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考語文模擬題

  高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浙江雲和梯田,雖然不是雲南元陽梯田、廣西龍勝梯田那般規模***洪大/巨集大***,氣勢雄偉。但卻玲瓏纖巧,別有特色。群山逶迤,陽光撲面而來,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對著一座寬大的露天體育館。無論冬夏,太陽每天都***沿/攀***著溼淋淋、***銀閃閃/亮堂堂***、綠油油或金燦燦的梯子,從山間的水田裡爬上來。正是清明時節,梯田已開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聲猶如____________。每塊田地的邊緣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滿,使自動流入下一層田裡。__ 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靈於夜半在山上放置的無數面鏡子。天亮之後,整個山谷成了鏡子創意博覽會-——弧形橢圓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無數面鏡子順著山坡層層疊疊地舒展開去。

  1、文中加點的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玲玲 群山逶迤 B.俯瞰 金燦燦

  C.邊緣 層層疊疊 D.橢圓 博覽會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裡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巨集大 沿 亮堂堂 B.巨集大 攀 銀閃閃

  C.巨集大 沿 銀閃閃 D.洪大 攀 亮堂堂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節奏均勻的彈撥樂 在梯田裡蓄滿水 B.彈撥樂的均勻節奏 蓄滿水的梯田

  C.彈撥樂的均勻節奏 在梯田裡蓄滿水 D.節奏均勻的彈撥樂 蓄滿水的梯田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新聞釋出會上,他講話僅用了八分鐘.簡潔明瞭.新聞性.針對性強, 沒有一句穿鞋戴 帽的空話套話,

  B.聯合國大會曾經兩次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應該廢除死刑的問題,但因各方分場南轅北轍 無果而終。

  C.本屆展銷會班請到了安滋、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業,湖筆.宜筆、宜紙.歇現等文房 四寶濟濟一堂。

  D.寫一篇小說並不太難.但要想讓自己的作品擢髮難數的小說中引起讀者廣泛關注 就不那 麼容易了。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現是

  A.除了駕駛員要有熟練的駕種技術、豐富的駕駛經驗之外,汽車本身的狀況,也是保證行 車安全的重要條件之一。

  B.幫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學.是我們應該做的,況且這孩子各方面很優秀,我們一定要 幫助她圓大學夢。

  C.說到人才培養.人們往往想到要學好各門課程的基礎理論.而對與理論這些理論密切相 關的邏輯思維訓練卻常常被忽視。

  D.這部形片講述了一個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兒自強不息、與命運坑爭的故事.對青少年觀眾 很有教育意義。

  二、***每小題3 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藝術實踐證明.要相塑造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須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在內矛盾。知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真實和杜會歷史的真實,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內在矛盾性成功地祠示出術,就沒有活行行的真實的人,就沒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經指出:“為了應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優點和缺點, 於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點,在動搖人物身上加入一些優點,總之使得每個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帶有‘人情味’。但是作品裡面的那些人仍然沒有血色,不像人。為什麼呢?我想有一個原因是,除了優點和缺點以外,活人的身上還有別的東西。”人類複雜的內心圖景,不是用幾筆鮮明的色彩可以描畫清楚的,不是“優點”“缺點”這種具有確定範圍的概念語言可以概括的。事實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特徵,瞭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對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兩層意思。

  一是構成性格整體的各種元素之間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對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現為肯定性方向,表現為善,表現為美,表現為真,表現為聖潔;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現為否定性方向,表現為醜,表現為偽,表現為鄙俗。這種雙向性,使一個人的性格表象變得紛紜複雜,使一個人有時像他自己,有時又不像他自己;有時忠於他自己,有時又背叛他自己。這就是說,構成性格整體的各種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確定的方向運動,而正是這種非同向發展的各種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構成阿Q性格整體的元素是非常複雜的,而這些複雜的性格元素,又表現為雙向性:質樸愚昧又狡黠圓滑,率直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故弄又忍辱屈從……這些元素在自身運動的過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複雜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層意思,則是每一個性格元素內部都帶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著否定,否定中包含著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質不可能完全確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總是顯示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變化。例如,當一個人在追求真理時,“倔強”的性格元素就表現為肯定性質的“韌性,”而當真進不復存在時還要硬去碰撞,“倔強”元素就轉化為否定性質的“固執”。一個人的勇敢,在某種情況下可表現見義勇為的善,在某種情況下則又可能表現為不又亦為的忍。李逵的勇猛有時表現為非常可愛的戰鬥精神,有時則表現為“排頭砍去”的魯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質往往不是直接袒露著的,它會被假象包裹著,從而顯現出表裡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狀,使人們感到難以捉摸。狄德羅曾說:“說人是一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複合物,這並不是責難人,而是為人下定義。”因此,要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確實值得寫作多下一番功夫。

