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讀氣功養生

  氣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生活中很多的朋友也在嘗試著練習氣功,以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當然氣功不僅可以養生,還可以美容。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氣功養生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氣功養生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界也是一個統一體,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應,故《內經》說:“人與天地相應也”。《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詳細地論述了古人養生之道,拿來與現代享受舒適空調但疾病不斷者比較,希望您能有所覺悟。

  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氣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長葉,萬物欣欣向榮。為了適應這種自然環境,人們應該晚睡早起,起床後到庭院裡散步,披散開頭髮,穿著寬敞的衣物,不要使身體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隨著春天萬物的生髮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對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點,應當發生的就讓它發生,而不要去傷害它;應當培養的就去培養,而不要懲罰它;應當給予的就給予,而不要剝奪它。這就是適應自然環境“春生”的特點,來調養人體中“生”氣的原則與方法。如果違背了這個方法,就會使肝臟之氣受到傷害,到了夏天還會發生寒冷性質的疾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春季所發生的溫暖的陽氣,是夏天旺盛陽氣的基礎,如果春天陽氣不能生,到了夏天陽氣應當長而不能長,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虛寒病證。

  中醫“氣功”養生的方法

  發揮練功人的意識能動性。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變被動為主動:歷來的治療方式基本上都是醫生給患者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患者總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氣功療法則是患者通過親自練功,自己為自己治病,變被動為主動。

  ***2***、變外部為內部,變他養為自養:傳統的醫學重視的多是向外界尋求保健治療的方法。例如不斷合成新藥代替舊藥;研製新的疫苗去預防傳染病,生產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這種只注重外部療法的醫學模式,忽視了人體自身內部條件的重要性。事實證明,人體內部存在著一種潛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制,認識、掌握和利用這一規律,為人類自身的保健醫療服務,是氣功鍛鍊發揮意識能動性的又一體現。

  ***3***、變物質為精神:以往的醫療多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這些均屬於物質治療。而氣功療法要求練功人修心養性,強調自我精神調節,改善情緒,培養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呼吸、形體、心理鍛鍊的有機結合

  呼吸、體勢、意念三類鍛鍊方法,也稱作練功的三要素,其中意念鍛鍊是統帥,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古人所說的全憑心意練功夫,就概括地表達了這個思想。意念的鍛鍊實質是一種心理鍛鍊,但不同於普通的心理療法。體勢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對形體、體力的鍛鍊,即所謂的外練筋骨皮。氣功鍛鍊有多種呼吸方法,主要是用來吸引注意力幫助入靜的一種手段。練功時將心理、姿勢、呼吸的鍛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心身同練整體觀

  功是一種自我心身鍛鍊方法,亦即精神與形體同練。也可陶冶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的性格。心身同練的另一層含義是氣功鍛鍊的整體性。氣功鍛鍊時所產生的效應對全身各系統組織、器官及心理同時都有調整作用,而不是隻對一個內臟、一個系統起作用。

  調動和培育人體生理潛力

  潛力屬心理學範疇,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變化及潛力的調動。這種變化之劇烈,甚至可以引起人體的形態實質發生改變。這種心理生理形態反應環節正是我國傳統養生氣功具有療效的重要機制。換句話說,我國傳統氣功的作用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體現在對人體潛力的調動與培育上。研究掌握並利用這一規律,等於在中醫寶庫中挖掘和發展了一門更高一級層次的治療理論與方法,也是對現代醫學的一個補充。

  氣功保健養生的禁忌

  禁忌一:

  很多練氣功的人,只想快速受到效果,而從沒認真研究功法的行功原則,想要通過幾次試驗,就確定某種功法有沒有效,或是否適合自己。這樣當然不可能獲得好的效果,最後只能是前功盡棄。因此,練習氣功一定認真要研究功法中的行功原則。

  禁忌二:

  氣功的不同功法的練習方式是不一樣的,不能氣功的各種功法隨心所欲的綜合起來練習。比如說練習時用甲式的姿勢,乙式的呼吸,丙式的意守,丁式的動作等。如此根本無法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禁忌三:

  由於對氣功的不瞭解,對氣功的每種功法都很乾興趣,聯絡了這種又練習另一種,每天早中晚所練習的功法都不相同,這是錯誤的,只會造成互相干擾,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因此,要專心於一種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