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蟋蟀飼養的方法

  玩鬥蟋蟀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蟋蟀打勝仗。蟋蟀獲勝,七分靠種,三分靠養。蟋蟀飼養的好壞,對蟋蟀鬥性有密切的關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用盆 飼養蟋蟀,首先須有泥盆。不同季節使用何種泥盆都有研究。泥盆有多種式樣,基本形狀有3種:①直桶盆;②花鼓墩盆;③天落蓋盆。其實,各式各樣的盆,大都是為迎合不同愛好者需要的花色品種而已,關鍵還在於盆質須細膩和陳舊。

  2.飲食 飼養蟋蟀,飲食至關重要,必須注意方法。蟋蟀在田間覓食,不免帶泥進肚,故初上盆之蟲,必須先喂以青菜葉一小片,以洩去腹中泥土,不至於日後變成大肚。養蟲者還須事先準備荷葉露一大瓶,作為蟋蟀的長期飲料。早秋之蟲,在一週之內,須令其服用消暑、強筋、壯神的藥物。

  蟋蟀的食物,前期和後期大有區別。早秋以米飯為主,要求煮爛;每日的用量以一粒半米飯粒為適宜。中秋仍以米飯為主,用量以一粒飯粒為宜。中秋以後到晚秋,蟋蟀的食量漸減,是厭食米飯的表現。這時可輪換喂以生冬瓜瓤或嚼爛的生芝麻和飯,還可用熟毛豆、熟扁豆、熟栗子、熟菱肉及甜蘋果等,用量均不超過一粒飯粒大小。晚秋到隆冬,蟋蟀進入衰老階段,進一步厭食。這時可將淡河蝦、淡海蝦、淡鰻肉、熟蟹腿肉等與飯搗勻喂之,而後也可只以肉喂之。寒冷天可以喂帶血蚊子或蒼蠅頭2個。

  3.配雌 蟋蟀配雌是從生理上助長其鬥性。蟋蟀在自然環境中生活,並沒有固定的配偶。雄蟲的洞穴常相對固定,雌蟲則無固定洞穴,它往往按雄蟲的鳴叫尋聲而至,大都在拂曉前進入雄蟲巢穴,白天在洞中結蛉,一天3~5次,中午前後是結蛉高峰,及至傍晚,雌蟲便出洞覓食、產卵。①三尾選擇。蟋蟀配雌,首先要選擇畜養三尾。三尾的好壞不僅在於色還在於形,不同形態的三尾,對雄蟲的親近從呼喚至“結蛉”的速度不一。②三尾飼養。畜養三尾宜選用新置大盆,每盆以飼養4枚為宜。多則相互干擾,揭蓋時容易逃竄。盆中應放骨水盅,餵食宜飽,以免咬食雄蟲。另外還應放一疊如水盅大小,含水分的厚草紙,以便讓三尾產卵。

  ③配雌方法。放配雌蟲時,應反其道而行之,改在夜間放雌。因為蟋蟀一旦被人捕獲,隨時都想逃跑,而在夜間常表現為不爬盆,因此晚間放雌可安其心,巧妙地改變它們的生活規律。至次日早晨提出雌蟲,隨即餵食。雄蟲聞味即食,食後又頻頻呼雌,有利於收縮肚腹。

  4.衛生療養 蟋蟀的飼養,除了適當用盆、飲食及配雌外,還須注意衛生和療養,包括沐浴、鬥後療養等方面。

  5.病療 蟋蟀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會患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其中有些為生理疾病,應及時加以治療。否則,病情日趨嚴重,可能發展成不治之症,永遠失去戰鬥力。

  ①受熱。可以綠豆泡水或用蛆衣泡水飲之,便可解熱。

  ②失乳。失乳表現為步穩而不跳,行動呆滯。這是剛蛻變出土即被人所獲,未得先天之氣的結果,可以乳浸茯苓飲服,培補元氣,方可治癒。

  ③長鳴。長鳴表現為夜間鳴聲不絕,放雌後繼續長鳴,仍不合對。可用甘草水沐浴並飲服甘草水,腹蟲即化。

  ④洩蛉。洩蛉表現為與三尾共盆,不貼面“蛉”自落,主要是因呼雌不至,三尾置若罔聞,火結所致。可以搗爛水楊柳根泡水沐浴,再用綠豆芽擠汁飲之即愈。

  ⑤積食。可以水邊青跳蝦蟲去頭尾喂之,或以熟菜附研末拌飯飼之即愈,熟菜附拌水蟲也可治癒。

  ⑥積糞。積糞表現為蟲糞停滯肛門不落。大都因捕獲前在野外受暑熱所致。可以綠豆芽搗汁飲之,糞自落。

  ⑦定足。定足表現為六足不動,立而不走。此因誤飲油水、鹽水所致,可以中藥川芎、木通、甘草少量沐浴即愈。

  ⑧頭昏。頭昏表現為蟲頭低垂,色暗。此為煩躁爬入盆,久不沐浴所致。可以採用治療定足的方法治療頭昏。

  ⑨絕交。絕交表現對三尾無情,不呼雌,此因頻頻呼雌不至,煩躁生火內結。可以毛草根帶葉食糖溶於水,浴後以河水過清,提出三尾單養,候其起翅,呼雌緊迫時放入三尾,即可呼貼落蛉。若再不起翅,宜用柳根鬚泡水洗浴,即起翅呼雌。

  ⑩受冷。可以中藥熟附子煎湯,涼後洗浴,則強健如常,或喂以帶血蚊子亦可。

  鬥蟋蟀的歷史

  中國蟋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的藝術。它主要發源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產地,以山東齊魯大平原而聞名全國,而山東的寧津縣是蟋蟀王國王冠上的寶石,寧津種的蟋蟀頭大、項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寧津蟋蟀還有北方乾旱區蟲的體質、頑強的鬥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敗的烈性。所以近些年來全國蟋蟀大賽中,寧津種的蟋蟀多獲冠軍。歷史上寧津蟋蟀為歷代帝王鬥蟋蟀的進貢名產地,歷史上才有寧津蟋蟀鬥慈禧的民間故事傳說。

  體形雄而矯健。蟋蟀相鬥,要挑重量與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後特製的日菣草或馬尾鬃引鬥,讓他們互吹較量,幾經交鋒,敗的退卻,勝的張翅長鳴。舊時城鎮、集市,多有鬥蟋蟀的***,今已被廢除,但民間仍保留此娛樂活動。這項活動自興起之後,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又從民國至今,前後八九百年的漫長歲月。這一活動始終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長興不衰,呈現出年甚一年的趨勢。

  底事清閒愛小蟲,重價得來藏玉城。交惡皆因爭異性,不惜搏鬥逞英雄。

  《燕京歲時記》:『七月中旬則有蛐蛐兒,貴者可值數金。有白麻頭、黃麻頭、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節須之別,以其能戰鬥也。』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購得,名蟲必用青白色泥罐貯之。『蛐蛐罐有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之別,佳者數十金一對。』每一罐內須置一小扇面形過籠,作為雌雄蟋蟀交尾的『洞房』。清代北京俟冬至這天以蟲會友,進行傳統的『封盆』格鬥。早年間鬥蟋蟀規定:以二十四罐為一棹,鬥之前,要先比較蟋蟀的個頭大小,同一等級的即大小相當的才放入一盆決鬥。兩條體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進鬥盆,彼此尋覓『情敵』,相遇後即互相廝殺,戰勝的蟋蟀,皆冠以『將軍』稱號。輸贏亦有賭注,一般為數斤月餅或水果,主要在求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