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圖魚怎麼養

  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佈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不過地圖魚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圖魚的生活習性:

  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凶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十分凶猛,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 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裡含著一條還未吞嚥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繁殖並不困難。到性成熟時,它們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箱裡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

  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經有地圖魚在水族箱中存活13年的記錄。同時,它們也是熱帶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它們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它們的主人。當陌生的人在觀賞它們時,它們會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而當它們的主人一旦靠近水族箱,它們即刻會遊靠過來,轉動它們的大眼睛,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它們也會接受主人的撫摸而沒有絲毫驚異的狀況,訓練有素的地圖魚甚至會從水族箱中躍起水面接受主人手中的餌料,總之,地圖魚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裡出售,供食客品嚐食用。

  小地圖魚的養殖:

  1、放養密度:地圖魚耗氧量較大,一般在水族箱飼養中,以稀放為宜。在120x50x50cm的水族箱中,地圖魚體長在6cm時,可放養40尾左右,體長在10cm時,可放養20尾左右,體長在18cm時,可放養4—6尾,體長在25cm以上時,可放養2尾。

  2、水溫:地圖魚生活的適宜水溫為22—28℃,最適合水溫為24—26℃,水溫低於18℃,地圖魚就會死亡,高於30℃,地圖魚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質:地圖魚對水質要求雖不十分嚴格,但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魚的生長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換水量達1/2—3/4,一個月後,體長2cm的地圖魚可達7cm左右。每次換入新水,都能刺激魚體新陳代謝,增強食慾,所以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在飼養過程中,每天換水量達1/2,每週徹底換水一次,換水的同時,把地圖魚浸洗在0.5%的小蘇達水溶液中10分鐘,以促進代謝,增強食慾,加快生長速度。

  4、食物:地圖魚屬雜性偏動物食性,喜食小魚、小蝦、水蚯蚓等活餌料,人工飼養為方便起見多用配合顆粒飼料。地圖魚非常貪吃,隨喂隨吃,喂多少吃多少,因此餵養時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一天的投喂量控制在魚體重的10%左右,分兩次投喂,早上一次,傍晚一次。地圖魚生長較快,8~12個月便可性成熟,體長可達20~3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