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複習備戰的重點有哪些

  高考的複習時間非常緊迫,而政治又是特別大塊的科目,掌握重點提高效率才是正確的行徑。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政治一輪複習備戰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政治一輪複習備戰的重點

  一、全面把握考點,強化記憶

  記憶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高考政治命題強調能力考查,但是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個體記憶能力的考查即再認、再現所學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來實現的。所以在衝刺階段要強化記憶考點知識。怎麼記憶?長時間記憶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準確的複述,二是不斷演練。

  準確地複述政治學科的概念和基本觀點即背考點。高考範圍大,要記憶的基礎知識較多,要定時定量地記,講究效率。首先縱向記憶知識點,即逐個記憶知識點。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1-2個小時,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隨時背,早上背幾個考點,中午背一些。無論怎麼安排時間,老師建議,發出聲音來,可以放錄音聽,也可以同學之間互相檢查。

  在逐個記憶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總體知識的整理與記憶,即把散見在不同課、節的相關知識點,歸納出知識專題。既要巨集觀上記住知識體系,又要在微觀上將界限把握準確清楚,這對提高解題能力十分有益。

  如《生活與哲學》模組中,大專題辯證唯物論的主要觀點包括哪些,辯證法的主要觀點有什麼,歷史唯物主義的範圍有哪些觀點等。小專題如:規律的相關知識、認識的相關知識***實踐觀***、聯絡的觀點。辯證法的發展觀、矛盾分析法包括哪些具體內容,人民群眾的相關知識有哪些等。

  二、適當限時做題,提高能力

  文科綜合試題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注重儲備***記憶***知識的同時還要通過做題、分析試題提高自己解讀資訊、調動運用知識、描述闡釋事物、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

  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上做題,一方面提高解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但是要適當有選擇地做題。

  一是做近三年的高考題。不僅做北京的高考題,也可以做其他地區和全國試卷的高考題,當然在做題時要注意時效性的問題。注意國家經濟形勢和社會生活及發展政策的變化。做過的題注意分析其思路,如何解讀設問、如何提取、迴應有效資訊即答案設定與背景材料中的具體聯絡。

  二是做各區的模擬題。各區的模擬題是各區教研員精心打磨出來的,每一次考試的功能不同,期末試卷比較注重考查知識的全面性,同學們可通過做這些試題檢驗自己知識點的漏洞,發現漏洞立即補上。“一模”比較注重能力考查。解讀資訊的能力直接影響運用知識的能力答題的質量和速度。描述即分析說明事物的能力、論證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會在不同的試題中體現出來。通過認真做題檢查訓練自己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點記憶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自己能力差在哪一點上,有意識地多做一些同類型的題。

  所謂“限時”是為了提高效率。選擇題基本是一分鐘一個,非選擇題,一般一問限定在5-8分鐘內完成。

  三、迴歸教材、關注熱點,查漏補缺

  在高考複習中,一定要注重教材的使用,不要過分依賴複習材料。《考試說明》的知識點基本是教材中的節和框標題。新課程的教材,分為正文、輔助文。不僅要讀正文而且要重視輔助文,比如教材中的“專家點評”欄目,是對疑難問題的解析和拓展性說明,仔細閱讀對於解答選擇題辨別選項非常有用。“相關連結”往往是出題的背景材料。另外,教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圖對於專題複習非常有益。

  關注熱點的目的是理論聯絡實際。所謂理論聯絡實際是指具有內在聯絡的知識同現實的呼應。關注熱點,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是用好《時事》手冊。通過閱讀《時事》手冊瞭解國內外重大時事、瞭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瞭解社會生活、中學生的生活即身邊的事情。比如關於“通貨膨脹”與“國家巨集觀調控”問題,通過閱讀《時事》知道,我國政府在應對通貨膨脹時採取什麼樣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主要採取什麼巨集觀經濟政策。“滯漲”同時出現的情況下如何應對。

  高中政治也與初中很不一樣。背的成分少了,靈活運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首先,當然還是課本。必須把課本上的每一條原理都記清楚,原理後面的闡述和舉例也很重要。各個不同的例子是對應哪個原理的要分清楚,這在選擇題中很可能會用得上。經濟學比較簡單,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題的基本思路記清楚就行。

  總之,政治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只要我們採取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恆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們不僅一定能學好政治,而且還能領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奧的樂趣!

