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

  對於語文教師而言,備課活動一直被看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3.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4.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情景匯入

  茫茫宇宙,人類究竟處於一個怎樣的境地?我們在宇宙的中心還是邊緣?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疆?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入《宇宙的邊疆》。

  文字解讀

  資訊篩選

  自讀全文,梳理內容結構。

  本文的說明順序:

  明確: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後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採取的是空間順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合作探究

  討論: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於: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物件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區域性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自己命運的熱情。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能力提升

  重、難點突破

  1.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麼寶貴”等。

  2.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麼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恆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於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後區域性便於把握,而先區域性後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調。

  3.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祕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於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4.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迸發出宇宙般的偉大。

  5.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瞭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規律總結

  怎樣寫好解說詞呢?

  ***1***要抓住被介紹物件的主要特徵,注意運用典型及對比的手法,給人以實感。突出典型,運用對比,點面結合,由表及裡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

  ***2***要眉目清楚,深入淺出。解說詞多是向不瞭解某一事物的人進行解說的,因此,必須眉目清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怎樣說才便於理解,要通盤考慮。一般有由總到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等安排方法。在具體說明某一事物時,又可以按物件、概念、分類比較、分析、小結等步驟進行。即首先說明要介紹的事物是什麼***概念、定義、範疇、領屬關係、分類狀況、固有特徵等***,然後再說明需要怎樣,應該怎樣的問題,有的還要按照生產過程介紹。在紀錄片的解說詞中,由於“蒙太奇”處理的需要,允許隨著鏡頭的“化出”“化入”有所跳躍,但這種跳躍,仍然有著內在聯絡。

  ***3***要有強烈的感情,語言要形象。解說詞不僅有介紹、說明作用,還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引起強烈的共鳴。解說詞要表達強烈的感情,除了形象的語言外,還可以運用排比、對偶、反覆等修辭手段,並注意語言的音韻與節奏。

  課堂小結

  解說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類應用文體,請大家課後找一些優秀的代表作品自己閱讀,也可以多多嘗試寫作。

  作業設計

  為自己的班集體寫一份班級介紹解說詞。

  板書設計

  設計點評

  在具體閱讀科普文章時,我們要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在科學活動之外,人類還有廣泛的社會生活。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但不能忽視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訓練也是同等重要的。本教學設計從文體的型別、特點和寫作方法指匯入手,加強了寫作實踐,具有可操作性。

的人

1.高一語文《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2.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範文

3.高一語文《夜歸鹿門歌》優秀教案

4.高一語文必修二《箱子巖》教案

5.高二語文必修3將進酒教案

6.高二語文文言文常識

7.2017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