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攝影景深知識

  攝影是人們記錄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自1837年作為一門科學技術誕生以來,其在各個階段的發展進步與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結合是分不開的,顯現出了日趨明顯的時代特徵,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麼零基礎的小夥伴就看這裡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

  或許你能拍出背景虛化的唯美作品,但是除了大光圈,你還能靠什麼做到背景虛化?景深的大小靠什麼可以調節?畫幅跟景深究竟有沒有關係?

  彆著急,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關於景深的知識!

  :內容提要

  1、什麼是景深?

  2、影響景深的要素有哪些?

  3、如何在拍攝前預覽景深效果?

  4、畫幅跟景深有什麼樣的關係?

  5、各類拍攝題材的景深運用技巧

  :什麼是景深

  除了構圖以外,控制景深進行拍攝是攝影人最常用的創作手法了。但是很多沒有系統學習過攝影的新人都會好奇,什麼是景深呢?

  簡而言之,景深是畫面所能呈現的清晰影象的範圍。清晰的景物範圍叫做景深範圍內,被虛化的景物範圍叫做景深範圍外。

  :為什麼我需要了解景深

  因為對景深的掌控會直接影響你所拍攝畫面的藝術效果。說實話,除了構圖跟光線的運用,你對畫面的掌控只能通過景深來實現了。大多數時候你都必須要決定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物件,還是拍出全部清晰的畫面。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你對景深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拍攝花、昆蟲等照片時,將背景拍得很模糊***稱之為淺景深***來突出主體。但是在拍攝集體照、風景等照片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背景拍攝得和拍攝物件一樣清晰***稱之為大景深***。

  如果你不知道這些,那麼你的照片不僅僅會缺乏藝術性,還可能會非常不恰當,比如拍集體照的時候用了淺景深,結果只拍清楚了第一排的物件。

  :你所說的大光圈是指F值大的意思嗎

  不是,F值越大,光圈反而就越小。光圈是用來控制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是鏡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引數。它的大小決定著通過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多少。表示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其中,F=鏡頭的焦距/鏡頭的有效口徑的直徑。一 般說來,大光圈指的是數值比較小的光圈,比如f/2.8、f/1.4等,小光圈的數值 比較大,比如f/16、f/22等。

  最後提一下,有可能的話,把最小的光圈控制在f/16以內。避免使用f/22 或者f/32等極限的小光圈,因為鏡頭的光學特性,使用極端的小光圈會帶來衍射現象,極大的降低鏡頭的成畫素質。

  使用淺景深的手法可以讓我們 的注意力更集中到畫面的主體 上,淡化前景與背景

  : 相機的型別、畫幅大小對景深會有影響嗎

  這其實是非常有爭議的一個話題, 很多人無法理解景深居然會跟相機畫幅有影響。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全畫幅 景深效果比APS-C畫幅淺”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實則不然。

  我們不妨這樣設想一下 :全畫幅的相機與APS-C畫幅的相機在同樣的光圈下拍攝同樣構圖的畫面往往需要更 長的焦距,景深自然要淺。這也是“全畫幅比 APS-C畫幅相機的景深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

  :該如何在我的相機上觀察景深效果呢

  雖然你已經調整了光圈,但是你透過光學取景器看到的總會是相機在最大光圈下的效果。因為在通過光學取景器觀看時,為了能夠顯示明亮的畫面,鏡頭總是將其光圈開至最大,不論你如何調節光圈,看到總是最大光圈下的景深。

  為了得到看到實際的景深,相機提供了景深預覽按鈕。按下按鈕,相機就會把光圈收縮到選定的大小,看到場景效果就和拍攝後的場景接近了。當然,更為方便的方式是通過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觀察,在實時取景下,你所實際看到的畫面就是你最終按下快門後所能得到的影象效果。當然,你也可以實際拍幾張然後根據回放來判斷景深效果。

  :常見場景下的景深運用技巧

  01風光攝影

  對於城市景觀、自然風光,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最好使用較大的景深讓所有畫面清晰可見。對此你需要使用短焦距跟小光圈***最好 是f/16左右***,對焦點放在畫面1/3處。考慮到使用了小光圈,可以用三腳架穩定相機或者增加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02肖像攝影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的肖像,拍攝成功的關鍵都在於背景虛化效果!銳利的焦內,虛化柔和的焦外背景,這樣的效果往往需要長焦鏡頭結合大光圈才能拍攝出來。當然,不是越長越好,建議使用85-135mm左右的焦段結合F4左右的光圈。

 

  03微距特寫

  微距特寫是一類非常特殊的題材,往往需要極淺的景深來突出效果。但是你會發現即便是用長焦加f/2.8的最大光圈也很難實現。為什麼?因為你離得還不夠近!這也是微距鏡頭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距離被攝物體非常近,營造極淺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