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二胡演奏教學教學簡譜

  《江河水》,雙管獨奏曲。王石路、朱廣慶、朱長慶和谷新善等根據“遼南鼓樂”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編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簡樸,常用於民間風俗場合,情緒輕快。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江河水簡介

  《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經加工整理成為一首雙管獨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黃海懷移植為二胡獨奏曲後流傳更為廣泛。不論是作為雙管獨奏曲,還是作為二胡獨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魅力,與雙管和二胡這兩件樂器獨特的音色是分不開的。雙管是一種加哨子的管樂器,由兩支形制完全相同的管並列在一起構成,演奏時,兩支管子同時發音,高音區激越嘹亮,中音區柔和圓潤,近似人聲嗚咽哭泣。以雙管演奏《江河水》能充分發揮其近似人聲的特殊的音色,逼真地表現出樂曲的痛苦、哀傷,淒涼、悲憤。

  江河水創作背景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樂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可憐的女子決定去千里尋夫,可在路上遇到回來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絕,來到數裡相送,與丈夫分別的河邊失聲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對少些,但並不影響對音樂所表達情感的領會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後人的心靈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結局——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八百里,還留下了讓後人憑弔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則只是一個弱女子望著逝去的江河水無助而悽慘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傾洩不止的眼淚。這也是這首樂曲震撼人心之處。

  與其他許多中國傳統音樂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樣帶有描述性的音樂,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樣帶有敘述特點的音樂,而它完全是宣洩性的。一般而言,人心裡有了痛苦情緒,宣洩了、傾訴了,心情就會好些,老百姓的話說:“哭完了,心裡就好受點兒。”但《江河水》的宣洩,是宣洩過後更覺淒涼無助。這是一個未經後人加工的故事,還沒有賦予這弱女子的哭聲以任何“回報”。孟姜女的故事,讓後人一提到她,就會想到她哭倒了長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劇色彩,於是人們心中的某種“空虛”得到了彌補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後,呈現給人們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憤和絕望。

  《江河水》樂曲的結尾,不是女主人公哭過之後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脫,是哭累了,是淚水哭幹了。樂曲結束了,故事無法完結,給人們留下的是對她以後生活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