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飼養與管理技術

  種鴨與產蛋鴨的飼養管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養種鴨不僅要獲得較高的產蛋量,而且還要保證蛋的質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種公鴨的飼養管理

  種公鴨的質量會對整個鴨群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要注意精準的選留。種公鴨的選留需按種公鴨的標準經過育雛、育成和性成熟初期3個階段的選擇。在育成期公母鴨分群飼養,公鴨以放牧為主,讓其多運動,多鍛鍊。配種前20d放入母鴨群中。為了提高種蛋的受精率,種公鴨應早於母鴨1~2個月飼養,以便在母鴨產蛋前達到性成熟。種鴨交配活動都在水上進行,早晚交配次數最多。

  2 公母比例

  適當的公母比例是保證鴨蛋正常受精的重要保障。以公鴨數量滿足需要即可,過多的種公鴨數量反而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益。我國麻鴨型別的蛋鴨品種,在早春和冬季,公母配偶比例為1:20,夏、秋季公母配偶比例可提高到1:30,這樣的公母配偶比例受精率可達90%以上。在配種季節,應觀察公鴨配種表現,發現傷殘的公鴨要立即淘汰,及時補充新公鴨。

  3 加強運動和洗浴

  經常參加運動可以保證種鴨有著良好的體質,對於種公鴨來說可以增強其精子活力,對於種母鴨來說可以增加蛋重,降低蛋重不均情況的發生機率。種鴨每天飼餵後將其趕下水洗浴,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每次放水時間為20~60min,冬短夏長。冬天可在每天10:00、14:00~15:00各放水1次;放鴨前先開啟門窗通風,驅趕鴨運動幾分鐘,同時讓舍內外溫度平衡一致,此時放鴨可防感冒。洗浴後,冬季讓鴨晒太陽、夏季讓鴨在陰涼處休息。

  4 及時收集種蛋

  種蛋溫度的變化是影響種蛋質量的重要因素。剛產下時蛋溫與體溫一致,如不及時揀蛋,將會影響種蛋的質量。另外,蛋產出30min後,細菌可通過氣室進入蛋內,造成汙染,因此,必須勤揀蛋,做到不使種蛋受潮、暴晒、受糞便、細菌汙染。每日早晨及時收集種蛋,儘快進行消毒並存入蛋庫。

  5 保持環境乾燥衛生

  種鴨舍應清潔、乾燥和安靜,冬暖夏涼,通風透氣。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防止冷溼和賊風。母鴨大都在3:00~5:00時產蛋,早上放鴨後揀蛋,然後清掃糞便,鋪上墊草。料槽、水槽和陸上運動場每天清掃,舍內舍外要經常消毒。

  6 人工強制換羽

  一般到了秋季,鴨群就會自然換羽。種鴨自然換羽持續時間可長達3~4個月。為了縮短休產時間,生產中常進行人工強制換羽,使種鴨儘快換羽***45~60d***,以提高種蛋數量和蛋的品質。

  6.1 換羽時間的選擇

  種鴨經過一個產蛋期後尤其是秋末冬初,種鴨開始緩慢自然換羽。當發現種鴨停產並來回啄羽時,即可對停產鴨進行人工強制換羽,縮短換羽休產期,從而為次年春季孵化提供優質種蛋。

  6.2 換羽前的準備

  清點欲換羽的種鴨數量,將體重過大、過小及弱殘種鴨挑出,把體重合適且健康的種鴨轉移到乾淨、已消毒的鴨舍。

  6.3 強制換羽方法

  6.3.1 給予強烈的應激

  種鴨進入新舍後,立即驅趕鴨群在舍內轉圈跑動,令其受到驚恐不安的強烈刺激,同時用物品遮擋鴨舍門窗,使其黑暗。

  6.3.2 停水、停料

  在停止光照的同時,立即給鴨群停水、停料,只喂青料。

  6.3.3 拔羽

  強制換羽第10天時,可試拔種鴨的主翼羽,若拔時順利,羽髓乾白不帶血,說明已到拔羽適當時間。可先拔主翼羽,後拔覆翼羽,最後拔尾羽。

  *** 恢復期的飼養管理

  拔羽後5d內避免烈日暴晒,保護毛囊組織,以利新羽長出;逐步提高日糧營養水平,增加飼餵量,促使體力恢復。強制換羽期中,公母鴨分開飼養,同時拔羽。這樣可避免未拔羽的公鴨損傷已拔羽的母鴨或拔羽母鴨已恢復產蛋時,公鴨還處於自然換羽期,而不願與母鴨交配,影響種蛋受精率。

