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老人適合吃什麼

  又到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據說三伏天的時候注意養生,人的身體抵抗力會更好。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按規定,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第一天;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注: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時,中伏則為20天。2015年夏至與立秋之間是4個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5年“夏至”是6月21日7時45分***農曆5月3日***,“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8日,即這一天入伏為頭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8月7日,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三伏天老人怎麼吃

  1、麵食更利於補充營養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中醫專家說:“這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麵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五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乾淨、補水養生。

  2、多酸多甘

  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吃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屬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良方。

  4、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胡蘿蔔、檸檬、莧菜和各類時令的野菜蔬果是其中首選,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5、多喝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天氣熱自然就容易出汗。出汗一多,身體就容易脫水,那麼就應該大量的補水來避免體液的濃縮。很多研究證實,在缺水的時候,人體容易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能力明顯下降。對於老年人來說,缺水還是不少疾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因此,三伏天老年人要注意多補充身體的水分。

  

  1、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老人、小孩,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加紅糖***紅糖屬溫性***代替冰糖。

  做法:

  1、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三豆湯一週可以喝兩次,三伏期間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處暑。

  2、荷葉粥

  材料:大米小半碗、荷葉一把、枸杞少許、水適量。

  做法:

  1、荷葉一把,放入小藥袋裡略洗一下,然後放入砂鍋,新增足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煎30分鐘,荷葉包可以撈出來了,留湯汁備用。

  2、抓一小把米,洗乾淨後,放入煮開的荷葉水裡,轉小火煮至米爛粥熟。

  長夏主脾,這個季節溼氣也很重,益吃些健脾去溼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