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生如何賺取化學高分

  化學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雖然可以勉強及格,但是卻得不了高分,主要是學習方法有問題,許多學生對課本不屑一顧,說課本內容簡單,喜歡狂買參考書,甚至也跟風似地買競賽書、大學課本,實際我們課本中未明代指出但需要思考的問題就不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1、重視課本知識,多思多問。

  許多學生對課本不屑一顧,說課本內容簡單,喜歡狂買參考書,甚至也跟風似地買競賽書、大學課本,實際我們課本中未明代指出但需要思考的問題就不少。

  比如高一必修2,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學生覺得簡單,可是有幾個學生會去想:溴、碘單質會不會與之發生取代反應呢?反應的條件是什麼?

  再比如說,學生都知道乙醇與鈉反應可以產生氫氣,可有幾個學生想過:這能不能叫置換反應?為什麼用無水乙醇不用酒精?反應後還生成乙醇鈉,它有什麼性質實際上不用酒精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乙醇鈉引起的***?乙醇和鈉反應類似酸、水與鈉的反應,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參加競賽的學生應該去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乙醇電離,是廣義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褪色,那產物什麼這個明白了,也就知道為什麼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了***?乙烯的同系物與之反應產物也一樣嗎?為什麼用酸性高錳酸鉀,而不是中性、鹼性?

  2、重視基本的化學原理和規律。

  先說句題外話,物理、化學都是自然科學,它們一定是遵從自然規律的,而規律前人早已總結,比如道家學說。表象千變萬化,但規律是一般性地、相對簡單和易於掌握的。舉個最典型的也是讓高中學生最頭痛的例子——化學平衡,平衡影響因素、平衡移動原理等方面的單一、綜合考察是高中化學一大難點,再加上高二學化學反應原理,還有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及計算等,幾者綜合起來,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實際上所有知識點、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話;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果不學著積極深入地思考,只能是捨本逐末,成為各種表象和海量題目的奴隸。

  3、注重實驗。

  從原理到操作再到改進,要逐漸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不論明年新課改怎麼考,這幾年高考的主旨思想一定不會變——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你會背書我也會,思考創造才可貴!

  4、重視反應過程和實質。

  在此分為兩點但不是說二者相互獨立***:

  一是反應過程,高中化學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應,比如鋁離子與NaOH的反應,包括北大自主招生考的大蘇打的相關反應,均是量變引起質變,量的關係可能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找出臨界點就至關重要。

  再一個是反應實質,結構決定性質。在見到一個反應方程式時,不要急著去背誦,而是觀察產物和反應物,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各元素原子結構、金屬或非金屬性、化合價、化學鍵等總是會的***去思考。我特別傾向於在學生學習氧化還原、週期律及電化學時寫出反應物,讓學生自己應用已知概念、規律去推產物,不會不對不要緊,關鍵是自己要思考。PS:比較遺憾的是北京高中化學選修沒選《物質結構與性質》這本書,學生與本質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