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春聯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春聯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表現形式,許多人對春聯的表達形式非常的喜愛。現今,許多春聯都是採用書法創作出來的,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與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典的春聯書法作品圖片。

  好看的春聯書法作品欣賞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1-2]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靜美的春聯書法圖片

  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裡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貼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託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