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的功效與作用_公雞的選購技巧

  公雞是一種市場上常見的家禽。吃公雞有著怎樣的功效與作用呢?公雞該怎麼選購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公雞的功效和作用以及選購技巧,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公雞的功效和作用

  1、補血益氣: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

  2、補腎虛:症狀為“寒”,腰痠、四肢發冷、畏寒,水腫的腎陽虛。

  3、調經:調理經期過長***短***或是月經過少***多***。

  4、養肝: 可以促進肝氣迴圈,舒緩肝鬱。

  5、通乳生乳:有開胃健脾、消除寒氣、催生乳汁之功效。

  6、其他功效: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用於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洩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常吃雞肉炒菜花可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壞血病。

  公雞選購技巧

  健康的雞,精神活波,羽毛緊密而油潤;眼睛有神、靈活,眼球充滿整個眼窩;冠與肉髯顏色鮮紅,冠挺直,肉髯柔軟;兩翅緊貼身體,毛有光澤;爪壯有力,行動自如。病雞則沒有以上特徵。有的雞用手摸雞胸和嗉囊感覺臌脹有氣體或積食發硬;站立不穩都是不可買的。

  公雞的飼管技術

  肉用種公雞配種潛力的發揮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種蛋的受精率和農戶養雞的經濟效益。為此,筆者根據工作實踐和各地的一些先進經驗,將提高肉用種公雞配種潛力的幾項飼養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育雛期:本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種公雛。由於選種等因素的影響,種公雛開始會比母雛體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雛期必須精心飼養,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證,才不致影響以後的公母比例。

  1.在育雛期採取公母分飼:這樣不但育雛期能對種公雞進行細緻的管理,而且以後更能有效控制公雞的體重。

  2.飼養管理方法與母雛相同:飼料量要根據飼養標準靈活計算。在1~7日齡,把料通過料盤餵給,1周後使用料桶,其高度應當根據公雛背的高度隨時進行調整。

  3.正確斷喙:斷喙日齡一般控制在6~8日齡。需要注意:種公雞的斷喙一定要準確,切長切短都會嚴重影響到以後配種的抓雞能力,從而嚴重影響其種用潛力的發揮。斷喙的標準是,從鼻孔邊緣到斷處應為2毫米。斷喙前後應當新增飼餵一些多維素,以減少應激。

  4.提早限飼:為更好控制公雞的體重,可從4周齡開始對種公雞實施限飼方案。實踐證明,這樣不但減輕了應激,而且能良好地把公雞體重在混群前控制在母雞體重的130%~140%。

  5.嚴把育雛期末的第一次選擇關:在育雛期末,應當選擇健康無病,活力充沛,腿、腳、腳趾挺直,背寬胸闊的公雞留作種用。

  >>>下一頁更多精彩“坐月子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