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滇南本草》***

  2.治楊梅風十年二十年,筋骨風泡腫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錢,甘草三錢,黑鉛一斤,青藤三錢。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4.治風溼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次連滓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風氣痛及風毒瘡癬:土茯苓***不犯鐵器***八兩。石臼內搗為細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藥造成醇酒用,酒與糟俱可食。***《萬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瘡紅腫,未成即濫:土茯苓,為細末,好醋調敷。***《滇南本草》***

  7.治瘰癧潰爛:冷飯糰,切片或為末,水煎服。或入粥內食之,須多食為妙。忌鐵器、發物。***《積德堂經驗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兩。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9.治婦人紅崩、白帶:土茯苓,水煨,引用紅沙糖治紅崩,白沙糖治白帶。***《滇南本草》***

  10.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肚子大,煩躁愛哭,啼哭無聲,不想吃東西,大便失調,面板粗糙:土茯苓三錢,野棉花根三錢。研細末,加豬肝二兩與水燉服,或米湯沖服。***《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11.治癭瘤:土茯苓五錢,金鎖銀開、黃藥子各三錢,白毛藤五錢,烏蘞莓根、蒲公英各四錢,甘草、金銀花各二錢,煎服。***《浙江民間中藥》***

  中藥茯苓的形態特徵:

  土茯苓為攀援灌木,長1-4mm。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線,粗2-5cm。葉互生;葉柄長5-15***-20***mm,約佔全長的3/5-1/4,具狹鞘,常有纖細的卷鬚2條,脫落點位於近頂端;葉片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長6-12***-15***cm,寬1-4***-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鈍,下面通常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通常具10餘朵花;雄花序總花梗長2-5mm,通常明顯短於葉柄,極少與葉柄近等長,在總花梗與葉柄之間有1芽;花序託膨大,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寬2-5mm,花綠白色,六稜狀球形,直徑約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圓形,寬約2mm,兜狀,背面中央具縱槽,內花被片近圓形,寬約1mm,邊緣有不規則的齒;雄花靠合,與內花被片近等長,花絲極短;雌花序的總梗長約1cm,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但內花被片邊緣無齒,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8mm,熟時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本種粗厚的根狀莖入藥,稱土茯苓,性甘平,利溼熱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澱粉,可 用來制糕點或釀酒。

  筐條菝葜及其近緣種的體態很象本種,有時易相混。但本種葉柄不具披針形的 耳狀鞘,葉背通常綠色,花六稜狀球形等可以區別。

  暗色菝葜本種與土茯苓的區別在於:葉片卵狀披針形,背面無白粉,干時不呈青灰色,葉脈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總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圓柱狀。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與土茯苓是二種不同的藥物,茯苓生長的營養主要靠菌絲在松樹的根和樹幹中蔓延生長,土茯苓是常綠攀緣狀灌木。

  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藤,葉如菝葜,根作塊有[1]節,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蕷,謂為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採此以充糧,而棄其餘。此雲白餘糧也。生池澤。”《本草拾遺》:“草禹餘糧,根如盞連綴,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谷,不飢。”《綱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按《中山經》雲,鼓鐙之山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