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養雞舍溫度

  雞舍的溫度會影響到雞的成長,雞舍的溫度怎樣影響和怎樣去調控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雞舍溫度對肉雞生長有什麼影響

  溫度是肉仔雞正常生長髮育的首要條件。育雛給溫的原則是:前期高,後期低;弱雛高,強雛低;小群高,大群低;陰雨天高,晴天低;夜間高,白天低。溫度的變化,應根據日齡增長與氣溫情況逐步平穩進行,絕不可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開始溫度較高,不能與孵化出雛的溫度相差太大,否則雛雞不適應,團縮打堆不願活動,更不會採食,無法正常生長。一般1~2日齡育雛溫度***雞背高度或網上5釐米高度***為34~35℃,舍內溫度27~29℃。以後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溫度降至21℃左右,以後即保持這個溫度。在降溫的過種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溫,另處還要考慮天氣情況,降溫速度太慢不利於羽毛生長;降溫速度太快雛雞不適應,生長速度降低,死亡增加。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主要看雞群的行為表現,不能單憑溫度測量,主要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加以適當調整,做到看雛施溫。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糞便多呈條狀,飽食後休息時,在地面***網上***分佈均勻,頭頸伸直熟睡,無奇異狀態或不安的叫聲,雞舍安靜。溫度低時,雛雞行動緩慢,集中在熱源周圍或擠於一角,併發出“嘰嘰”叫聲,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嚴重者發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趴於地面,兩翅展開,張口喘息。大量飲水,食慾減退,高溫會導至熱射病致雛雞大批死亡。

  雞舍通風目的:

  提供雞群需要的氧氣,排出多餘的熱量,減小溼度,排除灰塵,減少氨氣、CO2濃度,降低溫度

  第一、二週以前保溫為主,第三週始增加通風量和時間,第四。五週以後以通風為主,當通風與保溫相矛盾時,以通風為主,溫度取下限保溫

  小日齡雞的適宜溫度波動範圍小,通風換氣的關鍵是不能有冷空氣直接吹到機體。在早春,冬季,晚秋小日齡雞通風藥掌握好通風窗風速,負壓

  30日齡以後可以接受較大的溫度波動。

  切記:雞舍那點溫度低,就縮小該處進風口,那一點溫度高就擴大此處進風口

  雞舍通風的基本要求

  1。密閉性檢查:雞舍密閉越好,通風效果越好

  2。雞舍負壓管理:13米寬的雞舍,育雛負壓應在20-25Pa。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負壓可減少到10-15Pa。負壓主要是在寒冷季節的要求,夏季不要求太高

  3。通風口的管理;注意和風機大小,數量相匹配,避免負壓過大,造成雞舍缺氧

  雞舍舍中溫差

  主要指舍內溫度分佈的均勻情況,和有沒有通風死角,尤其是規模化養殖場的雞舍。一般情況下,育雛的位置靠近暖風爐的位置,溫度始終要高一點,離熱源遠一點***靠近風機***的位置始終要低一些。為彌補這一缺點,可以將散熱片儘可能向後移動***送風袋靠近爐子的出風口全部扎死讓熱風向後輸送***,另一種情況是,雞舍四周溫度低,中間溫度高***尤其夏季降溫時***,通風時要充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