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滋味散文

  離別的滋味是多少年不敢走過那個城市,熟識的街道是些傷口,我所能憶起的舊事。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離別的滋味

  光陰似箭,記得三年前的一天,我們大家從四面八方相聚在這裡回憶起第一次見到他那滿臉淚水的樣子忘不了與他在樓道里以相撞的方式相識這一段段美好的記憶都將會永遠埋藏在我心中。

  走在校園的綠蔭下當初與我同高的小樹如今也已經成為蒼天大樹,這個操場依然充滿笑聲,記得在這裡參加運動會時我受傷了,帶著傷心帶著痛苦走向老師和同學,他們以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了我,用愛給予我力量,讓我振作起來這是一種心與心之間最真摯的關懷。

  看著自己 曾經走過的教室腦子裡不禁浮現出歡樂的場景,我們曾經在這裡一起打鬧,一起上課,一起編織著屬於我們的美好回憶。

  面對相處三年的老師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候心裡不禁一酸,永遠無法割捨這段深厚的師生情,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我曾被罵過,被打過也被稱讚過。

  我知道,這都是一種愛的表現,這是老師關愛學生的方式,他們為了自己的學生操勞,著急,陪我們一起同甘共苦,沒有一位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就像沒有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每一位老師都把自己的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教育了三年,也寶貝了三年,在這即將分別之即,我惟有用成績才能報答他們的辛苦,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一定會給他們一份滿意的答卷。

  :離別的滋味

  20多年的求學、工作,感受了太多的離別,每一次別離都讓我心痛不已、淚水漣漣。我很討厭分離的感覺,幾乎是痛恨這種感覺了,無論是親人、愛人、還是朋友間的分離。哪一種別離,我都不願意去承受,不想去承受。

  15歲那年,我離開故鄉到鄰縣的一所中學去求學,離開家鄉到學校,有一條偏僻的羊腸小道,足足有10多裡地,然後乘車還有30多里路程,有一次沒有車了,我就一個人步行了2個多小時,才到學校,起初是一種興奮和衝動。但過了段時間,學習生活的艱苦、環境的生疏,加上一起轉去的兩個老鄉都轉了回來,就剩我一個外縣的學生在那裡。有次星期天收拾完東西將要走時,淚水竟然脫眶而出,母親看著我,沒有說一句話,也默默地哭了。可是,走出村子後,我又一個人給自己鼓勁,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情緒很快調整過來。

  19歲那年,我參加了工作,在陝北一個偏遠、貧窮的鄉鎮工作,當時我是這個鄉政府機關裡,年齡最小、離家最遠的一個。每次回家都要下馬車、乘火車、座汽車,然後步行10多裡回家,每次回家在享受濃濃親情的同時,走出家門,年邁的祖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還堅持一直將我送出老遠,看著滿頭白髮的祖母,我不再哭了,但是心的隱痛還是一陣又一陣地扎著我。

  37歲時,我又離開家鄉,調到了省城工作,走的那天,10歲的兒子來送我,看著我座上一輛拉白灰的貨車,兒子騎上車子箭一般的回去了。我想內向的兒子可能是不忍心看著我從他的視線裡消失,一路上我好難受。

  妻子的工作,一時間沒有眉目,我們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原本在一起時的磕磕碰碰沒有了,體會著小別勝新婚的感覺,但是每一次的別離還是讓人有很多的傷痛。去年夏季的一個星期天,她從縣城趕來,洗衣、做飯,整整忙了一天,下午又要趕回老家,我送她到車站,等了好久,才上了一輛車,她走後,我回到辦公室加班,不想外面竟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爬在窗前,看著如線的大雨、想起妻子,眼淚止不住的往外流,心好象突然一下子被掏空了,沒有思想,沒有感覺,只想哭。天知道我有多麼的不捨,多麼的難過。儘管分開的時間不會太長,可依然……

  我調到省城後,父親不幸患了腦溢血,兩年時間住了三次院,現在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牽掛和揪心,每天陪伴著我,單位沒有特殊事情,我每個禮拜都回家看看他老人家,每次離別,心裡都很難受。去年兒子到西安來念書,我回去的少了,但不到兩天總要打個電話,聽說平安後才能放心。春節時,我提前回去,沒有見朋友、沒有外出應酬,老老實實替母親料理他。初六,我和孩子要走了,快要離開這個愛意濃濃、讓人牽掛的家,還真是十分千份萬分的不願意,母親早早為我們裝好了饅頭、肉和各種吃的。雪後門前的路很泥濘,她老人家,小心翼翼地一次又一次向車上搬著東西,車要走了,母親一直將我們送出村口,兒子讓他奶回去,我可是不敢開啟窗戶,生怕母子四目相對,控制不住自己。爸爸、媽媽!離開後我會很擔心你們的生活狀況,你們會照顧好你們嗎?沒有我陪你們,我會很不放心。千言萬語話不盡,請保重!保重!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