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雲草怎麼養殖翠雲草的病害防治

  翠雲草羽葉細密,並會發出藍寶石般的光澤,不同凡響,那要如何養殖翠雲草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翠雲草的養殖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翠雲草的養殖方法

  日照: 適合栽培於蔭庇、陰涼的地方,避免烈日直射。

  管理: 喜溫暖環境,耐潮溼。

  水份: 每日固定澆水,常以噴霧器噴灑水氣保持葉面溼度,有助生長更旺盛。

  施肥: 肥沃的砂質土或腐植土均可。

  水: 喜溼潤,生長期間要注意噴水和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以保持葉片的清新秀麗。

  土: 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葉泥為佳。 溫:喜溫暖,在20左右時生長良好,越冬溫度5℃。

  光: 喜半陰,盛夏注意庇廕,不能曝晒,否則植株易枯焦死亡。

  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翻盆時進行分株,將母株分成數叢,植於盆中,放在陰溼環境中易於成活。

  翠雲草的繁殖方式

  翠雲草常用繁殖分株和扦插繁殖的方式。

  分株

  翠雲草分株在4-5月換盆時進行,將生長密集株叢扒開分栽,放陰溼環境下即可。扦插可在春季修剪時,將剪下的莖枝直接扦插於沙床中,保持溼潤,約半月生根。

  生殖特點

  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全緣,具白邊,先端漸尖,龍骨狀;大孢子葉分佈於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或中部的下側或上部的下側。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黃色。

  翠雲草的病害防治

  葉斑病

  受害翠雲草葉片初期為圓形黑斑,後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黑褐色,中央灰黑色並有小黑點,此後病斑擴大迅速,葉片最後變成黑色乾枯死亡。

  防治方法

  1. 發現病株要立即隔離噴藥,或剪除並集中焚燒,

  2. 採用50%多菌靈10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爾多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3. 由澆水過多或溼度過大引起的葉斑病,可在發病初期,用50%代森銨水溶液300~400倍液、7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翠雲草的作用用途

  景觀用途

  翠雲草株態奇特,羽葉似雲紋,四季翠綠,並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

  盆栽用途

  翠雲草姿態秀麗,藍綠色的熒光使人悅目賞心,在南方是極好的地被植物,也適於北方盆栽觀賞,於種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蘭花盆面覆蓋材料。

  觀賞價值

  翠雲草更適合家庭居室的裝飾,綠化、美化,適於家廈居室盆栽觀賞。較大的盆栽翠雲草,可置於較蔭的窗臺或陽臺上。尤其在每年的4-5月間,或初夏的梅雨時節,盆栽翠雲草經輕雨梳洗,如倩女美髮,飄搖披拂。此時,盆栽翠雲草長得青翠碧綠,綠鱗片片,是翠雲草的最佳觀賞期,很耐人觀賞。

  淨化空氣

  翠雲草既能調節室內空氣,消除汙染,又能醒腦提神。

  翠雲草的形態特徵

  翠雲草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莖伏地蔓生,長約1m,分枝疏生。節處有不定根,葉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營養葉二型,背腹各二列,腹葉長卵形,背葉矩圓形,全緣,向兩側平展。孢子囊穗四稜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狀排列。

  翠雲草主莖先直立而後攀援狀,長50-100釐米或更長,無橫走地下莖。根託只生於主莖的下部或沿主莖斷續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3-10釐米,直徑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近基部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1.5毫米,莖圓柱狀,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主莖頂端不呈黑褐色,主莖先端鞭形,側枝5-8對,2回羽狀分枝,小枝排列緊密,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5-8釐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3.8-6毫米。

  翠雲草葉全部互動排列,二形,草質,表面光滑,具虹彩,邊緣全緣,明顯具白邊,主莖上的葉排列較疏,較分之上的大,二形,綠色。

  翠雲草主莖上的腋葉明顯大於分枝上的,腎形,或略心形,3毫米×4毫米,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寬橢圓形或心形,2.2-2.8毫米×0.8-2.2毫米,邊緣全緣,基部不呈耳狀,近心形。中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側枝上的,側枝上的葉卵圓形,1.0-2.4毫米×0.6-1.0毫米,接近到覆瓦狀排列,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與軸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後彎,長漸尖,基部鈍,邊緣全緣。

  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側枝上的,分枝上的長圓形,外展,緊接,2.2-3.2毫米× 1.0-1.6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頭,邊緣全緣,上側基部不擴大,不覆蓋小枝,上側邊緣全緣,下側基部圓形,下側邊緣全緣。

  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全緣,具白邊,先端漸尖,龍骨狀;大孢子葉分佈於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或中部的下側或上部的下側。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黃色。

  翠雲草分枝向上層伸,其上覆為互生、羽狀、又狀分枝的小枝,末回小枝連葉寬4~6毫米。葉異形,排列平面上,下面深綠色,上面帶碧藍色,卵狀橢圓形,長2~3毫米,寬為長之1/2~2/3,頂端近短尖,邊緣透明,全緣,近兩側相稱,基部渾圓或近心形;生於主莖上的葉最大,斜橢圓形,疏生,直立,邊緣透明,全綠,短漸尖至削尖,基部近心形。孢子囊穗四角形,長6~12.5毫米;孢子葉密生,向上,卵狀披針形,長2.5毫米,有中脈。大孢子黃白色,表面有不整齊的管狀疣突;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狀突出物,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莖伏地蔓生,極細軟,分枝處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葉卵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

  翠雲草的生態習性

  翠雲草喜溫暖溼潤及半蔭的環境,生長適溫為20~26℃,冬季溫度維持在5℃以上。要求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翠雲草生於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翠雲草也常生於山谷林下或溪邊陰溼處以及巖洞石縫內。多腐殖質土壤或溪邊陰溼雜草中,以及巖洞內,溼石上或石縫中。

翠雲草的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