  ***節選自劉再復《性格組合論》,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作品中一個個活生生和真實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滿著內在的矛盾,具有較高 的審美價值。

  B、多向的性格構成,雜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響,相互交叉,使人們性格表象紛紜復 雜,不斷變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對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要刻畫鮮明的人物,離不開對人物 性格模糊性的體察

  D、性格元素之間的非同向和每一個性格元素內部的二重性,是構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 兩層主要意思。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有人將人物的“優點”“缺點”機械疊加,以寫出“人情味”,但這樣還體現不出人物性格 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這要求創作都塑造人物不能從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 明確性和概念化。

  C、一個人追求真理時的堅定和自以為是時的固執,顯示了倔強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 境中的不同表現。

  D、要解讀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質,不能僅僅睥外的言談舉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內心和 靈魂。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樣,都是黑白相間的花斑馬—好壞相間,好好壞壞,亦好亦壞。” 這句話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的特徵。

  B.某作家說自己的寫作經歷過“把好人當壞人寫,把壞人當好人寫,把自己當罪人寫” 三個階段,這體現了他對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視。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樸園這一人物,既偽善霸道,又對侍萍懷有某種真摯的 情感,具有很強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魯迅在《祝福》中通過“我” 的敘述,來展現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 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三、*** 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今某國不臣,願帥師應之也。’”

  “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人廟門,西面而立;將人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

  “將己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願君亦垂一言之命於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鬥,氣厲青雲,疾若馳騖⑤,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於外,功立於內,吏遷士賞,百姓歡悅,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熟,社稷安寧。”

  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赴,聞金聲而怒,聞鼓聲而喜,為之奈何?”太公曰:“將有三勝。”武王曰:“敢問其目?”

  太公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塗,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飢飽。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飢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合,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飢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

  ***節選自漢墓竹簡校本《六韜》,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 專:獨掌

  B敢為其目 目:條目

  C軍皆定次,將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合 合:交鋒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見其虛則進 /置杯焉則膠

  B 是故智者為之謀 /且君嘗為晉君賜

  C 無以知士卒之寒暑 /蚓無爪牙之利

  D 炊者皆熟,將乃就食/項伯乃夜弛之沛公軍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B.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C.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D.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王任命時,應該在太廟親執象徵兵權的鉞和斧,鄭重地授給,賦予他處理一切軍務的權力。

  B.接受任命後,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並標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鬥。

  C.如果能做到“三禮”,那麼無論攻城時還是野戰時,士兵們都會奮勇爭先,只想衝鋒,不願後退。

  D.本文通過武王與太公問答,闡明瞭君王的立將之道和的領軍之策,充分體現了太公高超的軍事智慧。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今某國不臣,願帥師應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飢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5分***

  14、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卜算子

  張元幹***注***

  風露溼行雲,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鬥掛蒼山頂。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靜。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嶺。

  【注】張元翰,宋代愛國詞人。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溼”“迷”二字分別作簡要分析。***4分***

  ***2***“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記載的孔子言論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為“為政以德”社會效果的句子是“ , ” 。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描寫歸鄉途中輕舟快風的兩句“ , ”,表達了作者棄官歸鄉的暢快心情。

  ***3***杜甫五律《旅夜書懷》的頷聯“ , ”,描繪的景象雄渾闊大,反襯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愴心情。

  五、***12分***

  1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以“志願服務”的服務。要求:①要點全面;②不超過50字。***4分***

  志願服務是一項以自願且不圖物質報酬為參與前提的社會事業,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錢,致力於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這項事業有上百年的歷史,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的內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實現個人的美好價值,志願服務是把這種期望變為現實的一種途徑。志願者在從事服務的過程中,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17.用排比的修辭方式,改寫下面畫線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數相等;③與上文語意連貫;④不改變願意。***4分***

  長途跋涉後,我終於在林中尋到這幽深澄碧的水潭。這潭水,可以將我的容顏映照在它明鏡一般的水面上;我把這潭水當作激發我詩興的佳釀;這潭水還可以成為我的墨池,供我筆走龍蛇。

  18.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中國的茶俗以大眾化為主流,茶館茶客盈門,就完全①足以說明這一點;而文人雅士在飲茶上另有講究。歷來的研究者在飲茶著述中,他們②試圖教給人們一種優雅的飲茶方式:③即茶舍要雅緻,茶葉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冽的泉水;⑤主賓身份情趣要相宜,或詩文唱和、書畫助興;⑥或會心賞鑑;切忌⑦主賓不解茶道和飲茶時佐以葷食;茶舍佈置混亂,⑧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⑨。

