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怎麼養落葵常見的病害

  落葵是落葵科一年生藤蔓植物。是一種可供食用的蔬菜。那落葵要怎麼養殖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落葵的養殖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落葵的養殖方法

  栽培要點

  落葵採用種子繁殖,春播先用溫水浸種2天,促使早發芽;夏秋播種不必浸種。行距50釐米,穴距40釐米左右,穴深5至6釐米,每穴2至3粒種子。播後蓋灰糞土約1釐米厚,並要保持土壤溼潤,氣溫15℃以上時,一般播後5至7天出苗。出苗後要勤除草。苗高30釐米左右時,穴旁插立竹竿作為支柱,使蔓攀繞上架。生長期間,應不斷供給肥水***以氮肥為主***,每次採收後,追澆一次肥水。不留種的及時摘除花序,促進植株、葉片肥大和多生速長;留種的要控制施肥,防止長得過旺。

  栽培季節

  落葵從播種至開始採收時間很短,加上耐熱、耐溼,所以在長江流域和華北地區自4月晚霜過後至8月可陸續播種。華北地區以春播為主,一般在4月中下旬,晚霜已過,地溫在15℃左右時即開始播種,進行露地栽培。如用風障陽畦育苗移栽栽培時,可在3月上中旬在陽畦、塑料大棚等設施中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落葵的春早熟栽培一般在1~2月育苗,2~3月定植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中、小棚中。越冬栽培在10~12月播種,在日光溫室中栽培。

  落葵常見的病害

  褐斑病

  又稱魚眼病、紅點病、蛇眼病等。主要為害葉片。葉病斑近圓形,直徑2~6毫米不等,邊緣紫褐色,斑中央黃白色至黃褐色,稍下陷,質薄,有的易穿孔。

  該病由真菌致病。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表越冬,翌年借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侵染。溼度大、雨水多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是適當密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澆水過多和施氮肥過多。發病初噴: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40%萬多福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速克靈2000倍液,上述藥之一,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

  落葵灰黴病

  生長中期始發病。侵害葉、葉柄、莖和花序。初呈水漬斑,後迅速蔓延致葉腐爛,莖易折斷。病部可見灰色黴層。

  該病由真菌致病。病菌在土表及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氣流傳播蔓延。病菌發育適溫為20℃左右,低溫、高溼、通風不良時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 是加強肥水管理,注意排水防澇,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發病初可用: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可靈可溼性粉劑155倍液,每10天一次,連噴2次。

  落葵苗腐病

  又稱苗枯病。主要為害幼苗莖基部和葉片。莖基染病,初現水漬狀近圓形或不定形斑塊,後迅速變為灰褐色至黑色腐爛,致植株折倒,葉片脫落。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至灰白色菌絲。葉片染病,初顯暗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水浸狀斑,乾燥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似薄紙狀,易碎或穿孔。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物。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接觸或雨水、灌溉水傳播。在生產地低窪、積水、溼度大、密度大、施氮肥多的情況下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是及時拔除病株,清潔田園,減少田間病源;適當澆水,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溼度;發病初噴:70%乙磷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杜邦克露800倍液,每7~10天一次,連續噴2~3次。

  落葵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圓形或近圓形,邊緣紫褐色至暗紫褐色,分界明顯,斑面黃白色至黃褐色,稍下陷。後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點。

  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多雨季節易發病。

  防治方法 是採用高畦或高壟栽培;雨季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發病初噴: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腐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蟲害:常有蚜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落葵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纏繞,葉肉質,近圓形。全株肉質,光滑無毛。莖長達3-4m,分枝明顯,綠色或淡紫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 ;葉片寬卵形、心形至長橢圓形,長2-19cm,寬2-16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間或下延,全緣,葉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2-23cm,單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狀,長圓形,長約5mm,宿存;花無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白色,連合成管;無花瓣;雄蕊5個,生於萼管口,和萼片對生,花絲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具多數小顆粒突起。果實卵形或球形,長5-6mm,暗紫色,多汁液,為宿存肉質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種子近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落葵莖紫紅色或綠色,葉肉質,廣卵形,基部心臟形,夏秋開帶紅色的小花,穗狀花序,花後,花被增大變紫色,多汁,包裹果實,性喜溫暖,原產熱帶。

  落葵為落葵科落葵屬中以嫩莖葉供食用的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

  落葵根系發達,分佈深而廣,吸收力很強。莖在潮溼的地上易生不定根,可行扦插繁殖。

  落葵分為青梗落葵和紅梗落葵兩種。皆為蔓生,莖光滑,肉質,無毛,分枝力強,長達數米。青梗落葵莖綠白色,紅梗落葵莖紫紅色。

  葉為單葉互生,全緣,無托葉。紅梗落葵,葉綠色或紫紅色;青梗落葵葉綠色。葉心臟形或近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頂端急鈍尖,或漸尖。一般有側脈4~5對,葉柄長1~3釐米,少數可達3.5釐米。

  穗狀花序腋生,長5~20釐米。花無花瓣,萼片5枚,淡紫色至淡紅色,下部白色,或全萼白色。雄蕊5枚,花柱3枚,基部合生。花期6~10個月。

  果實為漿果,卵圓形,直徑5~10毫米。果肉紫色多汁。種子球形,紫紅色,直徑4~6毫米,千粒重25克左右。

  落葵為高溫短日照作物,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髮育適溫為25~30℃。發芽出苗始溫為15℃,在35℃以上的高溫,只要不缺水,仍能正常生長髮育。其耐熱、耐溼性均較強,高溫多雨季節仍生長良好。故在中國各地均可安全越夏。多數地區在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更旺盛,是江南7、8、9月雨季的重要淡季蔬菜。

  落葵的生態習性

  生於海拔2000m以下地區,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見。

  落葵又名胭脂豆, 原產於亞洲熱帶。喜溫暖溼潤扣半陰環境,不耐寒, 怕霜凍, 耐高溫多溼,宜在膽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

落葵常見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