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生育一個聰明、美麗、健康的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共同願望。那麼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的方法,以供參考。

  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的方法

  我們知道,遺傳病總是要通過婚姻和生育來進行擴散的。要實現優生,最重要的措施就應從婚育抓起。具體地講,就是要實行優婚、優孕、優育、優教,這好比是一曲優美的“四重奏”樂章,“聲部雖各司其職”,卻共同完成一個嚴肅的主題——優生。

  優婚就是說要嚴格選擇配偶,但它並非戀人之間就人才、品德、風度、學歷甚至地位、財產的選擇,而是圍繞優生這個主題,對配偶進行以醫學遺傳學為基礎的選擇。

  優婚的第一條就是禁止近親婚配。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古人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記載。我國《婚姻家庭法》中亦明確規定:“直系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因為近親結婚,會增加隱傳遺傳的兩個相同“病態基因”的結合機會,引起生育畸形兒、怪胎、低能兒、痴呆兒以及流產、死胎等不良後果,因此,在法律上明確禁止近親結婚,這就在最大範圍內為優生創造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

  其次是進行婚前檢查,婚前檢查包括由醫生向男女雙方進行詳細的健康詢問及家族遺傳病史追詢,並進行全身體檢、生殖器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婚前檢查能使男女雙方得到有關性知識、優生優育常識以及新婚避孕方法和計劃生育指導等。若有嚴重遺傳性疾病及無法矯正的生殖器官畸形均不能結婚;另外,有一些人則需暫緩結婚或在婚後控制生育。因此,婚前檢查是男女結婚前的一件大事,它能防患於未然,大大地減少遺傳病的發生。

  優孕包括孕前準備,要選擇一個最佳生育年齡和最佳分娩月份。一般來說,生育年齡以24--30歲之間最為適宜。因為這一時期的女性發育已致成熟,骨盆遠見韌帶和肌肉的彈性較好,卵子發育質量最高。生育年齡最好不要超過35歲,醫學上稱35歲以後生育為高齡初產。這個時期產婦的子宮收縮能力減弱,軟產道纖維組織增多,難產的機會增加,容易致新生兒窒息、損傷和死亡。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大,婦女的卵細胞逐漸老化,胎兒發生畸變的可能性增加,胎兒畸形率和其他遺傳病發病率也顯著上升。

  最佳分娩月份決定於最佳受孕時間,一般以夫妻雙方的精力、智力和體力達到最高點時受孕最好。因此,新婚蜜月期閱應採取避孕措施。從優生觀點看,過度疲勞和酒後受孕都會給胎兒發育和健康帶來不利。在受孕季節的選擇上,首先要避開冬末春初,即11--12月及來年的1、2月份;這段時間是病毒性疾病易發生的季節,同時受孕後產期正處在炎熱的夏伏天,產婦易發生中暑,嬰兒護理及餵養都將十分困難。而在3—4月份受孕,使整個妊娠期處於春末及夏秋季節,能夠為孕婦提供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使胎兒發育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都能得到保證。

  準媽媽影響寶寶智力的因素

  1、從遺傳學角度來看,子女聰明與否關鍵在於母親

  英國科學家研究認為,決定孩子智慧發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母親的x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孩子大腦皮質的發育程度,而父親的基因則更多地對塑造後代的情感和性格型別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傳統上推崇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模式其實並不科學。

  如果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聰明出眾,明智的男士就應該在擇偶觀念上,更注重女方的才智,而非女性的容貌。要知道一位聰明智慧的夫人,才有可能讓你擁有高智商的子女。

  2、母親的文化素質與優生優育密切相關

  專家研究分析表明:胎兒出生缺陷的危險因素與母親的文化素質關係密切。母親受教育的水平越高,其發生胎兒缺陷的可能性越低。

  究其原因,文化水平低的婦女在生育方面可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早婚早育、近親結婚者在文化水平較低的婦女中較多見。早婚早育,再加上文化水平低,這樣的媽媽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度均較低,對孩子出生前後的關注程度和教養能力也較低,更容易造成孩子身體或智力方面的先天缺陷。另外,遺傳研究早已證實,親加親會增加遺傳病的發生,造成畸形怪胎,貽害後代。近親結婚後代死亡率高,體力、智力都比較差。

  3、家庭環境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

  我國兒保專家幾年來一直在探索家庭環境對嬰幼兒智慧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語言方面,環境總分與智商偏高的,大部分母親文化修養較高。她們不僅自己要求學習,也重視孩子的教育,關注孩子的成長,肯花時間為孩子講故事,並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的方法

  1、準媽媽應多吃新鮮疏菜和水果

  不要以為準媽媽在孕期多吃肉食就一定對胎兒有好處。研究證明,多吃肉食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大腦皮層的溝回較少,這是因為胎兒肥胖,大腦皮層平滑,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的原故。而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雖然比普通新生兒要小一些,但骨骼和身體各部分的結構非常結實,大腦皮層溝回褶皺也更加粗獷。

  2、母乳餵養的孩子智商高

  英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對300名7-8歲的兒童做了智商測驗,發現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智商比吃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奧祕在於: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一種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與牛奶相比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3、不可忽略的早餐

  據英國研究人員測定,不吃早餐的兒童,營養成分的獲得要比吃早餐的兒童低10%-15%。不吃早餐,智力怎能不遭受損失?

  4、睡眠也是個重要因素

  法國科學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睡眠時間長短關係密切。凡睡眠少於8小時者,61%的人功課較差,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者僅佔39%,無一人名列前茅;而每晚睡眠10小時者,76%中等,11%成績優良,只有13%功課較差。

  5、運動能幫助提高智力

  美國一位博士的研究顯示,凡堅持每天持續20分鐘的跑步、健美操等運動的學生,其學習成績明顯優於那些疏於運動者。

  6、常和父親相處的女孩智商高

  這是父親對孩子特殊的教養方式和父親的人格力量影響決定的。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父親往往比母親更具創造性,而且動態性更強。社會學家發現,和父親聯絡緊密的女孩,自信心、獨立性、社交能力都很強,而且父親在人際交往中的坦誠、粗獷、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和嚮往實現自我價值等優良品質,對女孩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7、給孩子多吃“補腦食品”

  大腦細胞在代謝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來更新,注意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就能提高腦細胞的活力。營養學家提倡:理想的動、植物蛋白質比例為1:2。在動物蛋白質中應多食海魚、海蝦類,在植物蛋白中應選食大豆類。卵磷脂是構成神經細胞和腦代謝的重要物質,對增強大腦記憶力大有好處,父母應讓孩子適量攝入動物腦、骨髓、蛋黃、大豆等。

  8、微量元素和智力的關係

  科學家在研究微量元素與智力的關係時發現,成績好的學生體內血鋅含量明顯高於學習較差的學生。富含鋅的飲食包括:海產品、動物肝臟、瘦肉、堅果,父母應適當給孩子多補充。

  很多研究發現,遵循寶寶的成長規律,教育能達到最優的效果。2到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4至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年齡;學習外語應從10歲以前就開始;而彈鋼琴、拉小提琴必須從3歲開始。養育寶寶不容易,家長們有許多的難關要攻克,不過記住這些寶寶成長規律,想讓寶寶越來越聰明,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