  ***1***為了表達簡明,畫線的詞語有兩處應該刪除,序號分別是 和 。

  ***2***畫線的標點有兩處錯誤,序號分別是 和 。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四堡雕版

  馮驥才

  ①心裡一團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陽一直承擔著那片大地上文明的傳播。其它幾個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總是隨著戰亂與京都變遷或興或衰,唯有這“天高皇帝遠”的建陽從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歡建安圖書的民間感。它自始就服務於平民大眾,也就將先民們的閱讀興趣與審美觀念融入坊間。明代以來,杭州、蘇州,以及相繼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圖書,一窩蜂地趨向文人之雅緻,建安圖書卻始終執拗地固守著它的平民性。大眾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話、野史、農家應用的醫書、藥書、占卜以及專供孩童啟蒙的讀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熱銷的圖書。今天看來,這種民間印坊養育出來的淳樸的氣質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審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圖書真正的福氣,是它至今還儲存著一個雕版印刷之鄉——四堡。中國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無一物,只剩下建安的這個“活化石”。它猶然散發著書香墨香文明之香嗎?

  ④四堡身在閩西,肩倚武夷山脈,地遠天偏,這種地方正是歷史藏身之處。但現代化法力無邊,近幾年古鎮也熱鬧起來了。不過令我吃驚的是,這裡居然還完整地保留著二百年來聲震閩西的印書世家鄒氏的坊間與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間房子,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廳十八井”。在四堡,這種房子都是一半用於生活,一半用於印書。可是,無論陪同我的主人怎樣指指點點地講述,我也無法想象出往日那種奇異又儒雅的景象來。

  ⑤倘若留意,那又細又彎高高翹起的椽角,鳥兒一樣輕靈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磚雕,帶著畫痕的粉牆,還殘存一些歷史的優雅。但擠在這老宅子裡生活的人們,對此早已視而不見。歷史走得太遠了,連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牆體全都糟朽,表面剝落,磚塊粉化;地面的磚板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就全被踩碎了;門窗支離破碎,或者早已不倫不類地更換一新;雜物堆滿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糾纏其間。唯一可以見證這裡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擺著的一種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塊青石雕出,歲月把它磨光。當年的印房用它來貯墨,如今裡邊堆著煤塊或菜,上邊蓋著木板;有的棄而不用,積著半缸發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這擁擠的黏溼的腐朽的空間裡,是一種煎熬。特別是電視螢幕上閃現著各種華屋和豪宅的時候,人們會巴望著逃脫出去,切盼現代化早日來到,把它們作為垃圾處理掉。這就是發明了印刷術的古國最後一個“活化石”必然的命運麼?

  ⑦應該說的當地還是有些有心人的。他們將鄒氏家族的祠堂改造為一座小型博物館,展示著從四堡收集來的古版古書,以及裁紙、印書、切書、裝訂等種種工具。還將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歷代作坊與相關人物、都做了調查和梳理,並在這小展館中略述大概。可是當我問及現存書版的狀況時,回答竟使我十分震驚——只有一套完整的書版!難道這塊生育出千千萬萬圖書的沃土已然資源耗盡,貧瘠的連幾套書版也找不出來?

  ⑧其實並非如此,直到今天,無孔不入的古董販子還在閩北和閩西各地進村人鄉、走街串巷去搜羅古書古版。四堡人窮,自然就拿它們換錢。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輕視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時,仍是一個謎。但它作為建安版的一個產地,自然屬於中華雕版印刷史源頭的範疇。特別是宋代汴京淪落,國都南遷,文化中心隨之南移,印刷業便在福建西北這一片南國紙張的產地如魚得水地遍地開花。明清兩代,建安圖書覆蓋江南大地,這也正是四堡的極盛時代。可是到了十九世紀,西方的石印與鉛印技術相繼傳人,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從大文明的系統上說,中華文明傳承未斷;但在許許多多具體的文化脈絡上,我們卻常常感受到一種失落!

  ⑩在連城、龍巖、泉州和廈門,我都刻意去古董店來觀察建安書版的流散狀況。很不幸,在四堡見不到的書版,在這些商店裡很容易地見到。不過一位販子對我說:“你出大價錢也買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話。受制於經費的拮据。在這些文化沃土上,到處是古董販子,反倒很少看到專家的身影。

  ⑾四堡現有的書坊不會堅持太久,殘剩在民間的古版又會很快地滅絕。照此說來,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這個曾經發明瞭印刷術的古國就不再有 “活態的見證”可言了?

  ⑿那麼,誰救四堡呢?

  ***節選自《葵未手記》,有刪改***

  【注】歷史上,建安,建陽二縣多次分和,印刷業興盛時,建陽等地的印刷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9.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賞析文中劃線句子的變現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1***心中一團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2分***

  ***2***歷史走的太遠了,連背影都看不到。 ***2分***

  21.請根據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22. 文中的五個問句,意蘊豐富,設定巧妙,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和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