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鞋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球鞋很內行,估計跑鞋懂行的人不多了吧。那麼跑步鞋的知識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跑步鞋的基本知識:跑鞋的結構

  1、外底***或叫大底***,就是鞋子最下面和地面接觸的一層。耐磨,防滑是它的關鍵。

  2、中底,在外底和鞋墊之間。彈性、對腳保護是它的關鍵。中底也是跑鞋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

  3、上部,主要指鞋墊以上,包括鞋的整個上部。透氣、方便穿脫、美觀是它的關鍵。

  跑步鞋的基本知識:跑鞋分類

  1、CUSHIONING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不過分強調對足弓的支撐和腳跟矯正功能的

  跑者。也就是說,如果你體檢的時候,屬於正常足,且平時行走、跑步沒有過分的內/外八字腳現象,而且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崴腳事故。而且跑步姿勢習慣一般是前腳掌著地。

  那麼,這種型別的跑鞋就足夠提供給你舒適、有彈性的感覺了。另外,一般這種跑鞋的重量也比較的輕,適合於體型小和初學者穿著。

  2、STABILITY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需要一定的足弓支撐和腳跟矯正的跑者。比如你跑步的時候有輕微的外八字腳或者內八字腳,或者你跑步姿勢習慣是每一步是後腳掌著地,再或者你每週都至少要跑步鍛鍊4次以上,而且每次距離超過3公里,需要對腳部給予一定的支撐保護。

  那麼這種鞋子應該比較適合你。這種跑鞋的重量一般比CUSHIONING類的要重一些。

  需要說明的是,各品牌生產的跑鞋,多數屬於CUSHIONING或者STABILITY兩類。這也從一方面說明,多數跑者是具有這兩類特點的。而且,這兩類鞋的效能區別也比較小。

  3、MOTION CONTROL

  如果你已經證明自己跑步的時候有內八字腳現象***比較嚴重***,

  或者你的腳踝力量比較差***比如曾經崴腳受傷***,或者你的體重比標準體重偏重,或者你跑步姿勢習慣全腳掌著地。

  那麼,這種跑鞋應該比較適合你。它能提供比其他種類跑鞋更多的對足弓和腳跟的支撐和步姿矯正,從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受傷。

  不過,相對於CUSHIONING 和 STABILITY 兩類跑鞋,MOTION CONTROL的重量大一些,當然,這與它對腳步的保護和震動的緩衝是成正比的。

  4、TRAIL

  這是比較特殊的一類跑鞋。從名稱上,你大概猜想到了,這類鞋適合於越野跑***OFF-ROAD***。這是相對於我們平時在塑膠跑道、水泥、瀝青路面跑步的情況而言的,如果你喜歡在野外跑步鍛鍊,比如說:在小河邊的泥濘小徑,在郊區的山澗小路上。

  那麼,前面3類跑鞋的結實程度就不能完全滿足要求了。

  TRAIL跑鞋的特點一般是:外底的紋路比較誇張粗大,鞋底比較硬,上部材料一般防水潑,鞋帶可以固定收納到專門的槽裡邊。

  這主要是考慮到,野外路面情況複雜,多石頭、沙子、泥水,需要更結實和堅硬的鞋底,同時鞋表面有一定防水功能,另外,還要避免鞋帶被樹枝、草棍等掛到的危險。

  不過,這類鞋重量上比前幾種並沒有特別的增加,畢竟還是跑鞋,但是外觀上比較好區別:由於野外的特殊環境,TRAIL跑鞋一般都不會設計成白、綠、紅等顏色,而是經常採用土地、岩石等的黑、黃、深灰等色彩。

  在商店鞋牆上往往一眼能夠區別出來,而且,鞋底的紋路也是它的特點之一。

  5、Racing & Track and Field

  其實這類跑鞋運用範圍比較窄,由於競技體育的發展,這類鞋已經越做越專業,它們主要是提供專業運動員在比賽時最大程度發揮潛能取得好成績。

  因此,這類鞋所強調的與普通跑鞋也不盡相同。重量輕、薄、反映快才是它的特點。除非你對自己的運動水平和技巧有足夠的自信,還是別過分追求專業了。

  另外,這類鞋的壽命一般都不長。除了專用的馬拉松鞋,許多專業跑鞋可能不能堅持太長的適用時間。

  挑選跑步鞋的技巧:跑步鞋的結構

  運動鞋生產廠家已經對多數人的腳型進行了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並針對不同的腳型特點生產出相應的鞋來滿足不同人的需要。

  跑步鞋可以根據其功能分為5種***控制動作類、減震加墊類、穩定類、比賽類、越野類***,鞋型可以分為直型、半彎曲型、彎曲型3種。

  質量較好的跑步鞋無論什麼品牌其主要結構都有相似性。其中外底是接觸地面的一層,質地稍硬、耐磨、有防滑功能。也有少數極輕的跑步鞋沒有外底,這類鞋只適合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穿著。

