來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養殖效果。此外,加工或選購投喂的顆粒飼料還要注意適合各生長階段魚的攝食,顆粒過小或過大都不利於魚的攝食,飼料利用效果會相應降低。

  ⑷配合飼料與青綠飼料分開投喂

  投喂團頭魴、草魚親魚時,不要把顆粒飼料與青綠飼料同時投喂,否則會影響其對配合飼料的攝食,造成配合飼料的溶失。如果需要投喂青綠飼料以增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採用交替投喂的方法,或把青綠飼料混合到配合飼料中投喂。有的魚類對某種配合飼料一旦形成攝食習慣,突然改投其他配合飼料,會影響其攝食機率。

  鱖魚的飼餵注意事項

  ⑴“四定”投喂

  即定時、定位、定質和定量。魚群一經投喂馴化會形成習慣,按時到投喂點覓食。在正常情況下,池塘養殖的餌料魚在每天上午9~10點、下午4~5點各投喂1次。投喂的位置以設在較安靜、平坦的地方或搭設餌料臺。

  投喂時還應注意選擇適宜營養含量的飼料。儘管在溫度較低時魚的生長緩慢或不生長,但為了保持其機體代謝活動的需要還須投喂。所以,需要有各種營養水平的配合飼料以供投喂。在水溫較高時,投喂的飼料蛋白質含量相應高些;在水溫較低時***非適宜生長水溫***,投喂的飼料營養水平可低些,以控制飼養成本。

  ⑵不投喂發黴變質的飼料

  飼料發黴變質後營養成分會受到破壞,同時產生毒素***如黃麴黴素***,投喂效果不好,還可能導致養殖物件生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