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是怎麼引起的

  敗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迴圈引起的。細菌侵入血液迴圈的途徑一般有兩條,一是通過面板或粘膜上的創口;二是通過癤子、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等化膿性病灶。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引起敗血症的原因

  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侵入人體的細菌是否會引起敗血症,與入侵菌的毒力、數量和人體防禦免疫功能有密切聯絡。

  以下這些都可能導致敗血病的發生:面板、黏膜發生破損和傷口感染、大面積燒傷、開放性骨折、癤、癰、感染性腹瀉、化膿性腹膜炎;各種慢性病如營養不良、血液病***特別伴白細胞缺乏者***、腎病綜合徵、肝硬化、糖尿病、惡性腫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白細胞吞噬作用減弱等,容易誘發細菌感染;各種免疫抑制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抗代謝藥、抗腫瘤藥以及放射治療等可削弱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細胞減少或抑制炎症反應而有利於細菌蔓延、擴散;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易導致耐藥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機會;各種檢查或治療措施加內鏡檢查、插管檢查、大隱靜脈插管、留置導尿管、靜脈高營養療法、各種透析術、臟器移植等均可導致細菌進入血迴圈,或發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敗血症。

  致病菌的變遷及常見的敗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條件致病性的各種細菌均可成為敗血症的病原體。由於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礎疾病不同,傳入途徑以及年齡段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致敗血症的細菌也不同。

  敗血症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1.控制傳染源。對已發生的癤腫,不要擠壓,也不要過早地切開,以免細菌擴散而形成敗血症。儘量避免面板粘膜受損;及時發現和處理感染病灶;各種診療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要求;合理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廣譜抗生素,在應用過程中應嚴加觀察,特別注意有無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2.保護易感人群。對易患敗血症的高危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敗血症徵象或疑似病情時要積極檢查果斷處理。做好嬰兒室、手術室、外科病房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的消毒隔離,以防致病菌引起交叉感染。燒傷病房及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療或骨髓移植時應採取嚴密隔離;傳染病房住有或曾住過敗血症患者的病房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以防耐藥的金葡菌、綠膿桿菌及真菌等蔓延。工作人員中有慢性金葡菌攜帶者應暫時調離病房並予治療,以保護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免受感染。對部分患者可考慮應用免疫增強劑。

  敗血症的併發症

  金葡菌可併發感染性休克、腎、肝膿腫、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可併發心力衰竭;黃疸,肝衰竭;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症與DIC等。

  產氣莢膜桿菌敗血症可出現較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及腎衰竭,也可併發心內膜炎、腦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