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如何防守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遊戲,通常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下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先形成5子連線者獲勝。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五子棋防守論

  五子棋的防守理論應用在實戰之中,可以歸納為兩個大綱領,一為對稱論,二為密集論。

  對稱論強調防守形態必須對稱,密集論則強調防守位置必須密集。這兩個理論的不同點是,對稱論的應手是形的分散,各棋子均對稱。密集論的應手是力的集中,各棋子聚於一堆。

  ㈠對稱論:攻擊者發動攻擊,是因為攻擊線有了聯絡,可以構成一個攻擊網。如果防守方採取對稱防守,其攻擊網勢必會遭到一分為二的命運。這種現象與化整為零的手法很相似。

  對稱的防守力量,主要在限制攻擊者拓展其攻擊面,使攻擊者的聯絡被從中切斷。

  如果對稱形式中,沒有扭斷之形,那麼,這個對稱是失敗的.

  ㈡密集論:在防守的要領中曾提過「以密防疏易,以疏破疏難」,就是強調了密集的防守力。如果雙方均以密棋相對抗,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雙方密集在一起是件令人頭痛的事,中 間黑鴉鴉一片,難看死了。如果敵我之間實力相當,密棋纏密棋的結果,便是黑白交錯令人眼花撩亂罷了。

  我們可以歸納密集的幾個特點:密集具有雄厚的截斷力,以及高度的聯絡結合性;密集棋對付空棋特別有威力,勢力發展亦快;密集的接觸面小,容易被限制攻擊方向;密集是防守的重要手法之一。

  總之攻擊時,欲聯絡攻擊線必須下得空;防守時,欲截斷對方、瓦解對方的陣勢,則須下得密,空密相互運用便可掌握住戰局的優勢。

  五子棋防守的手法

  當持先者先行著子之後,防守便開始佈置進行了。攻擊時,可以區分為預備攻擊及總攻擊兩種,防守者便依其攻擊的形式,選擇有利的防守。

  就防守的手法上而言,防守有第一手擋及第二手擋,第一手擋乃指對方的要點立即破壞,第二手擋乃指不破壞敵方要點,利用敵力佔得要點時,我方亦成為好形。

  第一手擋與第二手擋的運用,須視棋形決定。第一手擋雖然形態不好,但是它能收到立即防守的效果,第二手擋雖然具有較佳的形態,但並沒有收到直接的防守利益。這兩種手法,無法比較其優劣,但很顯然的,如果防守者一向習慣於第一手擋的話,可以考慮混用第二手擋的技巧。四、五子棋防守的區域

  防守區主要在勢力範圍與攻擊線上,考慮其防守範圍,防守時,主要的區域依勢力範圍,可分為外線包圍防守以及內部截斷防守。外線包圍防守的目的,是限制攻擊者的攻勢拓展;內部截斷防守的目的,是阻止攻擊線的聯絡。判定防守區域最簡便的手法,就是勢力範圍數。五、五子棋防守判定

  防守的整個過程可分為A持後、B互角、C劣勢三個階段。其中「持後」為防守的開始,「互角」為防守的轉機,「劣勢」為防守的崩潰。

  初期「持後」防守的重點為佈局。謹慎的佈局,才能扭轉防守成攻擊。此一時期,必須慎思前五手棋。防守者必須避開陣群的陷阱,減弱敵方的攻擊力。

  中期「互角」防守的重點是擴張。運用切斷、包圍、阻塞等技巧,一方面防守敵方,一方面使已方的攻擊線會合,如果防守成功,便可取得攻擊權,如果防守失敗,便落入劣勢。

  末期「劣勢」防守的重點是求不敗。由於防守者的防守出現漏洞,唯一的處理方法,便是使傷害減輕,不致惡化。如果能控制住局面,再慢慢挽回頹勢。

  在初期的攻防中,對於陣群的瞭解是非進入互角,甚至反攻。不瞭解陣群,也將很快速的落入劣勢,甚而敗棋了。在中期的防守中,面的感覺、要點的位置、攻擊區域與勢力範圍、攻擊線與攻擊位向……等等,都是考慮重點。此一時期,正是雙方激戰最熾烈的時候。如果很不幸地,防守者或是攻擊者,其中右一方落入劣勢,可能勝負立分,也可能成為大混戰。居於劣勢時,切記一點,先瓦解對方的攻勢再說,不要希望投機取巧,企圖作後的反擊。

  綜合以上五點防守理論,我把它簡單歸納為;防守的最後目的就是取得攻擊權,主宰戰場,獲得勝利。一般而言,下一局五子棋,其總手數大約不會招過四十手,比圍棋要快速得多。在佈局上,雙力大約用了五手,剩下三十手,就是用在互角與取勝了。如果經常在十數手以內使敗棋,就有必要加強防守力,以及各陣群的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