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流行性疾病

  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發季節,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大類: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是春季最常見的疾病,佔兒科門診急診就診患者的80%左右,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等。

  第二大類: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的兒童容易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變態反應性蕁麻疹、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其中以過敏性哮喘最為危急,處理不及時容易導致生命危險。

  第三大類:腸道疾病:因為外出的機會增多,在外吃東西的機會也增多,孩子們時常用髒手吃東西,患腸道疾病的機會會增加。

  第四大類:傳染性疾病:其實這一類與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的疾病有一定的交差,如風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發病率增加。

  春季疾病易發的兒童疾病

  手腳

  易發疾病:受涼感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發,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

  預防方法

  保暖:冬去春來,當孩子受涼、過食、過勞或驚恐之後,身體抵抗力降低,病毒和細菌會乘虛而入。因此,家長應該在乍暖乍寒的春季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注意手腳的保暖,抵禦寒冷,防病保健康。

  勤洗手,戴口罩: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儘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出門最好給寶寶帶上口罩,降低受感染的機會。出門回來、飯前便後要勤洗手,經常讓孩子用淡鹽水漱口,清潔口腔。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

  一旦發現寶寶有發燒、有皮疹等症狀,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寶寶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肚子和腸胃

  易發疾病:腹痛腹瀉

  俗話說“病從口入”,春季病毒細菌滋生,寶寶的腸胃也會變得異常敏感。寶寶飲食不當或者受到病毒感染的話,很容易就會出現拉肚子的症狀。而腸胃敏感的寶寶也很容易在春天發生過敏症狀。如果保暖不小心,小肚肚著涼,很容易引起春季腹痛、腹瀉。

  預防方法

  暖胃:如果寶寶是因為小肚肚著涼而引致腹瀉、感冒。那麼家長就應該做好寶寶小肚肚的保暖工作了。腹部的保暖,建議家長給寶寶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寶寶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注重寶寶的飲食衛生:食物講究衛生飲食不規律,或者不注意清潔衛生,很容易招致胃腸道感染。不要讓孩子直接吃生的或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哺乳期的家長更要當心寶寶的飲食衛生,給寶寶餵奶前最好用溫開水洗淨乳頭,奶瓶和奶嘴等食具都要及時清洗乾淨並消毒。

  春季常見疾病的預防

  1、預防流感,春季氣溫溫差較大,乍暖還寒,老幼病弱者應隨時增減衣服,不宜過早脫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腦血管者更要注意。

  2、早睡早起,鍛鍊身體。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動生火,招致外感內傷。

  3、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處事勿過於急躁,要時常保持心境平和。

  4、戒菸、少喝酒及咖啡。吸菸最易損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誘發疾病發作。菸酒及咖啡都會刺激神經興奮,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緊張和疲勞”,其實反而削弱了人體的抗病力。

  5、遠離過敏源,遠離人群密集場所。

  6、飲食宜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少吃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一般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蔔汁、枸札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蔘、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總之,春天氣候多變,對人生理和心理過程影響較大,因此春季應順應自然變化,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春天生機勃發的特點,才能維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