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複習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練習試題

  高三了,離高考的時間近了。那麼,對於政治這科要怎麼做好練習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2017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年

  單選題

  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認識,是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深化的:鄧小平同志提出“兩個文明”建設,後引申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三位一體”佈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拓展為“四位-體”,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拓展到“五位一體”。這一過程體現了***  ***

  A.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D.社會發展的過程是前進與上升的

  以愛國的心情為科研的唯一動機,以富國強民為科研的根本目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純粹的理想和情懷,鄭哲敏和王小謨兩位科學家才能在各自的人生和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也感受到了幸福。這啟示我們***  ***

  A.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與時俱進

  B.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C.價值觀對人生價值的實現具有促進作用

  D.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慢慢地升起。”鄉村醫生周月華左腿殘疾無法正常行走,18年來,一直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 000名村民服務。他們的事蹟啟迪我們***  ***

  ①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於正確的價值觀

  ②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處理好個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④實現人生價值要有頑強拼搏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同時代的榜樣既具有特定時代的“粉絲”群體,又因其精神傳遞著某種積極的價值而得到後人的認可並延續其影響。這表明***  ***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過矛盾的普遍性來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黨的報告鮮明提出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保障,必將進一步增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心,從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三個自信”體現了***  ***

  ①我國的發展道路遵循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立足於中國實踐

  ③正確價值觀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決定作用

  ④堅定的理想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演講時說:自己的故事總是有限的,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須講他人的故事。於是,我的親人們的故事,我的村人們的故事,以及我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的祖先們的故事,就像聽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樣,從我的記憶深處湧出來。從哲學上理解,莫言的話說明***  ***

  ①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認識可以促進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

  ③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源泉

  ④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虛心向人民學習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中國夢”,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從哲學角度看,實現中國夢“四個必須”的論述***  ***

  ①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②強調了認識活動的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的特點

  ③認識到了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④反映了事物發展方向的前進性和發展道路的曲折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改革始終是我國社會的主旋律,改革也始終是民眾關注的焦點。對新時期的改革,“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幾乎成了各個社會利益階層的共識。形成這一“共識”的依據是***  ***

  ①上層建築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

  ②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④辯證否定就是要創新社會發展規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共報告指出“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從哲學上講,這是因為***  ***

  A.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B.社會存在的變化必然引起社會意識的變化

  C.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方式

  D.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立足省情探索發展戰略,先後提出“大念山海經”“推進海峽西岸區域城市聯盟”“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等戰略。這一探索過程表明***  ***

  ①思維對存在具有依賴性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

  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歷史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綜合題

  “中國夢”凝聚億萬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材料一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材料二 實現中國夢必須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按照黨的關於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重點是,緊緊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

  ***1***請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闡述“實現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的正確性。***10分***

  ***2***從“認識社會”角度看,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主要哲學依據及基本內容是什麼。***10分***

  ***3***結合材料一,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知識,說明我們應怎樣去實現中國夢?***15分***

  材料一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黨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四位一體”擴充套件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著全國老百姓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項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的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的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1***結合材料一,運用唯物史觀的有關知識說明,黨的為什麼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2分***

  材料二 “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更包括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人際之間的和諧”等多重指向。

  ***2***依據上述材料,說明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價值取向。***5分***

的人

1.高考政治實現人生的價值專題訓練試題***含答案***

2.高考政治強化試題及答案

3.高考政治自測練習題附答案

4.高二政治必修4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練習試題

5.高考歷史一輪複習提高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