  中層底是最重要的減震層,它比外底軟,腳弓處的支撐可以控制鞋彎曲的扭曲力,並把落地時的衝擊力從腳跟傳導到腳掌。

  鞋後跟裡的減震裝置是最重要的,各品牌有各自的技術與特點。內底通常可以取出,它是減震和矯正腳型缺點的最後一道防線。

  鞋面主要是讓腳與鞋緊密結合,兼有透氣散熱的功能。鞋後跟的硬幫可以提高腳落地時的穩定性。

  挑選跑步鞋的技巧:運動鞋的功能

  按照功能特點的不同,運動鞋可以分為以下5種。

  1、控制動作類:適合中度至重度內翻型腳,以及體重較高的人,它能提高跑步者對腳跟和跑步動作的控制,並能支援足弓部位。其外部特點是足弓部位加厚,鞋的重量中等偏重。

  2、減震加墊類:適合跑步技術較好,用腳前掌或中部落地,用腳掌與外側支撐的跑步者。鞋的重量中等偏重,鞋底較厚。

  3、穩定類:適合輕度至中度內翻腳型,用腳中部與外側支撐的跑步者。鞋的自重量中等。

  4、比賽類:適合跑步技術好,體重較輕或腳輕度內翻的跑步者使用。鞋的自重量較輕。

  5、越野類:鞋底較厚,溝槽較深,適合在土地、林間等自然地面上跑步時穿著。鞋的自重量較重。

  挑選跑步鞋的技巧:分析你的腳型

  瞭解鞋構造和功能後,就應該研究自己的腳型了。“溼腳測試”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腳型。“溼腳測試”就是把腳底沾水後踩在乾燥的地面上,然後根據腳印的形狀把腳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當然有許多人的腳型可能是介於兩種型別之間,那麼就要看哪一種特徵更明顯。

  1、正常型

  足弓高度正常,腳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斷。在跑步時通常以腳跟外側著地,然後向內側滾動以減緩衝擊力,最後過渡到全腳著地。這種腳型與體重正常的跑步者從運動力學上講是高效率的,可以選擇半彎曲型的穩定類或減震加墊類跑步鞋。

  2、平足型

  因足弓較低,所以腳印飽滿,整個腳掌都會印在地上。平足的人在跑步時往往以腳跟外側著地,然後過分地向內側滾動,形成內翻。如果不加以矯正,很多過度磨損型的關節傷害都可能出現。平足跑步者應該選擇直型或半彎曲型、備有特別加固的足弓部內墊的鞋以減少內翻的程度。避免穿減震墊太厚,或彎曲型跑步鞋。

  3、高足弓型

  腳印外側很窄,幾乎中斷,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這種腳在落地時通常向內滾動緩衝不夠,所以對衝擊力的吸收減緩不明顯。這種腳型的人應選擇減震加墊類,彎曲或半彎曲的鞋。鞋底的可彎曲性應該較好地增加腳的活動範圍,避免穩定類鞋。

  另外,無論選擇哪種型別與品牌的跑步鞋,試穿時應在正好合適的基礎上加大半個號***英美鞋號***至一個鞋號***歐洲鞋號***,因為運動時腳會發脹,必須為此留出足夠的空間。

  4大足部問題 男女各不同

  專家表示,肌腱炎、筋膜炎、全足部變型及扁平足是目前最常見的4大足部問題。因為男、女生活習慣不同,常發性的足部問題也不同。女性最常發生拇趾外翻病症;男性則是以足底筋膜炎、及腳痛風病例為多。專家建議小孩避免太早練芭蕾,最好年紀大一點、骨頭長定了再開始,否則容易產生足部傷害。

  醫師還表示,足踝運動傷害最常發生的是踝關節扭傷,其中又以外踝拉傷的機率偏高,通常以冰敷處理,輔以彈性繃帶加以包紮固定。阿基里斯肌腱炎多發生於長跑型運動員,多是使用過度導致的運動傷害,主要的症狀是腳後跟阿基里斯肌腱附近周圍的疼痛,一般建議處理方式是多休息及物理治療,若情況嚴重者可能需要開刀切除部份壞死的肌腱。

  運動鞋壽命 平均約1000公里

  專家強調,臨床上常見的足部神經壓迫問題多導因於穿著不適當的鞋,致使鞋底長期壓迫到神經,在治療上首要換合腳的鞋子,同時搭配消炎藥進行治療。

  除了走路或跑步的不正確施力點易造成足部傷害外,穿著鞋底已磨損的舊鞋運動也可能導致足部傷害。足部醫療專家Kellie 表示,平均一雙跑鞋約可承受大約1000公里,以一個每週跑40公里做體能訓練的運動員來說,一雙跑鞋建議的使用時間約6個月,穿著底部磨損的舊鞋進行訓練,有可能造成跑者平衡失調,易造成足部的傷害。

  買鞋子量腳型3指標

  此外,有些人習慣在行走時將腳掌往內壓、有部份則會以腳掌心向上的方式行走,專家表示,一般人在行走或跑步時,腳部與地面的著力點不對,其實會對腿部造成很大的衝擊。

  因此購買鞋款時,一定要測量腳型,透過量腳器丈量3個尺寸:包括從腳跟到腳趾的長度、足弓的高度、及腳的寬度等,並依據這3個指標選擇適合的尺寸及鞋款。

  腳部拇趾需與鞋尖保留一個手部大拇指的空間較適宜。另外,依據運動類別挑選正確的鞋款,吸震性、彈性及穩定性是選擇鞋子時必需注意的重點。

  美國足踝矯正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足部疼痛困擾的女性約為男性的9倍之多,主因竟是因為所穿的鞋子不合腳。穿到對的鞋不僅能避免造成足部傷害、還能輔助足部矯正治療,尤其對足部傷害高危險群的運動員而言更重要。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