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攝影師哈斯

  是老一輩攝影家中將彩色攝影推向一個高峰的大師,他的作品改變了很多人對彩色攝影的觀念和創作。哈斯曾被美國《大眾攝影》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創作思想的10位頂級攝影大師之一。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他的具體的介紹,分享給你們!

  的生平:

  哈斯走上攝影的道路,始於一次偶然的發現。那天,他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看到了一張攝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玻璃底片。哈斯後來回憶說:“它讓我想起了我爸爸的那間小暗房,他在裡面沖洗照片時的情景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此時,我覺得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著自己。”

  父親留下的玻璃底片,引起了哈斯對攝影濃厚的興趣。後來,當哥哥問他將來靠什麼為生時,連一臺像樣的相機都沒有的哈斯脫口而出:“照相機”。於是,哥哥分給哈斯一塊20磅重的人造黃油。當時,剛在二戰中戰敗的奧地利糧油奇缺,哈斯用這塊黃油,從黑市上換來了平生擁有的第一部相機——Rolleiflex。

  年輕時,哈斯就曾經想到紐約定居。到了紐約之後,他第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就是為《生活》——最早刊登有關紐約的彩色攝影隨筆的雜誌工作,這使他造就成為極富天才和創新精神的攝影家。在那時***1955年***,彩色攝影與黑白攝影相比僅是一個次要的媒介,但哈斯感到正是在彩色中他能最好地捕捉到城市的神韻和刺激。

  從那時起,他繼續從事彩色攝影,拍攝了威尼斯城、德國、喜馬拉雅山、鬥牛以及所有令他著迷的美國風情。他這段時期的作品以其輕鬆柔和的色調,或深沉強烈的陰影來表現情緒,試圖調動色彩。

  1947年,當羅伯特·卡帕看見恩斯特·哈斯的關於遣返奧地利戰俘的照片時,他邀請哈斯到巴黎加入新成立的馬格南圖片社。這是哈斯事業中一個非常成功的開端,後來他成了同時代最有影響的攝影家之一。1948年,27歲的哈斯加入了馬格南圖片社。這年,他因發表了一組系列新聞圖片《歸來的戰俘》而一炮打響。此後,他的照片被廣泛地刊登在世界各國一些主要雜誌上,如《生活》、《假日》、《國家地理》、《巴黎競賽》等。

  他在維也納舉辦的首次個人影展吸引了首都各界的關注。自從哈斯於1951年到達美國以來,曾舉辦了許多展覽,包括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那裡他是第一個舉辦彩色作品展覽的攝影家***,亞洲館和攝影國際中心舉辦的一些主要展覽。

  哈斯擅長彩色攝影,被譽為“色彩魔術師”。他善於觀察自然界微小的變化,拍攝出色彩豐富的照片。一次,他來到一處長滿各種顏色的鮮苔和藻類的溫泉拍攝。這個溫泉地處谷底,清晨的陽光照射在山谷間,形成放射線狀的光線效果。哈斯仔細觀察,不斷捕捉色彩的變化,終於拍到了精彩的照片。

  哈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他1953年在《生活》雜誌上刊登的《一個神奇城市的面貌》。這組彩色照片,運用幻影和抽象的手法,把紐約這座國際城市表現得色彩繽紛、光怪陸離。

  到60年代哈斯主要從事藝術攝影創作,這之後他開始從單幅攝影和組照攝影轉向“視聽攝影”領域,那是用成組的幻燈片影象經過編輯之後用多臺幻燈機投映,在投映過程中可以使作品漸入、漸出、疊加,產生多幅影象的漸變轉換效果,再加上音樂和解說。這一時期中哈斯比較著名的“視聽攝影”作品有:《花展》和《創造》等。

  哈斯的後期作品主要以花和花的細節為拍攝物件,他在1986年去世。但他在新聞攝影和彩色攝影上做出的成績和貢獻,在歐洲和美國的攝影史上都是不可磨滅的。

  一代攝影師恩斯特.哈斯還有一個特色,黑白攝影。如我們見到的愛因斯坦的肖像為恩斯特.哈斯所拍攝,這是一幅造成轟動的攝影作品。他還拍攝了不少國家地理風光黑白作品,大多數風光作品使用10英寸負片拍攝,由於他的成就,被譽為黑白攝影開山之父。

  的獎項:

  Newhouse Award from Syracuse University, 1958

  Wilson Hicks Medal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1978

  Hasselblad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1986

  Leica Medal of Excellence: Master of Photography, 1986

  的作品:

  The Creation ***1971***

  《歸來的戰俘》***1948***

  被收藏的作品:

  Provincial Museum Voor Kunstambachten, Antwerp, Belgium

  New Zealand Center for Photography, Auckland, New Zealand

  Royal Society of Photography, Bath, UK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assachusetts, US

  Mint Museum of Fine Art,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US

  The Exchange National Bank of Chicago, Illinois, US

  Museum Ludwig, Cologne, Germany

  Erna and Victor Hasselblad Foundation, Goteborg, Swede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Kyoto, Japan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New York, U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US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US

  Philip Morris Companies, Inc., New York, US

  Citibank Art Collection, New York, US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

  Reader's Digest, Pleasantville, New York, US

  Squibb Corporation, Princeton, New Jersey, US

  International Museum of Photography at the George Eastman House, Rochester, New York, US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St. Louis, Missouri, US

  Saint Louis Arboretum, St Louis, Missouri, US

  Museum of Fine Art, St Petersburg, Florida, US

  Rupertinum Salzburger Museum, Salzburg, Austria

  Western States Museum of Photograph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US

  National Museum of Art, Tokyo, Japan

  Museum Modern Kunst, Vienna, Austria

  Corcoran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US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Washington D.C.,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