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大師常用哪些構圖技巧

  攝影大師常用的構圖技巧並沒有很特別,普通人也能學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攝影大師常用的幾個構圖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攝影大師常用的9個構圖技巧

  一、三分法

  將拍攝主體放在九宮格交叉線,或者將畫面線條儘量按照九宮格等分。

  二、引導線

  利用畫面裡的線條、色塊引導觀者的目光至焦點。

  三、對角線

  對角線可以提增照片活力,不至於呆板。

  四、框架

  仔細觀察現場,充分利用畫面裡的框架元素,比如視窗、門、洞等等。

  五、找到背景和拍攝主體之間的對比

  拍攝主體和背景之間最好能形成一定關聯或者對比。

  六、填充畫面

  儘量靠近拍攝主體,一方面壓縮焦外多餘元素,同時也可以營造視覺衝擊感、壓迫感。

  七、主眼置於畫面中心線

  拍攝人像時,將人物主眼放在照片中軸線位置。

  八、尋找紋理、重複元素

  紋理和重複元素帶來次序感,但這類照片如果處理不好會讓人感到乏味,所以畫面裡最好有一些衝突元素。所謂衝突元素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色彩對比。

  九、對稱構圖

  最簡單和原始的構圖方式,有效增加照片平衡感,百試不爽。

  拍出簡單有深度相片的4個技巧

  ***一*** 學習「使用定焦鏡頭」

  在「訓練攝影眼」這個題材中,定焦鏡頭幫助很大,因為定焦鏡頭是不能隨意變焦***Zoom近Zoom遠***,這樣你不但可以多走動去尋找更好的角度和主體,而且定焦鏡頭通常也有大光圈,在製造淺景深上更容易。還有一點是很多定焦鏡頭體積細小,方便攜帶,這樣對練習拍攝更有動力。

  ***二*** 學習「捨棄不要的東西」

  攝影便是減法,即是把不必要的一切東西排除在讀者的視線範圍外,你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高度、近和遠等來捨棄不要的東西,這樣可以令相片顯得更簡潔易明。有時如果背景真的很雜亂並沒有辦法改變時,試試利用逆光、壓光 或是最容易的 淺景深 來簡化背景。

  ***三*** 學習「一張相片只說一個故事」

  要讓相片顯得有深度,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透過相片說故事,在按下相機快門前,不妨想想這張相片可以加一個甚麼的標題,其他人看完後會聯想到甚麼呢?如果要達到這個目的,建議同學一開始可以令相片突出一個明確的主體,這裡是說一個,而不是兩個、三個… 因為只有一個主體不但可以簡化相片,讓讀者集中注意力,而且拍攝時更容易掌握其背後要帶出的故事!

  ***四*** 學習「善用簡單的構圖」

  有很多簡單的構圖你可以使用,例如經典的三分法、框架構圖、引導線、中間構圖等,已經足夠讓你練習,當然你也可以利用顏色、大小、遠近等對比構圖法,但適合進階一點的同學使用。

  光線的造型效果

  光線對於被攝體的位置,即光線的方向與角度,對同一物件在不同的光位下會產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其中分:

  A、正面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面,隨角度高低分為平射光、順光和高位順光。正面光照射的主體會使人感覺很明亮,但立體感差。

  B、前側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側光。被攝體與人物有生氣和立體感。

  C、側光。又稱90度側光,側光下的被攝體呈陰陽效果,能突出名暗的強烈對比。

  D、後側光。又稱側逆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側後方,能使被攝體的一側產生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加強畫面的立體感與空間感。

  E、逆光。又稱背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後方。能使被攝體產生生動的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加強畫面的立體感與空間感。

  F、頂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上方,如中午的陽光。

  G、腳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下方,自然界常見於水面的反光。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