  6.5 強制換羽的注意事項

  每年的2~8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又是種鴨的產蛋盛期,一般不採取強制換羽,以免影響種蛋的供應。

  實行人工強制換羽時,老弱病殘者應及時淘汰,以免在應激時死亡。

  換羽期要將欄舍徹底打掃乾淨,以免種鴨因飢餓吞食異物而造成死亡。

  在人工拔羽時,天氣炎熱的季節,胸、腹、背部的羽毛可一併拔去,天氣寒冷時可不拔,讓其自然脫落換羽,以達到保溫防寒的目的。

  拔羽後5d內,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陽光曝晒。

  當鴨新長成的主翼羽達1~2cm長時,可逐漸下水洗浴,以增強體質。

  恢復喂料時,應安排足夠的飼槽並逐漸增加喂料量,以免發生食滯。

  種蛋孵化旺季及產蛋盛期,一般不實行強制換羽,以免影響種蛋供應。

  後備種鴨不足時,可用人工強制換羽的方法延長種鴨的使用期限。

  鴨科學飼養與管理技術

  1育雛準備

  1.1育雛舍的清潔消毒鴨苗進舍前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地面、牆面可用20%生石灰水進行消毒,飲水器、料盤、料槽等用清水沖洗乾淨,晒乾後用消毒藥液***如0.3%消毒威***浸泡,洗淨後備用,育雛室周邊、走道等也應徹底清掃、消毒,以利清除病源。

  1.2飼料及常用藥品準備備好1周左右的雛鴨飼料及常用藥物,如土黴素、多維素及常用消毒藥物等。

  1.3雛鴨選擇雛鴨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雛鴨的存活率和養鴨的經濟效益,選擇時一定要選絨毛整潔、毛色正常、大小均勻、眼大有神、行動活潑、臍部癒合良好、體態豐滿、尾端不下垂的壯雛。凡腹大、臍部癒合不良、絨毛參差不齊、體軀畸形、精神萎頓、軟弱無力的均屬弱雛,不宜選養。

  2環境調控

  2.1溫度雛鴨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健全,抗寒防暑能力較差,明顯的氣候變化很容易引起發病和死亡,提供適宜的溫度是提高雛鴨存活率的關鍵。一般情

  況下,1~3日齡雛鴨的適宜溫度為31~33℃;4~7日齡為29~30℃;8~14日齡為22~25℃;15~21日齡為19—21℃;21日齡後可保持在17℃左右。

  一般要求晚上比白天溫度高1℃左右。實際操作中,可根據雛鴨的活動情況,叫聲來判斷。育雛溫度適宜時,雛鴨三五成群,食後靜臥而無聲;溫度偏低時雛鴨打堆,互相擠壓,影響採食、飲水,且容易引起傷亡;溫度過高,則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煩躁不安,多散佈在門窗附近。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雛鴨生長,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溫度過低應當及時加溫,一般可用紅外線燈等,當溫度過高時則應及時通風降溫。

  2.2溼度溼度對雛鴨生長有很大影響,育雛舍內空氣溼度過低,雛鴨易出現腳趾乾癟、精神不振等輕度脫水症狀,影響健康和生長;溼度過高,則可引起黴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雛鴨發病、死亡。育雛期間舍內空氣溼度,第1周應保持在60%~70%,以利卵黃吸收;第2周後保持在50%一55%。隨著雛鴨的生長,糞尿的增多常可出現溼度過大,飼養管理中應注意飲水管理和做好防潮工作,保持鴨舍清潔、乾燥。

  2.3密度雛鴨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鴨舍潮溼、空氣汙濁,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後果,如紹興蘭亭鎮養鴨專業戶徐某因追求效益,盲目加大飼養密度,結果造成氨氣中毒,雛鴨大批死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採取措施。一是對鴨舍進行通風,舍內噴灑食醋,以利中和氨氣;二是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對雛鴨進行分群飼養;三是用1:3000硫酸銅水溶液進行飲水治療。一般採用網上育雛的合理密度為:1周齡25~30羽/m2,2周齡15—25羽/m2,3周齡10~15羽/m2,4周齡8~10羽/m2。同時注意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宜小些。

