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養生蔬菜有哪些

  3月正值春季缺菜之時,也有一些時令蔬菜供養生。那麼3月吃什麼蔬菜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3月養生蔬菜

  1、韭菜

  韭菜有春香、夏辣、秋苦、冬甜之說,所以春天的韭菜是非常肥美鮮香的。韭菜性溫,有溫中行氣、健胃提神、益腎壯陽、暖腰膝等作用,是不可多得的一把健康菜。中醫認為,韭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與豬肉、豬腰炒食都是營養膳食的選擇。

  2、菠菜

  菠菜正是當下春天的應季蔬菜,多吃菠菜,可以養肝明目。菠菜堪稱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寶庫,因此,常吃菠菜,不但能充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能有效地抵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預防春天常見的感冒等疾病。

  3、春筍

  春天是春筍嚐鮮的好時節,春筍特別肥大鮮嫩,因而被譽為春天的“菜王”。春筍不僅是佳蔬還是良藥,中醫臨床研究發現,春筍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

  4、香椿

  自古以來,香椿就被公認為春季時令名品。香椿含有一種獨特的誘人食慾的特殊香味,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價值。《日華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洩精尿血、暖腰漆、除心腥痼冷、胸中痺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風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並惡瘡,搗敷”。

  5、黃瓜

  黃瓜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渴、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春季常見的煩躁、喉痛等症狀,都有幫助。現代醫學認為,黃瓜中含有纖維素,對促進腸蠕動、加快排洩有一定作用。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黃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潔尿道,有助於腎臟排出泌尿系統的毒素。

  6、蒲公英

  蒲公英,別名婆婆丁,正值蒲公英將要開花的幼嫩時節,它的花粉裡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鹼﹑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

  7、生菜

  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種蔬菜了,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既應季蔬菜,口感上也是最嫩的。生菜屬於萵苣類的蔬菜,含有萵苣素,萵苣素具有鎮定、降火的功效。生菜的含水量很高,營養非常豐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低脂、高維生素。

  適合三月吃的美食

  1、雞屎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農曆三月初三,在僑鄉江門家家戶戶都有吃“雞矢藤”餅的習俗。先將其葉子洗淨,與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團,壓成餅狀。部分還會在餅面印有“福、祿、壽”等吉祥字。用雞矢藤葉做出的餅甘涼可口,別有風味,食後清熱解毒。

  2、薺菜煮雞蛋

  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漢族在這日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溼、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3、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壯家人把五色糯米飯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傳說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外出幹活總是帶著糯米飯。而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飯搶去。有一次,特儂隨手扯了楓葉驅趕猴子,卻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靈機一動,回家後把楓葉浸泡到糯米飯裡蒸煮,製成了黑色糯米飯。猴子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物不敢碰。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幹不燥也不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後來,壯家人都學著特儂做黑色糯米飯,後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

  4、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與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民間又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東遊西蕩的鬼迷惑,樸實憨厚的鄉民們認為,必須吃這種帶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兒“粑”***粘***住,不為邪惡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這種美好心願代代相傳,使這種千年舊俗延續至今,演變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風俗。

  做蒿子粑的蒿子,是青蒿的俗名,又名香蒿、花蒿,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能食用的野生天然植物。春天,輕風和煦、萬物復甦。據醫書介紹,蒿子有清熱、瀉火、利溼、解暑、平肝、安神等功效。看來,蒿子粑“粑魂”雖是傳說,祛病健身之言卻是不虛。

  5、薄餅

  農曆三月初三吃薄餅,是同安人的傳統習俗之一。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繼續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閩南一帶,因清軍頑抗造成百姓傷亡慘重。在鄭軍反攻下,清軍投降,鄭軍進入城內,老百姓一邊迎鄭軍,一邊製作薄餅祭祀死難的親友。後來民眾就用薄餅在農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做薄餅單是餡就足夠忙活好長時間,但是更關鍵的是需要薄餅皮做支撐。薄餅皮不但要薄更要勁道,這樣包著餡料就不容易破裂。吃時將餡料放在薄餅皮上,捲成竹筒狀,非常味香可口。因為質量好的薄餅皮很Q,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歡單吃薄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