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沙曼翁書法

  沙曼翁***1916-2011***,滿族,祖姓愛新覺羅,原名古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蘇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東吳印社名譽社長,並擔任新加坡中華書學會評議委員、菲律賓中華書學會學術顧問。我國當代知名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沙曼翁個人簡介

  曼翁先生,滿族人,一九一六年生,八歲學書,14歲練刻。

  書法酷愛褚遂良,印宗秦漢。稍長,臨王羲之行草,學石鼓、鐘鼎文,旁涉漢碑、秦詔版、甲骨文、簡牘。

  曼翁先生曾以三十年代從虞山蕭蛻庵先生學習籀、小篆、隸、分各體書法及中國文字學,長期來對書法、篆刻藝術理論及實踐進行研究;復縱覽古人名跡,使其作品形成了古樸淳雅、蒼勁秀逸的藝術風格。

  曼翁先生五十歲以後學畫,深愛虛谷、八大、石濤等人的筆墨情趣,學得的畫風高雅絕俗,清新秀逸之氣,撲人眉宇,頗多佳趣。於八十年代先後在南京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先後四次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均博得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沙曼翁2011年10月8日在蘇州逝世,享年96歲。

  沙曼翁生平

  近代著名書法金石家馬公愚***1894—1969年***是沙曼翁步入藝術殿堂極為重要的師長。對沙曼翁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虞山蕭退銠***1876—1958年***了,即拜其為師。對於藝術上的取法乎上、探本溯源的創作理念,沙曼翁畢生恪守。他認為:學習漢隸、漢分書,必須先學籀篆,因為漢代隸、分都是篆書中變化出來,斷沒有不明籀篆,而能寫出高古的隸分書的,而且還將不可避免地寫出錯別字和俗體字。沙曼翁是先學篆書後學隸、分書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習篆刻藝術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是因為隸、分書是從篆書中變化而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非究於篆、無由得隸’。 由此可見,不通篆書,學寫隸書,分書只能是依樣書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為一知半解的作品,也說不上有什麼藝術水平的了。”沙曼翁的篆書得蕭退銠之真傳,走平正一路,而別於近代另一大家吳昌碩。但對個性風格的追求,沙曼翁並未受其師籠罩,而是多方探求、體悟,終在晚年形成清逸蘊藉、朴茂峻爽的獨特面目,較之乃師有明顯突破。這與其一貫倡導的“求變出新”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對於沙曼翁的篆隸藝術,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好友林散之就有十分精闢的評價。林散之有詩寫道:能從漢簡驚時輩,文習殳書傲俗儒;左旋右抽今古字,縱橫篆出太平符。循規矩於方圓,悟空靈之黑白。將字作畫畫亦字,此真書道之狡賊。這是林散之1980年7月在南京博物院觀沙曼翁個展後所作。此前的一年,沙曼翁在《書法》雜誌主辦的“全國首屆群眾書法評比”活動中,以一幅書卷氣十足的甲骨文對聯在數萬件來稿中脫穎而出,成為10名一等獎得主之一。而此時,他蒙受了20年之久的不白冤屈也終於得到伸張。從此,他的藝術人生跨越到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