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春夏季管理技術

  春夏兩季是肉牛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兩個季節的肉牛要怎樣管理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春季肉牛飼養管理辦法

  一、驅蟲。很多養牛戶常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等藥物對肉牛進行驅蟲,但由於所買驅蟲藥物含量達不到規定標準以致驅蟲效果不理想。筆者向大家推薦吩苯達唑,在每噸飼料中新增500克吩苯達唑,按正常飼餵方法飼餵,對肉牛體內、體外的寄生蟲均有良好的驅除效果。

  二、健胃。由於飼餵方法不當或飼料不乾淨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肉牛瘤胃、瓣胃沉積雜物,造成食慾不好、消化不良。此時宜空腹灌服1%的小蘇打水,待肉牛排出雜物後***以拉黑色稀糞為判斷標準***,再開始喂肥飼料。健胃後的牛精神好,食慾旺盛。

  三、合理配制飼料。

  牛要快速生長必須從飼料中獲取充足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能量和蛋白質等。傳統的飼產已不能滿足肉牛快速生長的需要,給肉牛補充精飼料十分必要。推薦精飼料按以下配比配製:玉米48%、豆粕30%、皮17%、肉牛預混料5%。精飼料的飼餵量按肉牛體重每100公斤飼餵1.5—2公斤,粗飼料最好選用青貯玉米、氨化稻草、花生秧、紅薯秧等。

  四、注意日常管理。要保持肉牛舍清潔、牛體乾淨、環境安靜。喂料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天飼餵兩次,在早上6—8點和下午4—6點時飼餵。不喂料時要保持料槽乾淨,每天下午喂料結束後飲水一次。精飼料的飼餵方式以拌入溼潤的粗飼料中飼餵為佳。

  夏季肉牛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母牛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肉用母牛的發情持續時間比其他季節短,發情表現不十分明顯,所以容易出現母肉牛漏配現象。若2~3個情期母肉牛不能妊娠,則今後妊娠會越發困難。因此,夏季要對母肉牛發情情況勤觀察,特別是每天早、晚更應注意觀察,發現肉用母牛發情應及時配種。夏季經常出現肉用母牛配種後妊娠率低,流產率、難產率高和產死胎、產弱子多,哺乳犢牛的成活率低,斷奶犢牛體重小等現象,對養肉牛生產者的危害很大。

  犢牛

  夏季犢牛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腹瀉,引起犢牛腹瀉一方面是由於肉用母牛泌乳不足,犢牛通過母乳中獲得的免疫抗體數量不足,抵抗力弱。另一方面是夏季天熱,各種病原微生物,特別是大腸桿菌的繁殖速度快,犢牛的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感染。此外其他一些病菌也可以引起子肉牛腹瀉。因此,要注意保持犢牛舍的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做好全進全出,預防腹瀉的發生。

  為了確保肉牛安全度夏,應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畜舍環境方面

  ***一***隔熱措施

  隔熱是阻止舍外熱量傳到舍內,其隔熱效能的強弱取決於所用建築材料的熱阻值和蓄熱效能,熱阻值高、蓄熱能力強的外圍護欄結構,傳入舍內的熱量少,外圍結構內表面溫度低,可減輕內表面對肉牛的熱輻射,所以,應選擇合適的外圍結構材料,保證達到理想的隔熱效果。

  夏季強烈的太陽輻射屋頂,易將輻射熱傳到舍內。為了提高屋頂的隔熱效能,以防暑為主的地區可採用通風屋頂,即將屋頂建成兩層,層間的空氣晒熱變輕,從排氣口排出,冷空氣由進氣口流進,從而減少傳至屋頂底層的熱量。淺色和光亮表面的反射能力比深色、粗糙面強得多,故肉牛牛舍屋頂和陽面牆採用淺色光表面。

  1、欄舍建設

  選址佈局合理

  欄舍坐北朝南,最好呈階梯式排列,間距在9米以上;增加場區綠化面積,改善場內小氣候;儘量減少水泥地面所佔比例,以降低地面溫度,夏天可降低牛舍環境溫度3℃~4℃,減輕熱輻射80%。採用開放式欄舍。

  欄舍材料的選擇

  牛舍屋頂、牆壁和牛欄地面用隔熱效能好的材料,如屋頂瓦下面鋪墊刨花或泡沫,或用易吸熱的草料或絕緣材料隔熱,屋頂如能再塗上反光漆,更能減少熱量的吸收,目前有效的絕緣材料有鑽泥板,PU板等,牆壁用空心磚,牛欄地面用絕緣水泥或漏縫地板。

  避免日光直射

  在肉牛舍屋頂及太陽直射的東西兩側拉防晒網遮陽。

  加強通風

  安裝通風裝置,如電扇、排風機加強舍內空氣流動,經常清除牛舍周圍的雜草、灌木,儘可能開啟所有門窗和透氣孔通風,可以降低室溫,使禽畜涼快,減少喘氣 。

  2、以水降溫

  欄舍屋頂安裝噴水降溫設施,室溫可馬上降低2-3℃;

  欄內噴霧系統,可以立即降低舍內溫度,每間隔40分鐘左右噴水3~5分鐘;

  滴水降溫,對牛頸部滴水降溫,最好採取自動控制,每間隔15分鐘滴30秒~1分鐘;

  地面灑水:是傳統的降溫辦法,有一定效果但費水費力,並且易使地面潮溼和舍內溼度過高。

  沖洗淋浴降溫,每天11時左右和15時左右給牛沖洗淋浴2次,忌用冷水突然噴淋牛頭部;

  水浴降溫,可在運動場上建水池,讓牛自由洗浴降溫,立即舒解熱的感覺。

  溼簾:在機械通風的進風口處設一不斷加水的溼簾,空氣經過溼簾時由於水分蒸發而使空氣溫度降低,低溫空氣進入肉牛牛舍而達到降溫的目的***一般可降5℃以上***,但同時也提高舍內空氣溼度。

  以水降溫必須結合通風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否則會造成高溫高溼,適得其反。

  3、清理通風裝置,髒的風扇、失靈的馬達、鬆弛的皮帶均將降低通風效率。

  4、增加飲水器數量及增加供水量,天氣愈熱,水需求愈高,充足的飲水可促進食慾;飲水中新增0.1-0.2%的鹽或電解質亦可,冰冷的水效果更佳。

  5、牛場地面減少水泥地所佔比例,儘可能增加綠地以降低地面溫度。四周種植高大喬木,以利通風及遮蔭。

  遮陽與綠化

  利用一定的設施遮斷太陽輻射,窗戶上可加一水平板以遮擋由視窗上方來的陽光;

  有運動場的肉牛牛舍或日光溫室肉牛牛舍,在夏季應設定涼棚或種植藤蔓植物遮陽,北方加鋪遮陽網或加寬屋簷。

  綠化除具有淨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狀況、美化環境等作用外,還具有緩和太陽輻射、降低環境溫度的作用。

  綠化遮陽減少太陽輻射熱,當外界環境溫度高於舍內時,周圍建築物也可經輻射使舍內溫度升高,空氣可經門窗及通風孔道將熱量帶入舍內,植樹綠化有助於降低肉牛牛舍周圍環境溫度。

  應加強肉牛養殖場及周圍地區的植樹種草,以降低環境溫度,但高大樹木不宜多種,影響通風,也能招來野鳥對防疫不利。

  6、不要讓種用肉牛或育肥牛直接曝晒在太陽下,否則易引起日射病,並影響生長及繁殖。

  7、分娩舍內肉用母牛,可考慮在肩部靜脈處或頸部滴水,鼻鏡吹風,均為有效的解熱方法,但須考慮欄內地面為條狀或網狀地面,否則易造成地面潮溼,影響到肉用犢牛的生長環境而引起下痢。

  二、調整飼糧營養水平***營養方面***

  滿足肉牛的營養需要

  提供足夠的粗料,滿足瘤胃微生物的活動,然後根據不同型別或同一型別不同生理階段肉牛的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配合日糧。日糧的配合應全價營養,種類多樣化,適口性強,易消化,精、粗、青飼料合理搭配。

  犢牛要使其及早哺足初乳,確保健康;

  哺乳犢牛及早補喂植物飼料,促進瘤胃機能發育,並加強犢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生長牛日糧以粗料為主,並根據生產目的和粗料品質,合理配比精料;

  育肥牛則以高精料日糧為主進行肥育;

  繁殖母牛妊娠後期進行補飼以保證胎兒後期正常的生長髮育,生產中為了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飼餵效果,一般採用日喂2次,早晚各喂1次的方法。

  1、增加營養攝入量

  炎熱夏季要適量增加日糧養分含量,減少粗纖維的採食量,提高蛋白質和淨能量的攝取。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可增加1%-2%,能量飼料應相對減少,儘可能多飼餵青綠多汁飼料,以減少熱量的消耗。

  高溫環境下哺乳母牛料應保持較高的營養水平,可新增2%~5%脂肪粉、 0.1%~0.2%賴氨酸,母牛產前4周的日採食量應達到2.5kg~3.2kg, 哺乳高峰期應達到6kg以上。

  適當增加日糧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高溫條件下,肉牛通過增加新陳代謝,加速向體外散熱,以保持正常體溫。據測定,室溫每升高1 ℃,肉牛需要消耗3%的維持能量。因此,夏季要增加營養,而夏季高溫又嚴重影響肉牛食慾,造成採食量下降,所以飼料中能量、粗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濃度應適當提高,而且要有一定數量的粗纖維***15%***。

  可在配合飼料中適當增加玉米、豆餅含量,使日糧中蛋白質濃度比正常水平提高4%左右,過瘤胃蛋白質佔粗蛋白質比例達到35%~38%。試驗證實,在肉牛日糧中新增日糧總幹物質3%的脂肪酸鈣鹽,使日糧中脂肪水平達到5%~6%時,其利用率最佳。

  2、適當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

  肉牛發生熱應激時,由於呼吸和排汗的增加,常常會引起礦物質不足,對鈣、磷、鈉、鎂等元素及氯化鉀、維生素C、E 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在飼餵時需適量新增。在日糧中新增氯化鉀,新增量為每天每頭肉牛60~80克。碳酸氫鈉的用量一般佔精料的3.84%,或者每天每頭肉牛用340克。

  在肉牛飼料中新增0.04~0.06%的維生素C、新增正常量3~5倍的維生素E。維生素C可以抑制體溫上升,促進食慾,提高抗病力;維生素E可防止奶牛體內脂肪氧化和被破環,阻止體內氧化物的生成,促進維生素A與維生素D在腸道的吸收。

  3、飼餵青綠多汁飼料

  青綠多汁飼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不但適口性好,而且能解渴,對防暑降溫和緩解肉牛熱應激十分有利。在保證食入足量幹物質的前提下,適量喂些優質青草、胡蘿蔔等對提高肉牛生產效能有好處。在精飼料可適當增加麩皮、豆粕2%--3%的用量,以提高飼料的適口性。

  在飼餵時不能只給牛喂青草,由於青飼料鮮嫩多汁、適口性好,牛常只因進食過飽而胃腸不適或負荷過重,導致水瀉病。因此,牛日糧中的青飼料數量應逐漸增加,待牛的胃腸道慢慢適應後再以青飼料飼餵為主,而不能突然給牛全部改喂青飼料。牛是反芻動物,即使是在青飼料充足的時候也要在其日糧中適當飼餵質量較好的乾草。

  4、空懷母牛實行短期優飼

  對斷奶母牛或配種前兩週的後備母牛實行以哺乳料短期優飼,促進發情排卵,日喂量可保證在2.2kg~2.5kg。

  5、控制妊娠母牛營養攝入量

  配種後的母牛應採用低能低蛋白質水平的妊娠母牛料,過多的飼餵對早期胚胎髮育不利,尤其是在高溫季節,母牛配種前4周,日喂量在1.8kg~2.0kg為宜,使母牛控制在中等體況。

  6、提高肉牛採食量

  選用優質新鮮原料,採用溼拌料,水料比為1∶1,可提高採食量10%左右,但要現拌現喂,防止酸敗變質;同時多喂青綠多汁飼料,保持肉牛較高生長速度。

  三、管理方面

  1、減少對禽畜的騷擾:人員移位及器材移動均要謹慎小心,天熱加上驅擾將會對肉牛隻造成更大的應激。

  2、控制配種時間:適當避開最炎熱的7月~8月份配種,合理安排生產;同時,配種、採精在早晚涼爽時進行。配種工作應在天氣涼爽時進行。

  3、對於產後無食慾的母肉牛,應即隔開小肉牛,洗淨肉牛欄,使母肉牛保持涼爽,必要時施以灌腸及清洗子宮,以降低體溫。

  4、 溼飼是增加食量最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馬上吃完,否則極易變質。

  5、降低飼養密度

  降低比例為1/4-1/3,可避免擁擠,擁擠是緊迫及生熱最大的因素,改善空氣質量,減少熱應激,尤其是妊娠母牛,若密度過大,會因炎熱煩躁打架引起流產,所以最好單欄飼養。

