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分析的誤區及對策研究論文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採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分配活動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的經濟管理活動。它是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瞭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資訊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財務分析的誤區及對策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校財務分析的誤區及對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高校財務分析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但實際工作中,高校財務分析出現了諸如重視“量”分析、忽視“質”分析;重視確定性分析、忽視風險性分析等問題。我們認為應從健全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完善財務報表種類,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等幾方面著手,研究問題,探討對策。

  [關鍵詞] 高校;財務分析;誤區;對策

  高校財務分析是對高校一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成果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評價後得到的對高校經濟活動和事業發展狀況的規律性認識。它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作為產業推向市場,面對市場經濟高風險的機遇與挑戰,高校的財務工作正逐步從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轉變,它要求會計工作要提供準確的、高質量的會計資訊,以便高校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抓住機遇,避開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可持續順利發展。而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使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與價值性大打折扣,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就必須認清這幾大誤區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

 

  一、現行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

  1.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

  主要表現在:

  ***1***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長期以來一直僅僅以會計報表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由於財務報表是會計的產物,會計有特定的假設前提,並要執行統一的規範,我們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報表資料,不能認為報表揭示了高校的全部實際情況,因此,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不能僅靠會計報表所反映的資訊進行“量”上的分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取證分析。

  ***2***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多少,收入預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支出經費組成中各部分所佔的比重是多少等總體“量”上的財務分析,而對影響學校收入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支出結構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學等“質”上進行的財務分析很少。

  2.重視“內部”分析,忽視“外部”分析。

  主要表現在:

  ***1***重視高校內部財務指標、財務行為和財務管理狀況等內部影響因素分析,忽視外部同行業競爭形勢、金融政策、市場狀況、國家財經法規及財務管理體制等的外部因素分析。

  ***2***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運用內部的會計報表、預算方案及相關資料對本高校內的收支基本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進行分析,而很少與同行業其他高校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不便於瞭解自己在同類高校中所處的位置。

  3.重視事後分析,忽視事前分析。

  長期以來,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一直比較薄弱,即使分析也著重於會計報表***主要是年終決算***作事後的分析,這種分析只能總結過去,探測未來,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即使發現也只能後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高校所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傳統的事後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高校的財務分析能為高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資訊,才能使高校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收入與生均成本,招生率與就業率等許多潛在指標資訊的預測已成為必然。

  4.重視確定性影響因素分析,忽視風險性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的日常財務分析通常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及預算執行情況等具有確定性性質的因素進行分析,而對高校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等具有不確定性質的風險因素則很少進行分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等學校在這種大市場環境中當然也不例外,特別近幾年,高校大規模的擴招辦學及基建投資,負債數額巨增,使高校具備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客觀條件,因此,高校不應僅停留在一些確定性因素分析上,而應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巨集觀財務管理,防止重大決策失誤,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5.重視現象分析,忽視實質分析。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停留在月、季、年報表上的分析,只停留在預算完成程度和預算效果的考核方面,而對一些實質性問題,如財產物資管理、資金管理及費用開支範圍標準等實質方面的分析卻流於形式,這樣就難以找出資金流失漏洞,難以及時發現財務活動中的違法亂紀現象和問題。

  6.重視舊體制分析模式,忽視新體制分析模式。

  主要表現在:

  ***1***分析手段上:目前不少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要靠繁瑣的手工抄、寫、算來完成財務分析工作,這種“手工作坊”式的分析手段遠遠滯後於高校現代化、資訊化對財務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的財務分析應採用現代化的財務資訊處理裝置與軟體,以高質量地完成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

  ***2***分析規範上:許多高校仍然停留在記帳、算帳、報帳上,對財務分析工作願意做時就做,最多也就是年終一次財務工作總結報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制度與流程,面對新形勢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規章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定時定期規範地完成財務分析工作。

  ***3***分析資料來源上: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大部分是以已發生過的數字為基礎進行期初與期末、預算與執行、縱向或橫向的比較,而對一些前瞻性、不確定性以及潛在性的資訊資料來源則很少分析。

  ***4***分析的主體上:我國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側重於以高校自我分析為中心的單一主體的財務分析,而隨著高校籌資渠道的多元化,資金的來源途徑越來越寬,因此,新形勢下的高校財務分析主體應包括校外的投資者、債權人、銀行家、捐贈者等在內的多重主體。

  ***5***分析的方法與範圍上: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方法仍然主要是以比較分析法為主要分析方法,並且主要以學校整體的大收大支為分析的主要物件,而對可解決比較分析法許多弱點的趨勢分析法、動態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則基本不用,另外,對高校許多專項資金來源及許多特殊性專案支出很少單列進行財務分析。

  二、改變高校財務分析誤區的對策

  1.健全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我國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只列舉了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佔事業支出的比率、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生均支出增減率、經費自給率等部分財務指標,而對一些反映財務分析質量的重要指標如融資分析、投資分析、教育成本投資的成本效益分析、資產使用情況、趨勢分析及發展能力分析等則沒有列舉,使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給財務分析工作的全面展開帶來一定的制約性。

  2.完善高校財務報表體系

  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大部分來自於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情況表、資金運用情況表、資金籌集情況表等,而這些報表並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對財務分析工作的需要,在進行預算執行情況、成本效益及績效情況分析時就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獲取原始資料,故應完善我國高校目前的會計報表體系,增加如學生教育成本分析表、各職能部門業績評價表、各部門資源使用效益分析表、年度預算表、年度預算收入支出執行情況表等報表,為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提供更廣闊的資料來源空間。

  3.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

  近幾年來,高校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校在這種大環境下,當然也不例外,高校的事業在發展的同時,銀行貸款的數額也在日益加大,導致高校發展面臨財務風險,財務危機也時有發生。因此,應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出發,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高校巨集觀財務管理,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4.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

  財務分析人員的能力、經驗及知識水平決定高校財務分析工作質量的高低,特別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新時代,財務分析的方法、手段、範圍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因此,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分不同業務,不同崗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實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以適應財務分析工作不斷髮展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改革正在進行,因此,認清高校財務分析工作存在誤區並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對於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避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東平,王德春。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

  [2]江雪梅。高校財務分析的探討[J].經濟師,2004,***8***。

  [3]董乃斌,任元明。高等學校財務風險的控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4]白思叫,李文勝,毛立東。對新形勢下加強高校財務分析的思考[J].財稅與會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