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歌唱音樂教學計劃

  高中生對音樂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那麼高二教師如何制定音樂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高中生對音樂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在這個階段時期,他們具有強烈的音樂表現慾望,因此針對孩子們的特定心理,對五個模組的教學可行性做了分析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做了分析,最後選擇了《歌唱》模組的教學,由於受師資、場地和現有教學條件等的影響,我所在的教學班採取了學生自主的選擇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歌唱”,是能使人們最直接、最簡便地進入音樂世界,去感悟音樂的形式美,體驗人聲的無窮魅力。

  一、在高中歌唱教學中安排合唱,能培養學生對個人嗓音的控制、協調能力和對和聲的感受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通過第一單元的教學設計,試圖讓學生先充分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的基礎上,再學習合唱的相關知識,然後在演唱時間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能力。那麼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留出更多的發展個人才能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表現慾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我們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學生容易跟隨者旋律聲部跑掉的現象,這在排練合唱的時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為了降低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可以這樣嘗試,

  一是選擇學生沒有聽過的陌生的音樂作品,降低跑掉的可能性,

  二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找一位老師共同合作進行教學,把學生分成兩組,在不同的教師訓練,擱在學唱自己的聲部,在學習結束之後進行合練,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跑掉現象的出現,即便學生想跑掉,他也不能同時會演唱兩個聲部。當學生能夠共同演唱一首合唱作品,那種合作帶來的成就感是難以名狀的。

  音樂是生動的,是實踐的藝術,音樂屬於每一個學生,音樂同樣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在歌唱的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讓我們的學生在完成歌唱的學習時,能夠稱為具有真正音樂審美修養和藝術創造激情的人,稱為能夠主動地、自主地、創造性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社會主體。

  二、在第二單元裡讓學生集中瞭解一些常見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例如:重唱、對唱、組合唱、表演唱等。那麼我安排了一個集各種演唱形式的歌曲欣賞和演唱實踐為一體的教學過程,儘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聲音特點來選擇歌曲練習演唱。

  三、進入“獨唱”環節,這個教學目標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個人演唱能力,尤其是對獨唱表演有興趣愛好的同學。 在這個學期裡,學生必唱歌曲有合唱曲《東西南北茉莉花》,獨唱曲《我像雪花天上來》和《我的中國心》,重唱曲《我的中國心》,組合曲《啊,朋友再見》 本學期我將盡力為高中愛好聲樂的同學提供一個實踐、表現的平臺,既能滿足學生對業餘獨唱表演的強烈慾望,保護他們對歌唱的熱情,促進聲樂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欣賞視野,提高他們的鑑賞水平。

  高中新課程歌唱教學讓學生經歷音樂實踐過程,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對這種面向普通學生的新型教學形式很多教師都在研究,願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推動我們的高中歌唱模組的教學。

  篇二

  一、 培養學生初步形成科學的歌唱方法

  1、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發聲概念。

  科學的發聲的概念對於學習歌唱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具體說來,正確的聲樂,是呼吸、聲門、共鳴以及語言諸因素共同協調配合而成的。,發聲要有:

  第一,動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統;

  第二,振動部分——聲門,也可以說是喉;

  第三,擴音部分——胸腔、氣管、咽和頭部諸腔體;

  第四,語言部分——舌、顎、牙、脣。這四個部分的聯合,組成了發聲機能。我們姑且把它們稱為發聲的四大要素吧!在這四大要素中,它們既是一個整體,同時又是可以單獨改變的。而這每一個因素的改變,又影響著整個發聲狀態。因此這四大要素,在其各自不同狀態下的互相組合,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發聲法。

  2、對學生進行簡單、科學、有效的歌唱訓練。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