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肝飼養技術

  鵝肝因其豐富的營養和特殊功效,使得鵝肝成為補血養生的理想食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品種選擇是基礎 . 國外可選擇的品種主要有葉魯絲鵝、朗德鵝和匈牙利白鵝等;國內有漵浦鵝、獅頭鵝和浙東鵝及其雜交種等。以體型大、頸粗短、後軀寬大的個體為最佳。

  2 預備飼養是關鍵 . 從初生到90日齡左右為預備飼養期。該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以後肥肝鵝的填肥效果。在這一時期內主要應做好保溫育雛和放牧鍛鍊。保溫育雛階段要創造適宜的外界環境,餵給全價飼料,促使幼鵝生長髮育良好。放牧鍛鍊從50~60日齡開始,這時應使其充分採食青綠多汁飼料,儘量擴大食道和食道膨大部,為今後填肥時每次能多填飼料做好準備。準備填肥時期,由放牧飼養轉為舍飼。

  這時餵給混合飼料,配方是:50%整玉米,20%玉米碎粒,20%菜籽餅或豆餅,10%肉骨粉,另外加0.5%食鹽和0.01%多種維生素,讓鵝自由採食。2周後鵝體開始上膘,即可強制填肥。

  3 強制填肥是保證

  3.1 開填時期 鵝長到4千克左右即可開始填飼。體重過輕,肥肝合格率低;過重耗料多,成本增加,經濟上不划算。

  3.2 填料配製 填肥的飼料以黃玉米為佳,這樣生產的肥肝呈純黃色,商品價值高。配製方法:先將於玉米倒入鍋內,加水至水面超出玉米4~5釐米,燒煮開後再煮5~10分鐘,撈起晾乾,趁熱每千克玉米加食鹽10克、植物油20克、禽用多種維生素5克拌勻即可,燒煮要求:開始填飼的第一週內,玉米粒要硬些,填飼最後一週玉米粒要軟些。填喂的填料要求不冷不熱,以不燙手為宜。

  3.3 填飼方法 如用人工填料則將鵝夾在雙膝間,頭朝上,露出頸部,左手將鵝嘴撬開,右手抓料投放其口中,每天填飼3~4次。如用填喂機填料則由兩人同時操作,助手固定鵝體,填飼人員的左手掰開鵝嘴,將鵝舌壓向下顎,然後將鵝嘴移向機器,把事先塗上油的喂料小管小心地插入鵝的食道深部,填飼時應注意使鵝頸伸直,填飼人員左手輕輕地握住鵝嘴,然後開動機器,右手將食道內的飼料捋往食道下部,如此反覆,直到飼料填到比喉頭低1~2釐米時停止填喂。為防止填喂時導致鵝窒息、填飼人員應將鵝嘴封住,將頸部垂直地向上拉,用食指和拇指將飼料向下捋3~4次。第一週填料不宜太多,每次100~150克;第二週可逐步增加到每次300~400克;第三週每次可填400~500克。一般填飼3周即可,填肥期增重50%~80%。

  3.4 日常管理 填肥期內的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4只、每小群30只左右為宜。最好能網養或圈舍飼養,只給適當運動不給下水遊動。填飼時必須輕提、細填、輕放。填食量日漸增大,脂肪大量沉積,肝臟也迅速肥大,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此時每隻鵝可餵乳酶生藥片1~2片。鵝圈要保持乾燥,以防溼氣過大引起鵝胸部爛毛;同時保證日夜供給足夠的清潔水,以促進鵝消化。

  4 屠宰取肝是根本 . 填肥後當鵝前胸下垂,行走困難,呼吸急促,眼睛下陷,羽毛溼亂時,應及時屠宰。否則,會影響肥肝質量,甚至報廢。屠宰時停止餵食6~8小時,但要供給充足的飲水,以便放淨血,保證屠體質量。由於生產肥肝鵝的肥肝較大,鵝易死亡,故不宜長途運輸,最好就地屠宰。宰時將鵝放血後倒掛10分鐘,以利排淨肝中血液。燙毛水溫應控制在65~75℃,浸燙時間3~5分鐘,拔毛動作要輕,以防鵝肥肝破裂。毛拔乾淨後,有條件的可先將鵝屠體移至0~3℃的冷庫或冰櫃內,冷卻10小時左右,以讓肝變堅實,再開膛取肝。

  屠體開膛時,從洩殖腔到胸骨縱向切開***但不能損壞洩殖腔***,取出內臟器官,小心地分離肝臟,摘除膽囊時注意不要把膽囊碰破,然後修復肝表面的脂肪。將取出的肥肝放在1%鹽水中漂洗10分鐘,撈出置於盤中,分等,放入-18~-25℃的冷庫中儲存。如銷售鮮肥肝,則可直接用冰塊進行包裝上市。

  鵝肝營養價值

  鵝肝是動物肝臟的一種,有著動物肝臟典型的營養成分。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補血佳品:

  1. 動物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

  2. 能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乾澀、疲勞;能維持健康的膚色,對面板的健美具有重要的意義。

  3. 經常食用動物肝還能補充維生素B2,這對補充機體重要的輔酶,完成機體對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

  4. 肝中還具有一般肉類食品不含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反應,抗氧化,防衰老,並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產生。

  5. 動物肝臟含鐵豐富,鐵質是產生紅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會感覺疲倦,面色青白。適量進食動物肝臟可使面板紅潤。動物肝臟中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人體生化代謝中許多酶和輔酶的組成部分,在細胞增殖及面板生長中發揮著間接作用。所以,常食動物肝臟有益於面板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