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的故事教學反思

  《大樹的故事》這節課是我和孩子們都喜歡的一個學習內容,我把這節內容提前到這多彩的秋天。 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大樹的故事》這節課是二年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樹與人類及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在課堂上,我通過引導觀察,欣賞與繪製大樹的故事後。同學們有了對樹的瞭解及大樹所帶來的好處、作用、美觀與故事有了很好的認識。在正確認識到大樹的主體結構與動物之間,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後,從思想上就開始對樹的保護認識了。

  在動手操作上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上都有了很好的表現。在作品的故事展現上突出了樹與人類、動物的和諧生活氣氛,也充滿了對故事的想象與製作。本課是一節集欣賞、繪畫為一體的課程,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歡和最感興趣的,讓學生自己來講一個關於大樹的故事,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整體來說,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比較另人滿意。作業展評時,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與學生互相評價和教師點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讓每位同學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運用對學生激勵的方式,***如:你真行!你們真棒!***等形式,以達到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他們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最後小結時我還適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意識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範文2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錄像畫面引導、激發學生對大樹故事的聯想,營造了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並從中拓寬學生思維,大膽想象。運用對學生激勵的方式,***如:你真行!你們真棒!***等形式,以達到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他們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最後,通過學生展示,交流、肢體表演,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錄影故事的引入有助於課堂的情景教學,烘托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濃厚度。有利於將孩子的創造和想像融與多層思維中。在瞭解樹的種類的環節中,孩子們的一翻話使我感到十分地驚訝,二年級的孩子,就能從書本上了解到這麼詳細而寶貴的資料。這不禁讓我刮目相看。看來,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無知!他們開始發芽,成長……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和思維空間了。同學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產生一種濃厚的藝術創作氛圍,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和教師的協助、鼓勵,更增強了學生的創作信心。特別在評價的環節客人老師的參與讓他們更是興奮不已,因為能得到那麼多老師的認可是一件多麼自豪的事。最後在唱歌的時候,孩子們在唱“沙沙沙”的時候,有的用手左右晃動,有的抖動著小手,有的手腳並用跳起來,還有的用嘴巴發出“哧哧哧”的聲音。在唱“在說話在說話”的時候,兩隻小手放在嘴巴旁做出了小喇叭的樣子,然後在同桌耳旁悄悄地說話;唱“雨水真甜”的時候,表現出喝足了水,伸伸懶腰,很舒服很滿足的表情;唱“我要出土”時,頭拼命地往上鑽;唱“我要長大”時,兩隻小手一張一合從低到高往上長。看得出孩子們唱得玩得很高興,一遍結束後,紛紛要求再來一遍。這時的我怎麼忍心拒絕孩子們的熱情呢!

  範文3

  《大樹的故事》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第三冊中的第八課。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這一堂課圍繞大樹爺爺貫穿了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回答大樹爺爺的問題、觀看錄象和對大樹的聯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大樹外形特徵,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創作。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教學準備。關於大樹的模型、精彩錄象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實踐活動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昆蟲進行創作,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我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從森林裡請來了愛講故事的大樹爺爺。然後請一名同學讀了大樹爺爺的來信,組織同學回答大樹爺爺提出的問題。然後通過錄像畫面引導、激發學生對大樹故事的聯想,營造了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並從中拓寬學生思維,大膽想象。然後我又把人們對大樹的破壞行為提了出來,讓同學們想想如果沒有了大樹,世界將會怎樣,以及我們該怎樣拯救大樹?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不斷的鼓勵他們。接著我請學生猜猜大樹活了以後會怎麼樣,都有誰會來到大樹的周圍?通過聯想,學生們也想自己也到大樹的周圍和大樹做朋友,這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可以設計什麼樣的小動物或者昆蟲,能夠組成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內容各有千秋,有的是象啄木鳥幫大樹吃蟲子的故事,有的是發生在大樹上的故事;作品的圖案充分的反映了兒童天真活潑;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最後我和學生們一起成為了大樹爺爺的朋友,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多找一些奇特的大樹的資料,來進行課堂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由於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由於在本節課開始之前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匆忙。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都有更大的進步。並且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鑑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成為一名優秀美術教師。

  
的人還: