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高產奶牛的主要特點是產乳高,代謝強度大,飼料轉化率高,對飼料及外界環境應敏感。高產乳牛產乳量多,因而需要的營養物質也多。它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保持食慾

  高產牛泌乳量上升速度比採食量上升速度早6~8周。母牛採食量大,飼料通過消化道較快,降低了營養物質的消化率,日糧的營養濃度越高,消化利用部分越少。

  因此,要保持母牛旺盛的食慾,注意提高其消化能力。粗飼料可讓牛自由採食,精飼料日喂3次,產犢後精飼料增加不宜過快,否則容易影響食慾,每天增量以0.5~1.0 kg為宜,精飼料給量一般每天不超過10 kg。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幹乳期飼養

  為了充分補償前一泌乳期的營養消耗,儲備充分營養以供乳牛產後產乳量迅速增加的需要,使瘤胃微生物區系在產犢前得以調整以適應精料日糧,幹乳後期要增加精料飼餵量。

  這就能保證泌乳期乳牛在最需要能量的時候獲得充足的能量,防止泌乳高峰期內過多分解體脂肪,發生代謝疾病而影響發育和健康。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營養濃度

  通常泌乳初期到高峰期是高產乳牛飼養管理的關鍵時期。母牛產乳後,產乳量急劇上升,對於幹物質和能量等營養物質的需要也相應增加。

  在泌乳初期及高峰期,受採食量、營養濃度及消化率等方面的限制,不得不動用體內的營養物質以滿足產乳需要。一般高產乳牛在泌乳盛期過後,體重要降低35~45 kg,甚至更多。

  母牛體重下降是體蛋白、脂肪和礦物質消耗的結果。如下降過多或下降持續時間較長,容易出現酮血癥或性機能障礙。所以,為了滿足營養需要,必須提高日糧幹物質的營養濃度。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能量營養

  保持日糧種適當的能量與蛋白比,高產牛產犢後,產乳量逐漸提高,此時常因片面強調蛋白質飼料供應量,忽視蛋白質與能量間的適當比例。

  乳牛產後產乳量迅速增加,需要很多能量,如日糧中作為能源的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質就的脫氨氧化功能,其含量氮部分則由尿排出。在這種情況下,蛋白質不但沒有發揮其自身特有的營養功能,並且從能量的利用率考慮也不經濟。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合理搭配

  高產乳牛的日糧要求容易消化,容易發酵,並從每單位日糧中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

  即日糧組成不僅考慮到營養需要,還應注意滿足瘤胃微生物的需要,促進飼料更快地消化和發酵,生產更多的揮發性脂肪酸。乳中約有40%~60%的能量來自揮發性脂肪酸。

  精飼料給量中,玉米或高粱比例要適當,可加大大麥、麩皮的給量,豆科青粗飼料比禾本科飼料易消化和發酵,含蛋白質也高。帶穗玉米青貯,即是青飼料,又具精飼料性質,較易消化。

  但是貯存過程中大部分過程中大部分蛋白質被降級為非蛋白質含氮物,喂飼後經微生物合成蛋白質才被利用,故高產牛日糧中不易過多喂青貯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