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作用論文電子版

  當今經濟競爭的核心已經變成了文化競爭,企業文化對形成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增強企業外部競爭力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它給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在企業集團財務控制中的應用

  一、背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之間的兼併與收購越來越普遍化,不僅企業的規模在擴大,而且經營也越趨於多元化,企業集團的數量也空前增加。企業集團內部,其含有眾多的職能部門和分公司、子公司。企業集團的財務已經不僅僅是“會計”職能所能勝任,財務控制才是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協同的必備手段。對於企業集團而言,藉助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貫穿而引起的高效的執行,是實現整個企業集團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長盛不衰的根本。

  企業集團文化是影響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是否有效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構築核心企業文化有助於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實施的良好效果;“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正式提起,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2003年10月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對“以人為本”做了進一步的詮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人為本”在企業集團財務控制中同樣不可或缺,它的核心在於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應體現在財務控制的各個環節。

  二、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對財務控制的意義

  ***一***堅持“以人為本”有利於形成新的企業財務控制理念

  傳統財務控制理念屬於物本主義,往往只追求成本的控制、利潤最大化、股東利益最大化等目標,在積累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積累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老資矛盾激化,產品質量存在隱患,生態環境惡化等。物本主義往往忽視人的意義和價值,難以支撐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在知識經濟社會,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企業應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取得員工大力支援和社會廣泛認可,這是企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堅持“以人為本”,企業開展“以人為本”的企業財務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企業集團將集團自身利益和員工的自我實現和發展結合起來,做到企業和人的,共同發展、和諧統一,在財務控制中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和人的價值最大化。

  ***二***堅持“以人為本”,防止商業倫理和道德缺失

  現代企業財務控制一直致力於技術工具的開發和財務控制方法的研究,由於過度強調財務控制的經濟技術性和逐利性,忽略了其社會環境性和道德性,以及人的心理行為等因素對財務控制的影響,財務控制普遍出現重視物權、輕視人權、“物是人非”、“見物不見人”的現象。許多企業集團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甚至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或作出違反商業倫理的事件,由此而導致企業集團破產的也不在少數。美國的“安然事件”、我國的“銀廣夏事件”,還有現如今的“毒奶粉”“地溝油等”,就很好的詮釋了現如今企業道德缺失的問題。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財務文化機制

  ***一***統一價值觀,建立“以人為本”的財務精神文化

  以人為本的企業財務精神文化是一種誠信文化、責任文化、創新文化和奉獻文化。弘揚真、善、美。“真”是指企業不做假賬,以“誠信”作為其生產經營的根基,對消費者負責,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對國家負責,及時足額納稅,對債權人負債,及時償付各種債務;“善”是企業要認真履行社會職責,不僅要追求企業自身利益,也要維護其他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為子孫後代的發展留下好的環境,同時在經濟實力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參與扶貧、助教、救災等慈善事業,並做到認真履行承諾;“美”是企業要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斷為員工創造條件,促其全面、自由發展,為促進社會經濟和諧、可持續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高管人員應該帶頭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財務控制理念,積極對財務人員和企業其他人員開展企業財務文化的培訓,將這種觀念形成一種文化,是之植入人心,內化為一種精神,充分發揮文化對財務人員的科學引導、全面凝聚、自我約束和持續激勵的功能。各種財務精神在企業財務人員之間的相互碰撞、滲透、融合、趨同最終所形成的合力,就是企業財務部門所呈現出的財務精神,用以指導企業的財務制度建設,進而規範企業的財務行為。如果相反,企業高管、普通財務人員的對這樣精神的領會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那麼,和諧一致的財務精神便很難形成。企業財務精神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新加入的財務人員具有同化作用,對企業他部門的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二***將“以人為本”的財務精神文化制度化

  企業財務制度是企業財務精神文化的具體化和條文化,用於加強財務精神文化的引領作用,是企業財務精神文化在企業穩固和發展的重要工具。企業財務制度將企業集團財務精神文化用文字形式加以表現、傳播和落實,具有強制執行性,企業財務制度與財務精神文化的融合度越高,財務精神文化對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推動效應就越明顯。將企業財務精神文化外在、具體化為企業財務制度,才能規範員工行為,建立共同的奮鬥目標,實現企業文化的和諧統一。

  ***三***將“以人為本”的財務制度行為化

  文化決定著行為,行為體現並創造著文化。企業財務行為是指財務人員在一系列的工作活動中產生的動作與實踐。財務精神文化、財務制度文化以企業財務行為為重要載體。建設財務行為文化是落實企業財務文化的關鍵環節。財務行為直接受到財務精神和財務制度的雙重支配,財務精神是無形的,對財務行為提供內在的激勵與督促;而財務制度則是有形的,對財務行為提供外在的規範與約束。在建設企業財務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財務精神文化、財務制度文化和財務行為文化三者之間的融合,防止斷裂。因為當財務制度偏離了人們對財務精神的領會,財務制度的效果就會明顯減退,企業人員的財務行為也會偏離財務制度的規定,此時就容易發生財務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怎麼才能使財務制度轉化為財務人員的自覺行為呢?就需要領導的榜樣作用,領導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為員工樹立典範。另外,可以再企業內部挖掘典型、樹立模範。並且制定一系列的獎勵措施來嘉獎先進,組織員工學習。將優良的財務作風不斷髮揚光大,使其成為一種習慣和傳統,並向企業內部其他部門乃至社會輻射、滲透,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

  ***四***將“以人為本”的財務行為文化物質化

  財務物質是財務文化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財務物質文化是企業開展一系列的財務活動所應用的財務計算方法、新技術、應用技術工具和計算機技術等。“以人為本”的財務物質文化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建立“以人為本”的財務物質文化,需要“以人為本”的科學財務控制理念的指引中開發新的應用型技術,或在現有基礎上不斷的升級原有的財務技術工具。例如,傳統的財務處理方法只關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等物化的東西,並沒有考慮人力資本、生態資本、社會資本開發和維護。由此降低了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建立“以人為本”的財務物質文化,不能過分倚重於財務工具和技術。這些技術工具的開發和利用是離不開人的作用的。再先進的財務方法和技術工具如果不能植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都將不能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不能保證企業集團在激烈的競爭中長勝不衰。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