  2.4光照適宜的光照有利雛鴨生長髮育,提高飼料轉化率,1周齡內雛鴨以每天光照23 h為準,自第2周齡起逐漸降低光照時間和強度,上半年育雛,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晚上除喂料半小時燈光較亮外,其它時間應暗光通宵照明;下半年育雛,由於日照時間短,可在傍晚增加光照1—2 h,其餘時間則以暗光通宵照明為宜。

  3科學飼養

  3.1潮水雛鴨在開食前首次下水活動和飲水俗稱“潮水”,潮水能促進雛鴨新陳代謝,刺激食慾,提高生活力。一般在雛鴨幹毛後開始行走並有啄食行為時***出殼後24~36 h***進行。早春氣溫較低,可在室內用水盆盛水深1 cm左右,水溫控制在20cC左右,水中加入o.02%土黴素,將雛鴨放人盆中嬉水3~5min,讓其熟悉水性,飲入土黴素水,以利排洩胎糞,預防胃腸道疾病。天氣暖和時,可用鴨籃將雛鴨放入清水塘邊,將鴨籃輕輕浸入水面少許,以水淹到鴨腳背為準,勿使腹部絨毛浸溼,任其飲水、排糞、嬉水3~5 min,再提出水面,放在乾草上,理幹絨毛。天氣炎熱時,雛鴨數量多,來不及潮水時,可人工將土黴素水噴灑在鴨身上,任其互相吮吸絨毛上的水珠。無論在盆內或塘邊潮水,都要避免浸溼絨毛。噴水時,也不要把絨毛噴灑過溼,以呈水珠而不滴為宜,以防感冒,甚至引起死亡。

  3.2開食雛鴨第一次餵食稱“開食”,一般在潮水2~3 h後雛鴨開始尋找食物時,即可開食。開食飼料大多用蒸煮的大米或碎米,也可用碎玉米、碎大麥、碎小麥等,將其蒸煮後,用清水漂開,要求不生、不硬、不爛、不燙、不粘。開食時,將飼料均勻撒在竹蓆或塑料布上,隨吃隨撒,引逗雛鴨找食認食。由於雛鴨消化機能尚不健全,開食時只能喂足六七成飽即可。

  3.3開葷俗話說:“鵝要青,鴨要葷”。適時給雛鴨加喂適量動物性飼料,可促其迅速生長。雛鴨從3日齡起,就應補喂蚯蚓、蛆蟲、小魚、小蝦、黃鱔、泥鰍、螺螄、蚌肉等動物性飼料。開葷時,每100羽雛鴨每天可喂葷料150—250 g,分上下午2次餵給。

  葷料可剁成肉泥,拌在飯粒或碎米中飼餵,開始時喂量不宜過大,以後隨採食量增加而增加。只要雛鴨食慾、飲水、糞便正常,葷料喂得愈多,雛鴨長得愈快。

  3.4開青雛鴨3—5日齡時,要開始喂些青飼料。20日齡後,青飼料可佔飼料總量的20%左右,青飼料要現採現喂,要求新鮮、品質良好,切碎後拌食或單獨餵給。

  3.5日糧配合雛鴨生長極快,必須飼餵高能量高蛋白飼料。一般雛鴨日糧中谷物佔45%~50%,動物性飼料佔25%~30%,青飼料佔15%~20%,礦物質佔3%~5%。紹興地區養鴨大戶的常用配方為:豆餅20%,玉米27%,碎米11%,大麥23%,麥麩8%,蠣粉2.4%,骨粉2.3%,魚粉7%,食鹽0.3%。配方中的魚粉可用蚯蚓、蛆蟲等代替。5日齡後,配方中應加入4%砂粒,以增強肌胃的消化能力。

  3.6飼餵方法雛鴨消化機能較弱,前期以熟飼為主。半月後,以精料為主,逐漸增加青飼料,穀物飼料應經浸泡或蒸煮後飼餵。蚯蚓、蛆蟲等要漂洗後才能飼餵,每次量不能過多。一般10日齡前每天飼餵6~8次,以後每天5~6次。

  3.7放水放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在餵食前後都要放水。15日齡的雛鴨,尾脂腺不發達,羽毛防水效能差,放水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受寒發病。15日齡後,可讓其自由嬉水。

  3.8放牧7~10日齡後,可開始放牧,以稻田秧苗返青後至水稻抽穗揚花期放牧最好。春季宜在中午暖和時放牧,炎夏季節應選擇早晚涼爽時放牧,雨天不能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