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的方法

  飲食養生法,是指通過飲食的調養來保養生命的方法。傳統飲食養生學,是指在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質,利用飲食來達到營養機體、保持或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夏季飲食養生方法

  1、多喝水

  要注意多喝水,補充流失的水分,夏季建議飲水量可增至1800ml左右,少量多次飲用;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溼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2、飲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於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3、多吃“殺菌”蔬菜

  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如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4、多吃蔬菜瓜果類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瓜類蔬菜還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5、生薑和麵條

  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薑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闢的概括。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夏季萬物生長,陽極陰生,心旺腎衰,適量進補對男子性功能的保護和提升還是很有好處的。

  麵條,也是夏至後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麵,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6、慎吃冰鎮食物

  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很多人喜歡吃冰鎮食物,通過食物來降溫,但是這樣容易引起腸胃的不適,導致腹瀉、嘔吐、發燒等疾病的發生。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把從冰箱裡取出來的水果放一段時間等它恢復到常溫的時候再食用。或者在吃一些冷飲的時候注意在嘴裡多含一下,等和體溫接近時再下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秋季飲食養生方法

  水果養生法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於梨、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此外,適於秋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茶療法

  茶療養生法茶療簡便,既可養生又能治病,近年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藥理作用,不斷被人們發現,其保健功能和防治疾病功效得到肯定。在秋季,如能根據自身體質,選用適宜療方,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定會有益。

  1、蘿蔔茶

  白蘿蔔100克、茶葉5克,加少量食鹽,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煮爛,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再將茶葉用水沖泡5分鐘後倒入蘿蔔汁內服用,每天2次不拘時限,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之功,適用於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

  2、姜蘇茶

  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淨,用開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用。每日2劑,上下午各溫服1劑。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之功,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腸胃不適型感冒。此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實用簡便。

  3、銀耳茶

  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淨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之功,適用於陰虛咳嗽。

  4、桔紅茶

  桔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後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