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要如何養生

  寒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寒露養生方法一:酸、甘、潤

  仲秋至深秋,燥邪當令,氣候乾燥,人體容易缺失水分,出現面板乾裂、皺紋增多、毛髮乾燥易脫落、咽喉燥痛等症狀或不適。因此,秋季應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飲食以“酸、甘、潤”為主,少食辛溫發散之品。

  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秋季氣候乾燥,因此適宜多食酸、甘、潤之品,如雪梨、蜂 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寒露養生方法二:酸味收斂第一

  酸味可防止能量損失,因此酸味具有收縮和收斂的作用。在生魚片上滴些檸檬汁後,生魚片會變得有質感,就是酸味收斂作用的體現。在人體內,酸味通過收斂防止氣機發散,防止能量的損失。

  寒露養生方法三:清淡飲食更利秋

  雖然秋天天氣寒涼,人們更喜歡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是秋膘並不能老貼,一些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我們的身體收斂,並能慢慢滋養五臟六腑。多食用湯類、粥類和羹類流質飲食還能幫助我們的身體緩解秋燥。

  在乾燥的秋天,不要擔心攝入的水分過多,因為胃腸道在此時也是非常地乾燥,較多的水分在進入胃腸後很快就能被人體吸收,在體內經過體液迴圈運轉後,通過排便、排汗等排出體外。

  寒露滋補養生的五款粥:

  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祕、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胡蘿蔔粥:將胡蘿蔔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面板乾燥、口脣乾裂者食用。

  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梨子粥:梨子2只,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痠痛、關節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