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海棠怎麼養西府海棠的病害防治

  西府海棠在北方乾燥地帶生長良好,喜光,耐寒,耐乾旱,忌水溼,還要注意哪些養殖知識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西府海棠的養殖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西府海棠的養殖方法

  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播種、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所得苗木,開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優良特性。

  播種法

  實生苗雖生長較慢,但常產生變異,故為獲得大量砧木或雜交育種時,仍採用播種法。我國北方常用的砧木種類有山定子、西府海棠、裂葉海棠果等;南方則用湖北海棠。海棠種子在播種前,必須經過30天~100天低溫層積處理。充分層積的種子,出苗快、整齊,而且出苗率高;不層積的種子不能發芽,或極少發芽。也可在秋季採果、去肉、稍晾後即播種在沙床上,讓種子自然後熟。覆土深度約1釐米,上覆塑料膜保墒,出苗後掀去塑料膜,及時撒施一層疏鬆肥土,苗期加強肥水管理,當年晚秋便可移栽。

  嫁接法

  以播種繁殖的實生苗為砧木,進行枝接或芽接。進行枝接或芽接。春季樹液流動發芽進行枝接,秋季***7月~9月間***可以芽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接穗選取發育充實的1年生枝條,取其中段***有2個以上飽滿的芽***,接後上細土蓋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後10天左右,凡芽新鮮,葉柄一角即落者為接活之證明,數日後即可去除扎縛物。當苗高80釐米~100釐米時,養成骨幹枝,嗣後只修剪過密枝、內向枝、重疊枝、保持圓整樹冠。

  分株法

  於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後進行,挖取從根際萌生的櫱條,分切成若干單株,或將2~3條帶根的萌條為一簇,進行移栽。分栽後要及時澆透,注意保墒,必要時予以遮陰,旱時澆水。不久即可從殘根的斷口處生出新枝,秋後落葉或初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獨立新株。

  壓條和根插

  壓條和根插均在春季進行。小苗可攀枝著地,壓入土中,大苗用高壓法,壓泥處均用利刀割傷,不論地壓或高壓都要保持土壤溼潤,待發根後割離母株分栽。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時進行,將過長較粗的主根,剪成10釐米~15釐米的小段,淺埋土中,上面蓋草保溼,易於成活。

  西府海棠的病害防治

  要注意防治金龜子、卷葉蟲、蚜蟲、袋蛾和紅蜘蛛等害蟲,以及腐爛病、赤星病等。

  腐爛病

  腐爛病,又稱爛皮病,是多種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樹幹及枝梢。一般每年4月~5月開始發病,5月~6月為盛發期,7月以後病勢漸趨緩和。發病初期,樹幹上出現水漬狀病斑,以後病部皮層腐爛,幹縮下陷。後期長出許多黑色針狀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清除病樹,燒掉病枝,減少病菌來源。早春噴射石硫合劑或在樹幹刷塗石灰劑。初發病時可在病斑上割成縱橫相間約0.5釐米的刀痕,深達木質部,然後噴塗殺菌劑。

  西府海棠的形態特徵

  枝

  西府海棠小喬木,高達2.5-5米,樹枝直立性強;小枝細弱圓柱形,嫩時被短柔毛,老時脫落,紫紅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無毛或僅邊緣有絨毛,暗紫色。

  葉

  西府海棠的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10釐米,寬2.5-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嫩葉被短柔毛,下面較密,老時脫落;葉柄長2-3.5釐米;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疏生腺齒,近於無毛,早落。

  花

  西府海棠為傘形總狀花序,有花4-7朵,集生於小枝頂端,花梗長2-3釐米,嫩時被長柔毛,逐漸脫落;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早落;花直徑約4釐米;萼筒外面密被白色長絨毛;萼片三角卵形,三角披針形至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長5-8毫米,內面被白色絨毛,外面較稀疏,萼片與萼筒等長或稍長;花瓣近圓形或長橢圓形,長約1.5釐米,基部有短爪,粉紅色;雄蕊約20,花絲長短不等,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具絨毛,約與雄蕊等長。

  西府海棠的花期4-5月。

  果

  西府海棠的果實近球形,直徑1-1.5釐米,紅色,萼窪梗窪均下陷,萼片多數脫落,少數宿存。

  西府海棠的果期8-9月。

  西府海棠的生態習性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澇,忌空氣過溼,較耐乾旱,對土質和水分要求不高,最適生於肥沃、疏鬆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西府海棠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