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的家常做法

  小籠包的歷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類似的“灌湯包子”流傳至今。清代道光年間,在今常州出現了現代形式的小籠包,並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無錫味甜,但都具有皮薄滷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你知道如何做出可口好吃的小籠包嗎?下面是小編給你精心整理家常小籠包的做法推薦,供你參考。

  一

  小籠包的材料

  調味肉餡150公克,皮凍100公克,冷麵皮150公克,糖1/4茶匙,香菇精1/4茶匙,蠔油1/4茶匙,胡椒粉1/4茶匙

  小籠包的做法

  1.取一鍋盆,放入所有材料一起攪拌均勻後,備用。

  2.再於作法1中加入所有調味料,一起拌均勻後即可放於冰箱冷藏室,備用。

  3.每片面皮,均包入作法2的餡料約20公克後,放入蒸籠中。

  4.起一鍋水,放入集器片,待水沸騰後,放上作法3,以大火蒸約6分鐘即完成。

  二

  小籠包的材料

  中筋麵糰100克 燙麵團50克 豬肉餡150克 蔥、姜各10克

  調味料A料:鹽1/3小匙糖、麻油、胡椒粉各1/4小匙

  調味料B料:麵粉1小匙 糖、鹽、小蘇打各1/4小匙

  小籠包的做法

  1.蔥、姜均洗淨,切末後,放入碗中,加豬肉餡,先倒入1/4杯水拌一下,再倒入1/4杯水,待拌至肉泥有彈性,最後加入A料調勻成肉餡。

  2.中筋麵糰及燙麵團均勻糅合,加入B料及1/3小匙油揉勻,搓成長條形,均分為10等份擀平包入1大匙肉餡包裹好,並在底部抹上一層油,放入墊有溼布的蒸籠,先發酵20分鐘,再以大火蒸6分鐘,即可取出。

  三

  小籠包的材料

  粉500克,豬夾心肉500克,豬皮凍200克

  小籠包的做法

  1.調餡兒 主料:豬肉 配料:食鹽、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薑末、雞湯 拌餡兒時要攪拌均勻,還要把餡兒往盆裡摔,其間要加三遍雞湯。

  2.和麵 面+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呵呵。然後要用勁揉,三光要領:手光、面光、盆光。 揉好的面要“晌”一下,***晌,也就是靜放一會兒*** 摔面,其作用是使包子皮更筋,口感更好。揉揉、摔摔之後,面就算準備好了。

  3.擀皮兒 揪襟兒,也就是把面揪成大小均勻的面揪揪 按成片兒狀 擀成圓形,皮兒要薄,且均勻

  4.包包子 餡兒少了不好吃,餡兒多了包不住。您看清楚嘍,這麼多才正好。

  5.五蒸 水開後,上鍋蒸13~15分鐘,包子就熟了。剛蒸好的包子提起來象燈籠,放下去象菊花。 熱氣散了以後,包子皮會變硬,這時候提起來就不象燈籠了。不過,平放的時候還是蠻象菊花的。

  6.最後一道工序----吃 吃開封的灌湯小籠包子也要遵守操作規範,不然燙壞了可表怪我 輕輕提,慢慢移; 先開窗,再喝湯; 一口悶,滿口香! 開窗,就是先把皮兒咬開個口兒 把包子裡的湯吸出來喝,如果包子熱,別忘了先吹吹

  四

  小籠包的材料

  豬皮凍,豬肉,麵粉,醬油,鹽,油

  小籠包的做法

  1、豬皮凍剁成肉蓉,豬肉切碎,將醬油、鹽倒進裡面醃著。

  2、麵粉和成麵糰,揪一小團壓扁。

  3、包入豬皮凍和豬肉,底層抹一層油,入鍋蒸熟即可。

  小訣竅

  豬皮凍遇熱就會化成鮮美的汁水,所以並不用往包子里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