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見草的功效和作用

  月見草又叫晚櫻草,月見草的花是在傍晚默默盛開,然後直到天亮就凋謝了的。月見草是一種非常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其可治療多種疾病,並具有顯著療效。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月見草的功效與作用

  1、月見草具有祛風溼和強筋健骨的功能效果,可用於治療風溼病和筋骨類疾病。其還可以降三高***降壓、降脂、降糖***,在預防腦血栓、抗衰老等方面有顯著效果。

  2、月見草對更年期綜合症有緩解之功效。對於失眠、暴躁、緊張、情緒低落等更年期症狀,月見草可平衡和調節此類人的內分泌,緩解更年期症狀。

  3、月見草對多種疾病具有顯著療效,可調節血液中的類脂物質,能有效治療因高膽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狀動脈梗塞、粥樣硬化及腦血栓等症。

  4、除了以上功效外,月見草還有助於面板、頭髮、眼睛和指甲的健康生長髮育。

  月見草的形態特徵

  直立二年生粗狀草本,基生蓮座葉叢緊貼地面;莖高50~200釐米,不分枝或分枝,被曲柔毛與伸展長毛***毛的基部皰狀***,在莖枝上端常混生有腺毛。

  基生葉倒披針形,長10~25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不整齊的淺鈍齒,側脈每側12~15條,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葉柄長1.5~3釐米。莖生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7~20釐米,寬1~5釐米,先端銳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每邊有5~19枚稀疏鈍齒,側脈每側6~12條,每邊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尤莖上部的葉下面與葉緣常混生有腺毛;葉柄長0~15毫米。

  花序穗狀,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級側生花序;苞片葉狀,芽時長及花的1/2,長大後橢圓狀披針形,自下向上由大變小,近無柄,長1.5~9釐米,寬0.5~2釐米,果時宿存,花蕾錐狀長圓形,長1.5~2釐米,粗4~5毫米,頂端具長約3毫米的喙;花管長2.5~3.5釐米,徑1~1.2毫米,黃綠色或開花時帶紅色,被混生的柔毛、伸展的長毛與短腺毛;花後脫落;萼片綠色,有時帶紅色,長圓狀披針形,長1.8~2.2釐米,下部寬大處4~5毫米,先端驟縮成尾狀,長3~4毫米,在芽時直立,彼此靠合,開放時自基部反折,但又在中部上翻,毛被同花管;花瓣黃色,稀淡黃色,寬倒卵形,長2.5~3釐米,寬2~2.8釐米,先端微凹缺;花絲近等長,長10~18毫米;花葯長8~10毫米,花粉約50%發育;子房綠色,圓柱狀,具4稜,長1~1.2釐米,粗1.5~2.5毫米,密被伸展長毛與短腺毛,有時混生曲柔毛;花柱長3.5~5釐米,伸出花管部分長0.7~1.5釐米;柱頭圍以花葯。開花時花粉直接授在柱頭裂片上,裂片長3~5毫米。

  蒴果錐狀圓柱形,向上變狹,長2~3.5釐米,徑4~5毫米,直立。綠色,毛被同子房,但漸變稀疏,具明顯的稜。種子在果中呈水平狀排列,暗褐色,稜形,長1~1.5毫米,徑0.5~1毫米,具稜角,各面具不整齊窪點。

  月見草的種子繁殖

  用種子繁殖,北方春季播種,淮河以南各地,秋季或春季播種育苗。播種時,土要耙細且平,種子撒在畦面上,用耙輕輕耙一下,蓋上一薄層土,種子小,土不能蓋厚,否則影響種子萌發生長。種子播後,土壤要保持溼潤。播種後10~15天左右,種子即可萌發出幼苗。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秋播時期為10月中旬至封凍前。如果冬雪大,秋播好於春播,冬雪小易造成缺苗斷條。春播可在播小麥之前,土壤化凍2~3cm時進行播種。播種時由於播量少,公頃用60kg二銨拌種作填充物;若不足,可再加入一定量的幹鋸末子或炒熟的小麥、油菜等進行播種,播深1~2cm,播後及時鎮壓。每公頃種子用量為6公斤,公頃保苗40~50萬株,播種時密度不能太小,否則有分枝,使成熟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