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養顏去火茶

  現在由於我們的作息和飲食關係容易造成我們上火,一旦上火之後也容易引發其他的一些病症。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排毒養顏去痘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桑菊茶

  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後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製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2、金銀花茶

  金銀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平肝涼血、補血養血、抗病毒、加強防禦機能等作用,經常適量飲用此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春季養肝護肝時節金銀花茶也是不錯的飲品之選。

  3、決明子茶

  決明子性微寒,泡出的茶有淡淡的青草香,味道較苦,對於肝火大的人,是個降火的良方,主要清熱、疏通肝氣。把單味炒決明子,直接泡茶飲用,直至茶水無色。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決明子富含大黃酚、大黃素、決明素等成分,具有降壓、抗菌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4、蜜糖紅茶

  沖泡紅茶,再根據個人口味調適量蜂蜜、紅糖。每天飯前喝1次,能溫中養胃、護肝驅寒,適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5、枸杞茶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可以泡茶飲用,還會緩解眼睛疲勞和酸澀。

  6、陳皮茶

  將幹橘子皮10克洗淨,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衝入,蓋上杯蓋燜10分鐘左右,然後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後,放入冰箱中冰鎮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7、桂花茶

  桂花從中醫角度講屬於辛溫的,可以跟綠茶或烏龍茶搭配來喝,這樣桂花的辛溫性和綠茶的寒涼性綜合後,對於脾胃虛弱但又想喝茶的人來說,則是非常理想的。

  每次沖泡桂花的量也不能太多,水溫不要太高,一般在85度左右就可以了。夏天很多人覺得面板乾燥,或由於上火而導致聲音沙啞,經常喝喝桂花綠茶或桂花烏龍茶,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8、 玫瑰花茶

  用玫瑰花加水煮茶,經常飲用,尤其是經常加班的白領人士,可以準備一罐晒乾的玫瑰花,習慣每天早上就開始抓一把玫瑰花放入保溫瓶內加入熱水沖泡,經常飲用。可以緩解緊張、暴躁等情緒,具有舒緩功效。

  9、菊花茶

  菊花茶味道微苦,可散寒清熱、清肝明目。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晰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醜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飲菊花茶,不用新增其它茶葉,只將乾燥後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即可。

  用菊花10克,枸杞5克,一同放入鍋加水煎煮成茶。適合肝火旺盛,出現頭暈腦漲、耳鳴、眼睛痛等症狀飲用。

  10、綠茶

  綠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綠茶綠葉綠湯,清鮮爽口,滋味甘香並略帶苦寒味,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綠茶中的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時候,尤其是在清明、穀雨前後上市的新茶,經過一冬營養的積累,茶葉內的遊離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充足,茶葉的香氣、滋味都很爽。不過,綠茶略偏寒性,脾胃虛弱的人不可大量飲用,以免傷及脾胃。

  延伸閱讀:中醫治療肝火

  1、 肝熱自汗

  自汗之一,見於《證治匯補·汗病》章。因肝熱所致,常兼見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斂汗,可用逍遙散加減。

  2、 肝火上炎

  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現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衝性特點者,如頭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中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點,因此多表現為人體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為主,可用天麻鉤藤飲等。

  3、 肝火耳聾耳鳴

  見於《醫學元要·耳》。耳聾之因於肝火上攻,致耳鳴善怒、面赤、口苦脅痛、耳竅脹塞、脈弦者。因肝腎同源,腎開竅於耳,故肝火可致耳聾。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龍膽瀉肝湯等方。

  4、 肝火眩暈

  眩暈的一種,見於《證治匯補·眩暈》章。由於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症見頭暈頭痛,面紅升火,口苦目赤,舌質紅,脈弦數。可見於現代高血壓病、腦動脈粥樣硬化症等。因肝開竅於目,肝經上行於巔頂。偏火旺者,宜清肝瀉火為主,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者,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丸。

  5、 肝火月經先期

  經行先期證型之一。出自《婦人良方》,病因鬱怒傷肝,肝鬱化熱,熱擾衝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見經行先期,經量時多時少,色紅或紫,或有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煩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鬱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6、肝熱惡阻

  惡阻證型之一。因孕後血聚養胎,衝脈氣盛,衝氣挾肝胃之氣上逆所致。多見於平時性情急躁的婦女,症見嘔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暈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嘔。可用加味溫膽湯***陳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實、竹茹、黃芩、黃連、蘆根、麥冬***。

  7、 肝火頭痛

  頭痛病證之一。因肝火上擾所致,見於《類證治裁·頭痛》,“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症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用天麻鉤藤飲、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膽火盛者可予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