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飲食養生的方法

  傳統飲食養生的補益方法主要有平補法、清補法、溫補法和峻補法四種,其本質是根據食物的溫涼寒熱平的性質適當選用不同的食品。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

  :

  平補法:是指應用性質平和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於普通人群中身體偏虛的人群。此法多采用大多數穀類、豆類、大多數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食物。這些食物不寒不熱、性質平和、滋補氣血且有陰陽雙補的作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清補法:是指應用性質偏涼或具有瀉實作用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於偏於實熱體質的人群,或在夏秋季採用。本法採用的多為小米、蘿蔔、冬瓜、西瓜、梨等偏於寒涼的食物,這些食物有清熱通便、促進胃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瀉中求補、祛實補虛等作用。

  溫補法:是指應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於因陽氣虛弱且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狀的人群,宜在冬春季採用。羊肉、狗肉、河蝦、海蝦、大棗、龍眼肉等偏溫的食物具有溫補腎陽,禦寒增暖,增強性功能等作用,都是溫補法可以選取的食物。

  4峻補法:是指應用補益作用較強,顯效較快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於體虛而需要儘快進補的人群,但應注意體質、季節、病情等條件適當進補。峻補法常常選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臟、甲魚、龜肉、鱒魚、黃花魚、巴魚等。

  5飲食養生的3個禁忌,飲食禁忌,俗稱“忌口”,是指在飲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與機體不相宜的飲食或不合理的飲食搭配。一般認為,飲食養生有如下三個禁忌:

  忌生冷:大量地生食蔬菜和水果,雖然能夠獲得較多的維生素,但易傷脾胃,特別是對脾胃虛寒者不利。

  忌油膩:過多食用葷油、肥肉、油煎食品,易引起血脂異常及動脈粥樣硬化。

  忌粘滑:過多食用糯米、大麥等食品,易引起消化不良。

  傳統飲食養生的注意事項:

  不同季節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不同季節適當選用寒涼、溫熱、平和等不同型別的食物。如夏季天氣炎熱,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熱食品,還要適當限制溫性的肉類攝入量以免助陽動火;冬季天氣寒冷,應忌用寒涼類的食物。

  不同體質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人體的不同體質適當選擇食物。如體質健壯者,不宜過多食用膏粱***肥肉和細糧***厚味及辛辣之品。體質虛弱者,少些食用寒涼的蔬菜水果等。因陽虛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狀者,而應忌用田螺、蟹肉等寒涼之品。陰虛而有五心煩熱,口燥咽乾等症狀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而忌用辛辣生熱及溫熱之品。

  不同疾病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所患疾病的性質適當地選用食品。如熱性疾病,忌用辛熱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瘡癰腫毒者,應禁食魚蝦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