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寫意人物畫家作品

  中國當代寫意人物畫多元化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西方繪畫理念融入的影響下,當代寫意人物畫得到了新的養分,小編特意為大家大家提供了,僅供參考。

  欣賞

  1

  2

  3

  4

  5

  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的“傳神”論

  “傳神”論因為涉及了“神”與“形”這兩個繪畫中的關鍵要素,一直被歷代畫家所重視。寫意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並不是最早發展的一個畫種,但是在當代的發展卻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面對風格各異的寫意人物畫以及由此產生的關於“神”的各種觀點,有必要找找其中的原因和“神”的存在意義,以便掌握更系統的繪畫理論知識,思路更加清晰的去搞好繪畫創作。

  本文以傳統人物畫為引子,從“神”產生的根源挖掘其內在本質,以“傳神”論的發展演變過程以及由“神”到“意”的轉變,論述“神”和“意”在寫意人物畫中的重要意義。文章共分四個部分,主要運用、借鑑美術史以及、美學、藝術學、社會學等諸多相關領域的研究資料及研究方法,對中國寫意人物畫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概況,以及各階段“傳神”論的發展特點進行了闡述分析,文章立足於當下,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目的是為了理清思路,使學習寫意人物畫的目標更加明確。

  關於“傳神”論的文章是不少的,其中有很多是理論性的介紹其演變發展、形成原因、美學意義等等,也有是論證某一時期人物造型特點的,這類文章都對我的論文有借鑑和對比的意義。本文試把“傳神”放在寫意人物畫中來論述,從寫意人物畫的角度看這一理論在繪畫歷史中的角色扮演。 中國寫意人物畫是自中國傳統人物畫中而來,如果從頭來梳理其發展歷程的話,可以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人物紋飾開始到湖南長沙出土的《人物龍鳳圖》和《人物馭龍圖》,到魏晉顧愷之、唐代閻立本等這些人物畫名家的作品,它們雖然在造型手法上大都是以線為主,但在人物內在神氣的表達上卻是各有其法。然後是宋代以石恪、梁楷等人為代表的“減筆畫”的出現,謂之“寫意”。

  在之後的幾百年里人物畫漸漸出現了弱勢,直到20世紀以來的60年裡,也出現了許多有代表性的畫家和風格,如以蔣兆和等為代表的“尚形派”,以黃胃等為代表的“尚勢派”,以程十發等為代表的“尚趣派”,又有以李震堅、周昌谷、方增先為代表等浙派人物畫家的“尚法派”。當今的寫意人物畫,已經是風格林立,表現圖式和表現語言也多種多樣。比如有借鑑民間藝術的,還有被稱為新文人畫的玩趣味的,又有貼近當代生活的都市水墨。這些風格流派從表現物件、構圖色彩、造型筆墨等各個角度,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方式,都試圖去打破傳統追求更新更美的寫意人物畫。但是,無論什麼流派,什麼風格,只要是中國人物畫,那麼就不能偏離“傳神”這一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