  高考政治最後衝刺複習妙招

  第一、重視對基本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以不變應萬變。如果對某個知識點一無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難得到高分,對於考點的理解,必須抓住概念“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第二、學會對重點知識的整合和重組,真正做到融合貫通。例如,要正確回答“如何看待農產品價格變動帶動市場物價的變動”,必須對導致商品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都有所瞭解,包括商品的價值、供求關係、貨幣本身的價值、紙幣的發行量、國家的政策、營銷策略、消費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銳性。近幾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著社會熱點上,以現實問題為載體,設定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立意問題,所以,必須對熱點問題予以高度關注。如2012年熱點問題相關的概念有價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政府職能、黨的領導、文化產業等等。

  除了以上三點複習建議,何老師還提醒考生應該在平時訓練有素,把每次練習當高考。此外,在高考考場上需要注意答題技巧與規範:

  ① 做選擇題時要在審題的同步找出關鍵詞和題目材料的主旨,通過“排誤***表述不正確的***和排無***與材料無關的***”,選出表述正確的選項。通過比較、對照,找出正確並符合題意的答案。

  ② 做材料題時審材料中心和關鍵詞,從設問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與所考知識的結合點,有條理地寫出答案。注意寫材料題的答案時,要全面具體、重點突出,恰當運用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等知識和術語,條理清楚的表述。

  高考政治備戰怎樣提高效率

  一、明確考試要求,掌握考試特點,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進行的綜合能力測試與全國統一考試單科試題相比,不論試題的形式還是內容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試題的目標和要求不同。單學科考試側重於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考核,多以基礎性、典型性和單一性呈現出來,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科能力。綜合能力考試多以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要求更加真實和全面地模擬、反映現實。試題要求學生的主要不是對事物發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性或某一階段進行描述,而是注重學生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總彙”。另一方面,綜合能力考試也不是在測試所謂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測試的是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已經得到一定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素質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是在學科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它又相對獨立於各學科的知識、方法和能力。

  2、試題的結構和特點不同。無論是文理小綜合或大綜合測試,Ⅰ卷均採用單項選擇題,取消了單科考試中的不定項選擇題;Ⅱ卷取消了單科考試題型中的辨析題和論述題,只剩下了問答題一種形式。政治學科試題量急劇減少,考查的知識覆蓋面變小,且知識考核的知識點分佈不均,但單題的分值卻大大增加。試題取消了純時政題,考試的側重點逐步趨向多學科的綜合。政治試題仍然以大量的熱點問題為載體進行命題,但一些次熱點問題也常見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現對考生的綜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多樣性、複雜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主要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試題的綜合上,無論是第Ⅰ卷選擇題還是第Ⅱ卷問答題,均採用了組合式設計,即“一材多題”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它需要考生用學科內外的知識滲透交叉分析,綜合考查的力度逐漸加大,在評分標準上也更加體現了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立足學科基礎,注重學科能力,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

  有人認為綜合能力測試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題量小,考查的知識點少,知識的覆蓋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點、熱點就行,不需要系統地學習和複習,甚至認為基礎知識的學習再也不重要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教育部檔案早就明確指出:“綜合能力測試,決不應打亂目前的教學安排而新搞一套,新設一門綜合學科”;“綜合能力考試所測試的,是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已經得到一定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素質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是在學科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綜合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對學科內不同要素、部分、環節之間內在聯絡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見,綜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學生建立在對單科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對單科知識的系統把握,絕對不可能形成所謂的綜合能力。而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體系,人為地斷章取義,分割支解,都勢必造成知識的斷層和知識把握的盲點,無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的。沒有知識,絕不可能形成綜合能力。更何況綜合測試部分只佔到整個試卷分值的20%,單科知識仍佔考試的80%。而且隨著單題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學生每錯一題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對單科政治課的學習,必須紮紮實實做好第一輪複習工作,對重要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與要點進行準確地記憶和理解,真正弄清其內涵和外延,並使之能成為自己隨時可呼叫的知識。任何死記硬背、一知半解所得到的知識,在綜合考試中都是無效的。另外,在第一輪複習中,還要注重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絡,尋找貫穿知識點的紅線,通過比較、列表、畫圖等方法構築知識體系,從而形成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三、加強知識整合,構建知識網路,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

  綜合能力考試多以現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注重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考試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多樣性、複雜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資訊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對解決問題思路的巨集觀整體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例如,對於《哲學常識》的學習,必須根據各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絡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然後再從巨集觀上形成對哲學的整體印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另外,綜合能力測試既反映學科知識的系統聯絡,又注重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對於規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於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絡、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為此,對於每個知識內容,我們必須懂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重點知識點。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幹知識的內在聯絡,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路,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把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加以歸類,並使之網路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