  6、合理安排牛群調動、出售、去勢、疫苗注射時間

  宜在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避免高溫季節牛長途調運。

  7、避免熱天分娩,慎防胎衣不下

  高溫條件下常出現母牛分娩時間較長,使胎兒停留產道時間過長而窒息死亡。

  可在預產期前兩天清晨注射氯前列烯醇0.2mg/頭,24-28小時分娩,這樣既可誘導母牛在清晨分娩,又可縮短產程,減少死胎。

  儘量避免高產牛在夏季分娩,分娩和高溫的雙重應激會影響母牛和犢牛的健康。一旦發生胎衣不下,可以使用垂體後葉素50國際單位-100國際單位肌肉或皮下注射,隔2小時再注射1次催產素100國際單位。也可用中藥治療,如“加味生化湯”:益母草90克、當歸100克、山楂60克、川芍60克、黃芪50克、桃仁30克、黨蔘50克、紅花25克、白朮60克、、益母草 90克、灸甘草15克,溫水加紅糖煎服。

  8、保持欄舍衛生,消除蚊蠅

  要經常打掃沖刷牛舍,清除糞便,通風換氣,定期用清水沖洗牛床,按時用清水沖洗和刷拭牛體、後軀等不潔部位,減少熱應激,沖洗牛體時,應安排在飼餵前,喂後30分鐘內不能洗,更不能用水突然衝牛頭部,以防牛頭部血管強烈收縮而休克。 牛舍四周加紗門、紗窗,以防蚊蠅叮咬牛體,也可以採用1%的敵百蟲藥液噴灑牛舍及周圍環境,殺滅蚊蠅等害蟲,以阻斷傳染病通過蚊蟲傳播的途徑。

  9、調整飼餵時間

  在清晨和傍晚涼爽時喂料,儘量避開正午高溫時段飼餵,此時給飼最能增進飼料採食量 ,做到早上早喂,晚上多喂,夜間不斷料。喂料時間應循序漸進,隨著溫度的變化逐漸調整,不能突然改變。

  牛在採食後的2-3小時為熱能生產的高峰期,因此在飼餵時間上要儘量避免熱能生產的高峰期與氣溫高峰期重疊,應當選擇一天中溫度相對較低的時間段進行飼餵。可以把60%-70%的日糧在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期間飼餵,尤其粗飼料宜安排在晚8點、早上5點前進行。同時由3次飼餵改為4次飼餵,夜間可進行一次補飼。多次飲水時新增0.5%食鹽。

  四、飼料方面

  1、確保飼料的新鮮度:夏季黴菌、細菌、寄生蟲活躍,飼料易發黴、變質,變質的飼料肉牛多半拒食。所以肉牛飼料要少喂、勤添,保證飼料的新鮮度有利於提高肉牛的採食量。

  2、食量監控:如果食量遠低於標準值時,一定要從環境因素或飼料、營養因素去找原因,並立即加以處理。

  3、定期清洗給飼裝置:散裝桶一定要清洗乾淨後才能再進新料,所有給飼裝置14天用揮發性防黴劑***混合酸類***沖洗一遍。

  4、飼料中新增防黴劑:如果飼料水分含量高或儲存較久時才使用,應新增黴菌抑制劑,如丙酸、丙酸鈣等。如果飼料中已懷疑遭黴菌毒素汙染,應新增毒素吸附劑。當懷疑肉牛隻患有黴菌病時,應新增治療劑,並注意劑量一定要夠。

  五、倉庫管理方面

  1、倉儲或儲桶有漏洞或會淋雨時,一定要趕快修補。

  2、倉庫如果通風不好,室溫太高,飼料容易變質,一定要趕快改善。

  3、由於早晚溫差大,緊靠牆壁與地面的飼料及原料最容易變質,所以地面應墊木板,堆放時不要緊靠牆壁。

  4、倉庫與儲桶應定期清理,不要讓積料、廢物與灰塵等成為微生物發育的溫床。

  5、庫存的原料和飼料一定要做到先進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